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集:应对策略精心制定(1/1)
会议室的灯光照在白板上,三行字清晰可见:动机真实性、资金透明度、项目优先级合理性。刘好仃站在前面,手里捏着那片干枯的薄荷叶,轻轻放在桌角,像放一块决定走向的砝码。
“报告我们看完了。”他开口,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落得稳,“现在不是解释的时候,是定策略的时候。”
小王低头翻着刚打印出来的《质疑内容梳理报告(初稿)》,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他抬眼:“刘师傅,咱们总得说点啥吧?再不出声,网上都快说咱们心虚了。”
财务小李推了推眼镜:“光说没用。有人问预算去哪了,咱们连专项账目都没公开,讲再多也像绕圈子。”
行政坐在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笔记本边缘:“可要是先改再讲,万一他们说我们是被骂得没办法才动的呢?”
空气里浮着一层看不见的拉扯。
刘好仃没急着答。他从包里翻出一张纸,是上次会议后贴在配电房门口的申请单复印件,边缘卷了边,右下角还沾着一点灰。他把它平铺在桌上,指着上面“再看”两个加粗的字。
“人家不是不信我们做事,是不信我们做事的出发点。”他说,“这片叶子干了,不是因为我们不在乎,而是刚种下去就碰上阴雨天,排水没做好。可别人看不见这些,他们只看见结果。”
他抬头:“所以,咱们的回应,不能靠嘴,得靠动作。”
小王皱眉:“可动作也得让人知道啊,不然跟埋头干活的老黄牛有啥区别?”
“区别在于——”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策分立、改讲同步”八个字,“咱们分三路走。”
他转身,一条条划开:
“第一,动机类的,比如‘作秀’‘装穷’,咱们不争对错。但接下来,所有人出镜干活,袖口破了不换,手脏了不洗,镜头能拍到的,全是实打实的痕迹。让他们慢慢看,是不是演的。”
财务小李忍不住问:“那钱的事呢?真有人查,咱们拿得出依据吗?”
“能。”刘好仃点头,“第二,资金这块,你牵头,三天内把项目所有支出列成明细表,从买土到租架子,一笔不落。不是为了发公告,是为了万一有人问,咱们能当场拿出来。”
行政插话:“那优先级呢?有人说食堂漏水半年没人管,咱们种什么薄荷?”
刘好仃沉默两秒,把桌上的薄荷叶翻了个面,露出背面干裂的叶脉。
“这个问题最重。”他说,“不是因为难回答,是因为它戳中了人心。咱们可以解释,但更好的方式是——先修。”
“暂停绿化?”小王愣住。
“暂停三天。”刘好仃点头,“调两个工人,先把食堂水管换了,走廊灯不亮的也顺手修了。不是为了证明我们之前错了,是为了证明现在对了。”
会议室一时安静。
财务小李低声说:“可要是修了,他们又说我们早干嘛去了呢?”
“那就让他们说。”刘好仃笑了笑,“咱们不是做给他们看脸色的,是做给这厂子看的。他们爱说是补救,咱们心里知道,是补心。”
行政低头记了两行字,忽然抬头:“那回应节奏怎么控?一边改一边拍视频,乱了怎么办?”
刘好仃从手机里调出一段视频,是昨天拍的,画面里他蹲在绿色角边上,手扶着歪掉的支架。他放大画面,指着自己袖口的破洞。
“你们看,这个洞,是上周搬水泥袋时刮的。我那天赶着开会,没来得及换。”他抬眼,“可现在回头看,这破洞比任何话都有力。它证明我没躲,也没装。”
他关掉视频,打开一个新文件夹,里面是空的。
“从今天起,建两个记录本。”他说,“一个叫‘我们做了啥’,另一个叫‘他们说了啥’。”
他解释:每项改进动作,拍照、记时间、留单据;每一条新的公众反馈,无论好坏,截图存档。两本对照着看,将来哪一步平息了哪类声音,一目了然。
小王半信半疑:“可这不还是被动接招吗?咱们能不能主动点?”
“主动不是抢先说话。”刘好仃摇头,“是先把事做扎实。等他们发现咱们修了食堂、公开了账、种的薄荷还真活了——那时候再说,话才重。”
行政忽然笑了下:“那咱们现在算不算‘先改再讲’?”
“算。”刘好仃点头,“而且这策略,不是为了赢,是为了让质疑慢慢变成多余。”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红笔,在三大焦点下面各画了一条横线。
“动机类——靠持续出镜,用时间洗清表演嫌疑;” “资金类——靠透明账目,用数据打破猜忌链条;” “优先级类——靠行动调序,用事实回应本末倒置。”
他合上笔帽:“咱们不求一锤定音,只求每一步都踩实。”
小王盯着报告最后一页的数据,忽然说:“可万一……咱们改了,他们还是说我们是被骂得没办法才改的呢?”
刘好仃没立刻答。他走到窗边,厂区东侧的空地上,几个工人正把绿植架从车上卸下来,旁边堆着几袋土。风吹过,一缕尘土扬起,在阳光里浮着。
他转身,在白板“动机真实性”下面,写下四个字:
本分做事
“他们怎么说,是他们的自由。”他声音沉下来,“但我们清楚,种薄荷不是为了评奖,修食堂也不是为了堵嘴。我们做事的出发点,从来不是让他们闭嘴,而是让这厂,值得待。”
他收笔,环视一圈:“策略定了,接下来,是做。不怕慢,就怕停。”
没人再说话。
财务小李翻开新本子,写下第一行:X月X日,启动预算专项整理,预计三日内完成。 行政在“改进动作”栏填上:暂停绿化施工,调派维修组检修食堂供水系统。 小王打开手机相册,新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每日实录”。
刘好仃把那片干枯的薄荷叶夹回笔记本,合上封面。他拿起手机,打开摄像功能,对准白板上的三大策略,轻轻按下录制键。
镜头微微晃了一下。
画面里,他的手指正指向“先改再讲”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