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集:实施问题深入剖析(1/1)
墨迹在白板上晕开的那个小点还没干透,刘好仃已经把投影仪接上了笔记本。屏幕一闪,三份客户记录并排铺开,像三张没打完的考卷。
“我们先不谈怎么办,”他说,“先把‘哪儿没接上’理清楚。”
小林正拧开一瓶冰水,一听这话手一顿:“不是客户拖嘛,B厂卡在比价,第二家说预算没批,第三家连采购都没回话——这不都写明白了?”
阿珍低头翻自己的笔记本:“我觉得价格也有影响。隔壁那家报价低了八个百分点,虽然功能少一半,但人家打包送两年维保。”
刘好仃没接话,只把B厂那页放大,指着“比价7-10天”那一行:“我们是在等他们比完,还是在等他们告诉我们‘比到哪一步了’?”
小林一愣:“还能问这么细?”
“问得出来吗?”刘好仃反问,“我们有没有人专门跟进这个?有没有人知道他们比的是哪家?参数怎么对的?审批要过几道门?”
屋里静了两秒。
“好像……真没有。”阿珍轻声说。
“验收完,我们就松了口气。”刘好仃关掉投影,转身拿起三支笔——红、蓝、黑,“可客户的技术员说好用,不等于采购会下单。我们跑完了赛程前半段,后半段却没人接棒。”
他走到白板前,在“客户进场”四个字右边画出一条横线,标上四个节点:安装、验收、决策、复购。
“来,把每家遇到的卡点,按时间顺序贴上去。”
便利贴一张张被贴上。红色的写着“审批环节多”,蓝色的写着“说明书看不懂”,黑色的写着“无对接人”“流程不透明”。
刘好仃用红笔圈出几个重叠区域:“看出来没?流程是客户的,问题在我们这边——信息没流回来。”
小林皱眉:“我们不是天天打电话吗?”
“打的是进度,不是路径。”刘好仃在“决策”阶段下方画了一条虚线,“我们只知道‘卡了’,不知道‘谁卡的’‘为什么卡’‘卡多久’。就像开车上了高速,导航只告诉你‘前方拥堵’,但不告诉你堵的是收费站还是追尾,你敢踩油门吗?”
阿珍忽然抬头:“那……我们是不是该建个表,专门记他们内部怎么走流程?”
“记是第一步。”刘好仃点头,“但问题是,我们记的都是结果,不是信号。客户说‘再看看’,这是结果;可他上周跟财务吵了一架,这才是信号——我们听不到。”
小林忍不住插话:“可人家内部的事,咱们怎么知道?”
“不是要打听隐私。”刘好仃拿起蓝色笔,在“沟通”下方画出两条分支,“技术员知道采购在比价,但他没义务告诉我们。我们没问,他也没说。这不是信息不对称,是根本没建立信息回流的通道。”
他顿了顿,写下三行字:
设备运行数据,每天自动上传;
客户使用反馈,三天一汇总;
内部决策进度,一片空白。
“我们盯着机器不坏,却没盯着单子能不能成。”他指着最后一行,“不是客户不买,是我们不知道他们怎么买。”
阿珍盯着那句话看了好几秒:“所以……问题不在客户慢,而在我们看不见他们的路?”
“对。”刘好仃在白板中央画了个圈,写下:“信息回流机制缺位”。然后环视两人,“我们有技术数据的闭环,却没有商业信息的回路。就像一个人心跳正常,但不知道自己饿了。”
小林挠了挠头:“可这事儿……好像超出了我们能控制的范围。”
“控制不了全程,但可以设计接口。”刘好仃拿起黑色笔,在“客户决策路径观察记录”下方划出一道横线,“比如,下次安装完,能不能让技术员帮我们填一张‘内部推进进度表’?不问敏感信息,只问:下一步谁审批?预计多久?有没有替代方案?”
“人家愿意填吗?”阿珍问。
“不愿意,我们就得想让人愿意的办法。”刘好仃说,“但前提是,我们得先承认——现在这个链子,是断的。”
小林盯着白板上那条被便利贴割得七零八落的时间轴,忽然说:“咱们之前总说‘分步转化’,现在看,转化的步子是迈出去了,可反馈的脚跟没跟上。”
“所以今天这会,不为找借口,也不为急着改。”刘好仃把笔放下,“就为看清一件事:我们以为的‘成功验收’,到底算不算真正走完了一步?”
阿珍翻着自己记的笔记:“B厂验收那天,我们还觉得是个突破。”
“是突破。”刘好仃点头,“但突破之后呢?我们没设下一个检查点。没人规定‘七天内必须拿到采购意向’,也没人负责跟踪‘比价进展’。一切靠碰运气。”
“那是不是该定个规则?”小林问,“比如,验收后48小时内,必须确认客户下一步流程?”
“规则是结果,不是起点。”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倒三角,“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缺动作,是缺认知——没意识到,客户内部的流程,也是我们转化链的一部分。”
他拿起红笔,在三角顶端写下:“客户决策路径 = 我们的延伸战场”。
“我们修好了玻璃生产线的预警系统,可自己的转化系统,还在靠人工巡检。”
阿珍轻声说:“听起来……我们像个只会造零件,不会装整车的厂。”
“不怪大家。”刘好仃语气缓下来,“一开始,我们连零件都造不出来。现在零件好了,才发现整车没接线。”
他走到白板最左边,把最初那句“信息回流”圈了起来,然后在旁边补了一句:“不是没信息,是没机制让信息流回来。”
小林看着满墙的便利贴,忽然笑了下:“这一看,咱们之前那些‘顺利’,都挺虚的。”
“虚,但真实。”刘好仃说,“虚在我们以为闭环了,实在我们确确实实装上了设备。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那个‘以为’变成‘确实’。”
他拿起黑板擦,擦掉最右边“复购”后面的空白,写下:“待打通”。
“今天不提解决方案,就确认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转化链,最大的断点在哪?”
三人沉默了几秒。
“信息回流。”阿珍先开口。
“机制缺失。”小林跟着说。
刘好仃在白板中央重重画了个圈:“不是客户不走,是我们没留门。”
他转身关掉灯,只留白板上的字在昏暗里发着微光。
笔尖再次落在“信息回流”四个字上,轻轻一点。
墨迹慢慢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