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集:深化成果总结汇报(1/1)

刘好仃把笔记本翻到“灯光覆盖”那页,圈出的“需调角,加辅灯”还带着昨夜铅笔的印子。他没擦,也没多写一句,只是合上本子,夹进一叠打印好的表格里,一起塞进了牛皮纸文件夹。风从走廊穿堂而过,吹得纸边微微翘起,他伸手压了压,像是怕什么要飞走。

资料室的墙上,三组材料已经重新排布过。左边是七天通行人数曲线图,中间是排水槽补胶记录,右边贴着清洁工访谈原话的便签纸,字迹潦草但清晰:“热水不够分”“椅子硌腰”“灯照不到拐角”。小王进来时正看见刘好仃在一张A3纸上写标题,笔尖顿了顿,墨水洇开一小团。

“真要拿去汇报?”小王问。

“不是‘拿去’,是‘送去’。”刘好仃头没抬,“人家要看,我们就送一份明白账。”

设备科的小技工抱着一沓照片推门进来,说:“挑了十张,都是人用的时候拍的,没摆姿势。”他把照片摊在桌上,有一张是保安蹲着调整灯架角度,另一张是清洁工把饭盒放进微波炉,手边还放着半杯凉茶。

“就这些。”刘好仃点点头,“别说什么‘设施完善’‘服务升级’,就说谁少淋了雨,谁多睡了会儿觉。”

小王翻着初稿,念了一句:“本项目累计投入资金三千六百元,完成三项物理改造……”

“删了。”刘好仃直接抽走那页纸,“我们不是交报销单。你写‘东门那段路,以前晚上没人敢走,现在有人愿意多站一会儿’,这就够了。”

小王愣了下,又嘀咕:“可领导想听数字啊。”

“数字也有。”刘好仃打开电脑,调出一张汇总表,“每天多十五个人走亮路,排水槽少堵两次,休息点热水消耗翻倍——这不是钱花多少,是有人开始用了。用得多,说明需要大,不是我们做多了,是以前做少了。”

小技工笑了一声:“你这汇报,听着像在认错。”

“本来就在认错。”刘好仃把新提纲打出来,标题是手写的:“改变,从被人当作‘人’开始。”底下分三块:第一块是清洁工老陈主动在休息点留下值班记录本,写了三行字:“23:15,灯正常。热水有。椅子有人睡。”第二块是保安老周自己焊了个可调节灯头支架,还画了草图贴在灯杆旁。第三块是隔壁小区居民送来的两箱旧杂志,其中一本扉页上写着:“给夜里干活的人,翻翻解闷。”

“这些才算成果。”刘好仃说,“不是我们建了什么,是别人开始把这儿当个能待的地方。”

汇报会定在下午两点。会议室桌角摆着茶水,刘好仃把文件夹放在正中,没急着打开。管理层陆续进来,有人翻材料,有人低头看手机。设备科长小声问:“真不放PPT?”

“放一段视频。”刘好仃掏出U盘,“没配音,也没字幕。”

会议开始,小王先念了背景部分,语速有点快,像是怕被中途打断。说到“试点区域选定东门通勤线”时,有人抬头问:“就一个门?影响面不大吧?”

刘好仃接过话:“一个门,每天经过一百二十人。其中三十七个是夜班工,九个是外包清洁,还有送货司机、保安轮岗。我们没算错的话,这三百六十五天里,他们加起来在黑路上走了四千多小时。”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他打开视频。画面是夜里十点十七分,东门亮着灯,一个穿蓝色工装的女工推着清洁车进来,车轮卡在排水槽边缘,她停下,弯腰把车抬过去。然后她走到休息点门口,犹豫了一下,推门进去。镜头切到室内,她把饭盒放进微波炉,打开暖器,脱下湿透的鞋垫在暖气片上。临走前,她回头看了一眼灯,又抬头看了看监控探头,轻轻点了点头。

视频停了。没人说话。

角落里传来一句:“这算成果?”

刘好仃没反驳,只说:“她以前从不进去。那天是第一次。第二天,她带了个保温杯。第三天,她开始和其他人打招呼。”

又有人问:“这些事,细碎琐碎,真能代表企业形象提升?”

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照片,递给提问的人。照片上是排水槽接缝处的防水胶,已经补过三次,边缘发黑,但水流顺畅。背面写着一行小字:“修了三次,每次四天。现在改成宽缝加滤网,撑了十二天。”

“我们没想提升形象。”他说,“就想让那些天天走这条路的人,别再一脚踩进水里。他们不是看不见,是我们一直没看见。”

会议室又静了几秒。有人翻了翻材料,指着保安老周画的灯架草图:“这图还挺专业。”

“他以前在部队修过探照灯。”刘好仃说,“但五年来,没人问过他会什么。”

行政主管忽然开口:“那个休息点,门禁记录显示,最近一周用了五十三次。比上个月多了一倍。”

“因为椅子换了垫子。”刘好仃说,“硬板凳没人坐久,垫子一铺,有人开始午休。昨天还有人带了毛毯。”

有人轻声说:“这比打广告值钱。”

刘好仃没接这话,只把最后一张便签贴在投影旁。上面是质检员记的一句话,来自一个外包司机:“你们这儿的灯,是我这几年拉货,唯一敢晚上停下车擦反光镜的地方。”

会议结束前,厂长合上材料,说了句:“没想到,小地方也能做出温度。”

刘好仃收拾文件夹,把U盘收进口袋。走出会议室时,小王追上来:“接下来呢?”

“回资料室。”他说,“把今天的记录贴墙上。”

资料室的日志栏又添了新内容。刘好仃用红笔在“灯光覆盖”一栏写下:“辅灯方案已提交,预计下周安装。”然后他抽出一张新照片,是昨晚拍的:清洁工老陈坐在休息点,脚边放着一双干鞋,手里翻着那本《家庭医生》,头顶的灯微微偏转,光晕正好盖住他常坐的角落。

他把照片钉上去,退后一步看了看。

风从窗缝钻进来,掀动了桌上的表格,纸页哗地翻过一页,露出底下一行未写完的字:“下一步,解决热水供应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