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集:宣传教育积极开展(1/1)

天刚亮,工具间的门被推开时,那本文件夹还摆在桌角,封面朝下,像一块安静的石头。刘好仃没急着拿它,而是先拧开保温杯,喝了一口温水。水不烫了,正好。

他把文件夹夹在腋下,走向东区卡盒。新换的回收箱已经安好,标签“你的声音,我们正在听”贴得端正。他抽出一张卡,是阿珍写的那条——“建议食堂早点开饭”。纸角有点折,像是被人反复看过。

晨会铃响前五分钟,他站在广播台前,把这张卡轻轻拍在话筒旁边。

“今天第一讲,从这条开始。”他说,“谁觉得这事该早点解决?谁有类似经历?站出来,不是汇报,是聊天。”

人群安静了一瞬。几个工人低头看鞋,有人悄悄往后退半步。老周正拎着饭盒往出口溜,听见“食堂”两个字,脚跟一拧,差点绊着地沟盖。

“我天天排队,”他嘀咕,“打完卡冲过去,饭都凉了。”

刘好仃立刻接话:“老周,那你就是第一个讲的人。”

“啊?”老周愣住,“我就随口一说……”

“随口说的才是真话。”刘好仃把话筒递过去,“来,讲讲你哪天因为抢饭错过打卡。”

老周挠头,接过话筒,声音发紧:“上礼拜三……我刚打完卡,铃就响了。跑过去一看,红烧肉没了,只剩汤。我还想说‘能不能留点’,结果班组长说‘谁让你不早点来’。”

他越说越顺:“其实我们一线工人,卡点上班不是懒,是机器不停,我们走不开。等收了线,食堂早收摊了。这不是吃饭问题,是排班和开饭时间对不上。”

说完,他把话筒塞回刘好仃手里,脸有点红:“我说完了,开工吧。”

没人笑,也没人走。几秒钟后,质检台的小李举手:“我昨天也遇到这事儿,能不能让夜班的先吃?”

另一个女工说:“要不搞个预约制?提前报饭量,食堂按数留饭。”

刘好仃没打断,只在本子上记下“排班与开饭联动”几个字。晨会结束时,三个人报了名,说明天要讲自己的事。

中午,阿珍在质检台等机器自检。三分钟空档,她对着旁边两个女工说:“上个月我改了流程,把扫码环节往前挪,省了半小时。”

“不是我多聪明,是发现大家总在这儿卡住。挪一下,顺了。”

刘好仃正好路过,掏出手机录了下来。剪成短片,标题就叫《三分钟,她说清了一件事》。

午休时,食堂屏幕开始循环播放。有人抬头看,笑了:“这不是阿珍嘛,讲得比领导还利索。”

下午,手套库管员老陈主动在质检台角落站定:“我前两天发现少了一箱手套,查了三天,原来是领用没登记。”

“这事不大,但要是没人管,以后缺的就不止一箱。”

二十多人围了过来。白班组长原想喊人回岗,看见大家站着听,没出声。等老陈讲完,他还点头:“这事儿得通报一下。”

第二天,刘好仃在“心声墙”旁边立了块新板子,叫“回音板”。用磁贴标状态:“已记录”“正在查”“有进展”。

他把老周讲的“食堂排队”贴上去,标注“后勤组明日调研”。

有人问:“贴了就真有人查?”

刘好仃没回答,只把那张阿珍写的建议卡钉在旁边,说:“这张卡昨天还在回收箱,今天已经在后勤组桌上。你信不信不重要,它动了就行。”

第三天,两名年轻工人被叫来当“故事角”轮值记录员。每人发了个本子,封皮印着“听见,就是改变”。

95后的小林一开始不情愿:“我就是来打工的,记录这些干啥?”

刘好仃没劝,只说:“你先听三天,不想记,随时换人。”

第四天中午,小林自己站上了质检台。

“扫码登记太慢。”他说,“每次换班,二十多人排队扫,机器卡顿,耽误十分钟。能不能改成按班组批量导入?”

没人打断。他说完,底下有人点头,有人掏出手机记。

当晚,刘好仃翻开日志本,在“心通”页写下:“话开始走动了。不是我们推它,是它自己长了脚。”

第五天,故事角搬到东区休息区。一张小桌,两把折叠椅,背景是生产线的轻微嗡鸣。

阿珍主持,不叫“主讲人”,叫“今天谁有话”。

一位老焊工说:“我干了三十年,从没觉得自己说的话能改变啥。可上周我提了句‘防护罩松了’,第二天就换了新的。这回我来,是想说——其实我们都想说,就怕说了没人听。”

台下安静了几秒,然后有人鼓掌。不是热烈的,是轻轻的,像雨点落在屋檐上。

刘好仃站在人群后,没往前挤。他看见小林在本子上写得飞快,笔尖几乎划破纸。

第七天,回音板上多了五条新状态。

“手套领用登记已优化”

“质检流程调整试行中”

“排班与开饭时间协调会议排期”

每一条都贴着原始讲述的代号,比如“穿蓝鞋的”“爱喝凉茶的”。没人知道是谁,但都知道——那是自己人。

小陈来找他:“有人问,讲了这么多,领导真听进去吗?”

刘好仃说:“去把广播打开。”

他走到卡盒前,当众抽出一张新卡,是小林写的:“建议给轮值记录员发个徽章,代表责任。”

他念完,说:“现在,广播通知:‘微光记录员’徽章设计启动,欢迎投稿。”

小陈愣住:“你连这都回应?”

“不是回应。”刘好仃把卡钉上回音板,“是让它继续走。”

中午,故事角照常开讲。

这回是库管员老陈:“我昨天发现,工人开始主动登记手套了。不是因为检查,是因为有人讲过这事儿。”

他笑了笑:“怪事,讲着讲着,事就变了。”

刘好仃坐在角落,看阳光从高窗斜下来,照在那本轮值记录本上。封皮的字有点反光,“听见,就是改变”六个字像被点亮了。

小林走过来,把本子递给他:“今天你讲点啥?”

刘好仃摇头:“我不讲。”

“为啥?”

“因为今天轮到你问这个问题。”

小林一愣,随即笑了。他转身走向小桌,拿起话筒:“今天我想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说话的人,变多了?”

他刚说完,广播突然响起。

“请‘穿蓝鞋的’到后勤组领取饭卡优先通道通知单。”

人群安静了一秒,然后爆发出笑声。

老周低头看看自己的鞋,咧嘴:“这外号,还挺管用。”

刘好仃没笑,只是把轮值本翻到新的一页,轻轻放在小林手边。

小林低头,看见扉页印着一行小字:

“每一句话,都值得被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