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集:合作分歧最终解决(2/1)
刘好仃的笔尖刚在A3纸上画出“联合评估”四个字的外框,手机就响了。他没停手,用肩膀把手机从工装兜里顶出来,瞥了一眼屏幕——陈工发来的消息:“协议定稿了,十点送签。”
他把手机反扣在桌角,笔继续走。流程图的主干已经清晰:每日数据上传、三日公示期、异议备案、联合小组会签。他用蓝笔把“绿签成果”标在左上角,像一颗不动的锚。
九点四十分,他拎着保温杯进了打印室。昨天的会议纪要、七天动作密度对比图、绿签扫描件,一套八页,装进牛皮纸夹。他又加了一页空白表,标题是“首次联合评估会准备清单”,写上小陈和老周的名字。
十点十七分,会议室门推开。陈工带着两人进来,一人拎着文件袋,另一人抱着笔记本。刘好仃起身,没说话,把打印好的材料推过去。
对方项目经理翻开协议,手指在“程序性认可”那条上滑动:“我们同意‘未提异议视为认可’,但‘书面异议留痕’这句,能不能去掉?太繁琐,实际操作容易卡住。”
刘好仃没动。他打开手机相册,翻到绿签背面那三行字:清沟提前完成、工具交接零延误、动作密度提升32%。他把手机转过去,屏幕正对对方。
“这三件事,你们认吗?”他问。
会议室安静。项目经理低头看图,又抬头看刘好仃,几秒后,点了下头。
“认,就留痕。”刘好仃收起手机,“不认,现在停。”
对方沉默片刻,对助理说:“留着吧。”
刘好仃翻开协议,在“异议响应”那条空白处,用红笔补上一行字:“48小时内书面回应,逾期视为无异议。”他签上名字,把笔递过去。
对方看着那行红字,略一迟疑,也签了。小李在门口等得着急,探头看了一眼,立刻转身跑回办公室。
签字完,刘好仃把原件收进文件夹,副本带回办公室。他没坐下,直接走到白板前,把协议贴上去,用黄色记号笔圈出“三方会签”“复核申请权”“公示期起算时间”几个条目。
“现在不是信他们,”他说,“是信这个流程。”
小陈站在桌边,手里拿着U盘:“首次评估会要准备哪些数据?”
“从绿签那天开始,所有动作记录、清淤节点、工具交接时间戳,按天整理。”刘好仃说,“你负责汇总,明天下午三点前发群里。”
老周掏出本子:“监理那边我刚联系了,说可以列席,但不参与表决。”
“列席就行。”刘好仃说,“他们听,就是监督的开始。”
小李从门外进来,手里捏着半张打印纸:“他们要是签了又不执行呢?群里不说话,会也不开,咱们怎么办?”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转身拉开抽屉,取出那张绿签,轻轻夹进协议副本里。
“流程写了,就有据可查。”他说,“他们不开会,我们就发纪要。他们不回应,我们就记‘无异议’。一步一步来,不动摇。”
小李没再问,低头在本子上写了几句。老周把协议复印件钉在公告栏最上角,顺手把昨天的轮值表往下挪了挪。
刘好仃坐回桌前,打开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他在“下一步”下面画了条横线,写上:“下周二,九点,首次联合评估会。准备人:小陈。对接人:老周。记录人:小李。”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墙上的钟。十点三十六分。窗外运输车正卸石料,车斗缓缓升起,石子哗啦啦落进料仓。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阳光照在刚贴上去的协议上,黄笔圈出的字迹清晰可见。
“动作密度图今天还得更新。”小陈提醒。
“嗯。”刘好仃点头,“五点前传群里。”
小李忽然抬头:“他们要是临时改时间呢?”
“那就按流程走。”刘好仃说,“我们准时发数据,准时提议题。他们来不来,是他们的事。”
老周笑了下:“反正咱们的活儿不等人。”
刘好仃也笑了。他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盒新记号笔,拆开包装,抽出一支黑色的,在白板上写下:“联合观测机制正式运行。”
笔尖划过板面,发出沙沙声。
他写完,把笔帽咔一声扣上,放在讲台边缘。
小陈开始整理数据表格,老周拨通监理电话,小李盯着屏幕等上传完成。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了一会儿那行字。阳光斜照进来,照在“正式运行”四个字上,笔迹黑亮,像刚落笔。
他转身拉开椅子坐下,打开电脑。
屏幕亮起,弹出群消息提醒。他点开,是陈工发的一条:“首次评估会议程建议,请查收。”
他点开文件,快速浏览一遍,嘴角微动。
“他们提了两个议题。”他说,“一个是数据分类标准,一个是复核流程细节。”
小陈凑过来看:“我们可以加一个:绿签成果的持续对标。”
“加上。”刘好仃说,“写进回复里。”
他敲键盘,打出第一句:“感谢建议,我们补充一项议程:基于绿签成果的动作效率追踪。”
打完,他停顿一秒,按下回车。
消息发送成功。
他靠回椅背,摘下眼镜擦了擦,再戴上。
窗外,运输车完成卸料,车斗缓缓落下,金属关节发出轻响。
他翻开笔记本,在“首次评估会”旁边画了个星号。
然后,拿起笔,在下方写:“确保数据连续性,每日五点前上传,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