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集:合作方案精心策划(1/1)

刘好仃把登记本合上,放进工具袋时,笔尖还沾着一点蓝墨水。他没去擦,只顺手在裤兜里蹭了蹭,抬头看了眼回音角的平板屏幕。视频还在播,夜班工人弯腰读刻度的画面重复了第三遍,灯带的光落在他工服肩线上,像一道银边。

小林站在旁边,手里捏着刚打印出来的《候选企业评估清单》,纸页边缘已经有点卷。“咱们真要跟他们谈?”他问,“不是发个邮件就算了?”

“邮件传不了这个。”刘好仃点了点屏幕,暂停在工人抬头笑的那一帧,“他们改了床,咱们改了灯,但改的都不是东西,是规矩。”

老周端着茶缸走过来,缸底磕在桌角,发出一声闷响。“可规矩这东西,谁先破的谁吃亏。”他说,“咱们拿什么谈?拿废品率降了零点七?还是拿食堂包子多放了肉末?”

阿珍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着昨天筛出来的两家名字:光明玻璃、南粤建材。“咱们有的是他们没有的。”她抬起头,“咱们有回音。”

空气静了一瞬。小林忽然笑出声:“对,咱们有‘回音角’——还能录音的那种。”

刘好仃也笑了。他拉开抽屉,取出一沓空白表格,铺在桌上。“那就从声音开始。”他说,“咱们不搞汇报,不比数据,就聊一件事:怎么让工人提的建议,真的有人听。”

三人围了过来。刘好仃拿起笔,在第一张纸顶上写下:“合作方案框架”。

“有人觉得咱们是去取经。”他一边写一边说,“可咱们不是学生,也不是推销员。咱们是来问一声:你们那边,也有人敢写字条吗?”

老周哼了一声:“这话问出去,人家不得当笑话听?”

“那就让他们听真话。”刘好仃翻出南粤建材的案例页,指着“增设午休折叠床”那一行,“他们敢改床,说明他们也怕工人睡不好;咱们敢改灯,说明咱们也怕工人看不清。怕的是一样的,怕的不是效率,是人心。”

小林点点头:“所以合作不是谁学谁,是互相证明——这事能成。”

“对。”刘好仃在纸上画了三条线,“咱们定三个原则:不求大,不求快,不求利。只求一件事:让听得见炮火的人,被听见。”

阿珍拿起笔开始记:“那具体做什么?总不能见面就说‘你们有回音角吗’?”

“当然不是。”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草图,是昨晚画的初步构想,“咱们先搞三个动作。”

他指着第一项:“第一,微改善案例交换计划。咱们把C-7台照明改造的过程做成小册子,他们要是愿意,也把他们的折叠床方案传过来。不比谁改得多,只看谁改得实。”

小林眼睛一亮:“还能加点工人原话,比如‘灯亮了,手不抖了’这种,听着就真。”

“第二,一线声音互播机制。”刘好仃翻到平板里的录音文件夹,“咱们挑几条匿名建议和反馈,剪成一分钟音频,定期发给他们。他们要是愿意,也回传几段。不审查,不美化,就听原声。”

老周皱眉:“万一他们拿去当笑料呢?”

“那就说明他们还没准备好。”刘好仃平静地说,“咱们不强求,只传递。传着传着,也许就有人开始录了。”

阿珍已经在纸上列标题:“第三呢?”

“第三,联合回音角试点。”刘好仃点了点光明玻璃的名字,“咱们提议,在他们厂某个车间,试装一个简易版建议箱,连不上系统也没关系,先能投纸条就行。咱们提供流程模板,他们负责落地。成功了,是他们的;失败了,教训一起记。”

空气安静了几秒。小林忽然说:“这不像合作,像……种种子。”

“就是种种子。”刘好仃点头,“咱们不指望一季收成,只希望有人开始浇水。”

老周没说话,低头喝了口茶。过了会儿,他把搪瓷缸轻轻搁下:“那方案名字叫啥?总不能写‘深圳玻璃厂和别人聊了聊’吧?”

刘好仃笑了笑,翻开登记本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字:“基层声音互联合作倡议”。他把本子推过去,“就叫这个。加个括号,写‘草案’。”

阿珍念了一遍,笑了:“听着像大事。”

“本来就是。”刘好仃说,“一个工人敢提‘灯太暗’,不是小事;十个工人敢提,也不是小事;一百个厂都敢听,那就是大事。”

小林拿起笔,在草案首页画了个简单的图标:两只手,一左一右,中间搭着一条波浪线,像声波,也像桥。

“要不要加个口号?”他问。

“不用。”刘好仃摇头,“咱们的口号早就有了——‘你提的,我们改的’。这话不只对厂里人说,也能对外说。”

老周翻着草案草稿,忽然问:“万一他们问咱们图啥呢?没好处的事,谁干?”

刘好仃站起身,走到回音角的建议箱前。他打开箱盖,取出一叠纸条,最上面那张写着:“第25条:建议给夜班女工配防滑鞋。”字迹歪斜,但很用力。

他把纸条举起来,对着灯看了看。“图啥?”他轻声说,“图以后有人提鞋,有人换鞋;提床,换床;提话,听话。图这个行当里,少一点‘算了’,多一点‘试试’。”

他把纸条放回箱子里,盖上盖。“咱们不是图回报,是图个理儿能通。”

阿珍把草案最后一页装订好,吹了吹纸角。小林检查了一遍结构,点头:“逻辑顺,内容实,关键是——不装。”

老周盯着“联合回音角试点”那一栏看了很久,终于开口:“那……要不要附个样表?比如建议登记本的格式?”

“要。”刘好仃从工具袋里拿出登记本,翻到一页空白,“就用这个版本,去掉咱们厂名,改成通用模板。他们要是想试,直接印就行。”

阿珍接过本子,开始描边。小林打开电脑,把草案转成PDF格式。老周则把茶缸洗了,倒了杯热水,放在刘好仃手边。

“下一步呢?”阿珍问。

刘好仃喝了口热水,看着平板屏幕重新播放的视频。画面里,工人正把一张纸条投进建议箱,动作干脆,没有犹豫。

他轻声说:“下一步,等他们看见这个视频,也会有人——”

手指在播放键上轻轻一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