第1289集:新挑战应对效果观察(1/1)
天刚亮,刘好仃还没来得及脱下工装,小吴就抱着三台平板冲进技术台。他把设备往桌上一摞,屏幕还闪着昨夜最后一波攻击的波形图。
“刘工,七十二小时数据跑完了。”小吴手指划过图表,“咱们的防御模块在佛山车间扛住了十七轮脉冲攻击,响应时间全压在0.07秒以内。”
刘好仃端起桌上凉透的豆浆喝了一口,酸味直冲脑门。他放下杯子,顺手把编号“001”的防护箱推到白板前:“这不是终点,是起点。现在没人知道我们稳不稳,得有人去看,去记,去说。”
他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树状图。“成立观察组,技术、售后、客服三条线并进。我要知道每一块模块在哪个车间、什么温度、被哪个工人怎么操作。连他们开机前搓不搓手都要记。”
老周从门外探头:“那我带人跑现场?”
“你带巡检队,三天一轮换。”刘好仃圈出几个城市,“佛山、东莞、武汉,重点盯温湿度波动大的厂。发现问题当场录视频,上传区块链存证,时间戳精确到毫秒。”
***
拆解室里,王浩正用镊子夹起一块返修的竞品电路板。他凑近显微镜,忽然“咦”了一声。
“这板子……低温下根本没法用。”他抬头,“传感器补偿电路少了一路稳压,五度以下直接失灵。”
刘好仃接过板子,走到热成像仪前开机。屏幕上的竞品外壳迅速显影,散热孔集中在中部,两侧几乎无热传导。
“设计给恒温车间用的。”他调出对方宣传视频,“你看,他们演示的环境温度标着25℃±2℃,连空调外机的声音都剪掉了。”
“所以他们主攻北方?”小吴翻着销售数据,“可北方冬天动不动零下十几度,这种板子不烧才怪。”
“不是主攻北方。”刘好仃关掉视频,“是专挑气候稳定的客户。我们拼耐高温,他们拼低温省电。一个往火里跳,一个躲在空调房。”
老周冷笑:“那让他们待着呗,钢厂、玻璃窑炉这些地方,夏天车间能煮鸡蛋。”
“可有些客户不懂。”刘好仃指着地图,“你看这几个点,长江流域的包装厂,湿度高、温度变幅大,正好踩在他们宣传的‘稳定运行’边缘。一出问题,就说我们系统不行。”
***
客户服务中心的录音笔在循环播放。
河北客户的声音沙哑但有力:“你们那系统在钢厂用了两年半,就换过一次滤网。宏泰的三个月烧主板,客服说是我环境太差。”
录音停顿,又切到另一段。
广东客户语气平和:“建议加个湿度补偿功能,我们这边梅雨季经常报警,虽然知道是误报,但每次都要人工复位。”
刘好仃把两段录音并排标记,再调出巡检队发回的地理数据。地图上,红色是投诉点,绿色是表扬区。华北、华南绿成一片,长江中游却红得扎眼。
“不是产品不行。”他圈住武汉、南京、合肥,“是他们用错了地方。就像让羽绒服去泳池保暖,出了问题怪衣服不防水。”
小吴皱眉:“可客户觉得都是玻璃厂,环境差不多。”
“差多了。”刘好仃调出温湿度曲线对比图,“佛山一天三变温,武汉湿气常年压着走。宏泰那系统,散热跟不上,误报就多。可他们不改设计,反倒在宣传里把测试环境调得特别理想。”
“那我们怎么办?澄清?”
“不。”刘好仃摇头,“我们带他们看真实世界。”
***
装配线上,老周正盯着新一批模块的散热测试。风扇转速自动调节,进风量控制在±2%精度内,散热片温度稳定在40℃。
“比实验室还稳。”他拍下数据,“这版加了双频温控传感器,响应快,波动小。”
刘好仃翻着成本表,眉头一跳:“单机成本涨了8%?”
“主要是新传感器和加强散热结构。”老周解释,“不过售后维修预估能降六成,尤其在高温高湿区。”
刘好仃调出客户停机损失模型:“钢厂每小时损失两万,咱们系统多撑三天,省下的钱够买五台新机。维修少一次,客户就多赚一笔。”
“可报价怎么定?”小吴问。
“不涨。”刘好仃合上平板,“我们卖的不是零件,是不停工的保障。客户省下的钱,比我们多赚的更重要。”
***
市场部会议室,投影刚亮,法务主任就指着屏幕上的对比图:“这个‘竞品A’的电路布局,太像宏泰的了,有侵权风险。”
“我们没标品牌,也没用真代码。”刘好仃打开3D模型,“这是按实测数据重建的虚拟系统,只展示环境适应性差异。”
“可散热孔位置、线路走向,一看就知道是谁。”
“那就模糊外壳。”刘好仃操作建模软件,把竞品模型外层打上磨砂效果,“内部结构保留,但不标注来源。我们只说现象,不说名字。”
市场总监点头:“客户要的是判断依据,不是八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有这个。”法务主任指着攻击热力图,“标红这么多故障点,万一他们告我们诽谤?”
“每一条数据都有区块链存证。”刘好仃调出后台记录,“时间、地点、设备编号、环境参数,全链可查。我们不编故事,只放事实。”
“那直播时,能说‘他们系统在35℃就报警’吗?”
“能。”刘好仃点头,“前提是,我们当场模拟,用同一环境参数跑两套系统。谁报警,谁不报警,让数据说话。”
***
深夜,实验室只剩三台示波器还在亮着。王浩指着对比图:“装配线实测散热效率比实验室高2.3%,但客户反馈平均低1.7%。”
刘好仃用激光笔点在温湿度交叉曲线上:“实验室恒温25℃,装配线白天38℃,夜间28℃。温度波动影响散热稳定性,客户操作也有延迟。”
“那模型得改。”
“分段建模。”刘好仃调出新算法界面,“高温段、变温段、低温段分开计算,每段独立校正。巡检队明天起按新标准采集数据。”
他截取关键帧,拖进区块链存证系统,按下确认键。
“同步给所有现场人员。”他关掉显示器,“我们要展示的不是完美产品,而是它在真实世界里怎么活下来。”
窗外,晨光再次爬上技术台。刘好仃伸手摸了摸示波器外壳,温热,和十二小时前佛山车间那台设备的触感一模一样。
他打开对讲机,声音平静:“老周,第一批改造机什么时候能发?”
对讲机那头传来扳手落地的响动,接着是老周的声音:“现在就能发,就等你说句话。”
刘好仃看了眼墙上的漏洞分析图,那些曾被标红的攻击点,如今全都变成了金色。
“发吧。”他说,“让它们出去见见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