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集:成果全面推广应用(2/1)

液压机的活塞停在最高点,测试架上的三套原型静静立着,表面还带着金属受力后的温热。刘好仃伸手摸了摸第三套护角的卡扣,指尖压了压,咔哒一声,清脆利落。

他转身拉开抽屉,取出那个透明文件袋,封口整齐,标签写着“测试结果分析总结·第一版”。没多看,直接夹进随身帆布包里,拉链合上时发出干脆的一声“啪”。

会议室的灯刚亮,人已经坐了大半。小吴抱着笔记本,小李手里捏着一叠打印纸,生产组的老陈端着搪瓷杯,杯口还冒着热气。没人说话,但眼神都往门口瞟。

刘好仃走进来,把文件袋放在会议桌中央,打开,抽出U盘插进电脑。屏幕一闪,第九次冲击测试的慢放画面开始播放——液压头缓缓压下,第二套原型的铰链微微收缩,回弹时节奏平稳,传感器曲线在临界值内轻轻波动。

“三项指标,全部过线。”他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像钉子,稳稳敲进桌面。

小吴忍不住抬头:“真要推了?”

“不是‘要推’,是‘该推了’。”刘好仃从包里拿出生产排期表,摊开,“先走三万件,分三周出货。生产组,下周一开始扩线,优先保障华南三客户。”

老陈皱眉:“新模具刚调完,夜班人手不够,怕出废品。”

“那就白班顶上。”刘好仃指了指排期表,“三万件不是一口气吞,是分批走。今天定计划,明天开工,出一件,检一件。”

销售组的小林也开口:“客户那边怎么说?总不能发个货,附张纸写‘这个比以前好’吧?”

“不靠嘴说。”刘好仃拿起文件袋里的测试记录,“你们推产品,就推这三页纸——形变没超,回弹稳了,三分钟能换完。谁问,就把数据摆出来。”

小李举手:“服务组还没准备好。新结构拆装流程没标准,万一现场装错了,责任算谁的?”

刘好仃没答,反而从笔记本里抽出三页纸,递过去。纸边有些卷,上面是手写的字,还夹着一句录音转写的原话:“老张说这次不打滑了。”

“就用工人的话写指南。”他说,“怎么拆,怎么卡,怎么拧紧,画出来。别整术语,就写‘手一推,咔哒响,就到位’。”

小吴笑了:“那叫《三分钟快拆七步图解》?”

“叫啥不重要。”刘好仃看着他,“重要的是,货到人手,人能上手。”

会议结束,人散得快。刘好仃没走,站在白板前,把“待验证”三个字擦掉,重新写下:“推广启动,今日始。”

生产线上,新模具已经装好。刘好仃沿着流水线走了一圈,手指在每一段护角边缘轻轻划过,听声音,试弧度。走到包装区,他忽然停下。

纸箱还是旧的,印着“加强型护角”,右下角一行小字“适用于冷链运输”,但没提“动态响应”。

他没说话,转身找来记号笔,在样板箱上一笔一划写下:“动态响应型·批次001”。字不大,但黑得扎眼。

拍照,发到工作群,附言:“先手改,后补单。所有新出货,用这个标。”

小李带着两个工人开始贴新标签。刘好仃站在一旁,看他们撕开旧标,对齐位置,压平边角。有个箱子角落有点翘,他顺手按了按,又用指甲刮了刮胶缝,确保不翘边。

“货不是发出去就完事。”他对小李说,“第一印象,就在这一贴一贴里。”

物流车下午三点到厂。刘好仃亲自去仓库盯装车。三万件护角,整整九十个托盘,码得整整齐齐。他一件件过目,重点看快拆卡扣的预紧状态——手指一捏,要有阻力,咔哒声要清脆。

最后一托盘上车前,他随手拆了两件。第一件正常,第二件卡扣一捏就松,预紧度明显不够。

“这批是谁做的?”

仓库组长查了记录:“夜班最后一班,新来的两个临时工。”

刘好仃没发火,拆开卡扣,发现扭矩扳手限位没调准,拧得不够。他把工具拿过来,调好刻度,当着所有人面,重新装了三遍,每一步都慢,每一步都准。

“咔哒——”第三声响起,他把成品递给组长:“照这个来。不合格的,拆了重装。宁可晚两小时,也不能让货带着问题出门。”

组长点头,立刻安排返工。刘好仃站在车旁,看着工人一件件拆解重装,没催,也没走。

小吴跑来:“客户那边问能不能提前发,说等不及了。”

“等不及也得等。”刘好仃看着正在重装的护角,“咱们发的不是零件,是承诺。承诺它不会崩,不会松,不会让人修到半夜。”

小吴不说话了,掏出手机,给客户回了条消息。

四点十七分,最后一件护角装车完毕。司机签单,关门,发动引擎。刘好仃站在车尾,看着车牌慢慢驶出厂区大门,拐上主路,汇入车流。

他转身回车间,顺手从货架上拿了个新包装箱,打开,取出一件护角。表面光滑,边缘圆润,快拆卡扣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戴上工作手套,模拟安装动作——推、卡、拧,三下完成。咔哒。

“成了。”小李站在旁边,轻声说。

刘好仃没应,把护角翻过来,看底部铭牌。上面刻着生产日期、批次号,还有一行小字:“动态响应结构”。

他用手指摩了摩那行字,没说话,把护角放回箱里,盖上盖子。

“明天开始,所有新订单,按这个标准走。”他说,“老款下架,库存转为备用件。”

小吴点头:“那之前那批‘混搭’建议……”

“记在本子上。”刘好仃打断他,“现在不谈下一步,只管这一步走稳。”

他走到办公室,打开柜子,取出一沓发货单。第一张,收货方是广州冷链中心,数量三千件,备注栏写着:“首批升级版,随附安装图解。”

他拿起笔,在签发人栏签下名字,笔画稳,力道实。

“推广不是庆功。”他抬头对小李说,“是考试刚开始。”

小吴从测试间出来,手里拿着刚打印的《三分钟快拆七步图解》,图是手绘风格,步骤简单,配文全是大白话:“第一步:手套不用脱,手一推,卡槽就进去了。”

“印了五百份,够第一批用。”他说。

刘好仃接过一张,看了看,点头:“贴在箱子最上面,打开第一眼就看见。”

“要不要加个二维码,扫一下看视频?”小李问。

“先让人看懂纸。”刘好仃说,“复杂的,等他们用熟了再说。”

傍晚六点,最后一车货驶离厂区。刘好仃站在门口,看着车尾灯在暮色中渐行渐远。手机响了,是物流调度发来的消息:“华南三客户,预计明早九点前全部签收。”

他收起手机,转身回车间。测试台空着,液压机关闭,三套原型静静躺在架子上,像完成任务的士兵。

他走过去,拿起第三套护角,戴手套,再试一次拆装。

推——卡——拧。

咔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