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集:创新效果初步显现(1/1)
小王冲进办公室时,刘好仃正把平板倒扣在桌上,屏幕还亮着直播后台的数据曲线。那根代表咨询量的蓝线,像被风吹起的风筝,一路往上飘。
“刘师傅!建材博主那条转发,播放量破五十万了!”小王喘着气,手指在平板边缘敲出轻响,“评论区都在问新护角哪能买,有个工地直接私信要订三百套。”
刘好仃没抬头,只把桌上三份打印纸往中间推了推。最上面那份是这周的订单汇总,红色印章盖在“环比+67%”的字样上,印泥还没干透。
“先别喊。”他说,“热度是风,吹得再猛,也得看房梁塌不塌。”
会议室九点整开门。小王抱着笔记本第一个进来,老李拎着保温杯跟在后头,小陈最后一个到,手里捏着一叠刚导出的私信截图。
投影亮起,画面是销售系统的实时面板。新型护角的订单栏正跳动,从187跳到188,又跳到189。
“三周前我们开直播。”刘好仃点开一张图表,“那天最高八千人在线。现在,这八千人里有三百二十七个变成了客户。”
他翻页,弹出一条私信记录:“看了视频,你们这护角真抗压?我们仓库堆五层,以前底下总碎。”
再翻,又一条:“上次用的旧款,这次能定制带公司名的吗?当礼品发。”
小王咧嘴:“有人要定制?这可没想过。”
“有人问,就是机会。”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订单”“复购”“咨询”三个词,“咱们做创新,不是为了拍视频让人笑,是让笑完的人愿意掏钱。”
老李拧开杯盖,热气冒出来:“可这新护角材料贵,工时也长,卖得再好,厂里赚不赚得到?”
“赚得到。”刘好仃调出成本核算表,“单件成本高两块,但退货率降了八成。上个月零索赔,光这一项,省了六万三。”
小陈插话:“还有,官网咨询量翻了三倍,销售部说线索质量高,不像以前全是问价的,现在直接要样品。”
刘好仃点头:“以前咱们发传单,一万份九千九百份进废纸篓。现在人是刷着段子来的,但来了,看见真东西,就留住了。”
他合上电脑:“热度是火苗,订单才是柴。火没灭,还烧旺了——说明咱们没自嗨。”
散会后,刘好仃沿着车间走廊往里走。装配线上,一名新员工正把旧款包装流程套在新产品上,机械臂刚抬起护角,质检灯就闪了红光。
他走过去,没说话,只把手套摘了,亲自拧紧卡扣,再轻轻敲了三下护角边缘。
“听声。”他说,“老款是‘咚咚咚’,这款是‘叮——’,清亮,说明结构密。”
班组长赶紧过来,刘好仃把操作要点讲了一遍,顺手拍了段视频:“回头剪成三十秒,放车间屏上,每天开线前播一次。”
“还得监督?”班组长问。
“当然。”刘好仃叫来小王,“你负责拍视频,也负责查执行。每周抽查一次,发现问题,当场改。”
小王一愣:“我?我还得写脚本呢。”
“那就当兼职监督员。”刘好仃笑,“工资不加,荣誉加。”
他转身要走,听见两个老工人在身后嘀咕。
“这新护角卖得比老款贵两块,客户还抢着要,真是怪事。”
“你懂啥,现在人家买的不是护角,是‘比前任还抗压’那句话。”
刘好仃没回头,嘴角动了动。
第二天一早,他在公告栏原计划表旁边贴了张新纸,A4,白底黑字,标题是《创新效果简报(第1期)》,下面三行字:
新品订单 +67%
客户主动咨询 +320%
社交媒体粉丝破万
落款:刘好仃,2025.4.5
没开会,没发通知。下午五点半,他拎着一箱凉茶放休息室桌上,撕开箱口,摆正。
第三天清晨,他路过公告栏,发现简报下方贴了张黄色便利贴,字迹陌生:
“下一期,能写‘出口订单’吗?”
他站着看了两秒,把便利贴揭下来,夹进随身带的本子里。
车间刚开线,机器声轰鸣。他走进质检区,技术员递来一份报告:“新一批护角,抗压测试全通过,平均承重4.82吨。”
“比标准高一点?”他问。
“高一点。”技术员笑,“客户说要‘抗压’,咱们就不能只踩线。”
他点头,把报告放进文件夹。路过打包区时,看见一个实习生正对着手机拍操作台。
“拍啥?”他问。
“拍标准流程。”实习生抬头,“小王说,以后新人培训,先看三遍短视频。”
刘好仃没说话,只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镜头里,机械臂缓缓压下,护角稳稳嵌入箱角,质检灯亮起绿光。
他转身往办公室走,路过茶水间,听见里面有人放那条《搬运工老张的一天》。老张的声音从音箱里传出来:“以前爬六楼歇两回,现在一口气到顶。”
有人笑:“这比广告还管用。”
他没进去,继续往前走。办公室门关着,他推门进去,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
销售系统后台,订单数跳到了193。
他点开私信列表,最新一条写着:“看了你们视频,觉得靠谱。我们是做家电包装的,能不能做个轻量化系列?”
他敲键盘回复:“能。下周寄样品。”
刚发完,小陈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打印纸:“刘师傅,有个经销商问,能不能出纪念版护角,带厂名和编号,当客户礼品。”
“编号?”他挑眉。
“说是限量款,收藏用。”
他笑了:“咱们厂干了三十年,头一回听说护角能收藏。”
小陈也笑:“可人家真问了。”
他把那张纸放在桌上,正好压住昨天的销售报表。抬头看墙上的钟,九点四十七分。
车间那边传来一声清脆的“叮”,是护角装配到位的声音。
他站起来,走到窗边。厂区里,运输车正缓缓开出大门,车身上贴着新标签,右下角印着一行小字:“本包装采用抗压护角,灵感来自一千五百度的熔炉与一句段子。”
他看了一会儿,转身回桌前,打开新文档。
标题还没想好,先敲下第一句:“这一个月,我们没变魔术,只是把做过的事,说给了更多人听。”
键盘声停了。他盯着屏幕,又删掉那句话,重新打:
“效果不是喊出来的,是订单一笔笔写出来的。”
门外传来脚步声,小王的声音:“刘师傅!直播回放的播放量破百万了!”
他没应声,只把文档保存,文件名定为“创新效果记录0406”。
然后起身,往车间走。
生产线末端,一批新护角刚打包完。工人正往货箱上贴标签,手起胶落,动作利落。
他走过去,伸手摸了摸护角边缘。棱角分明,触手微凉。
“这批发哪儿?”他问。
“上海,电商仓。”
他点头,正要走,忽然听见打包机发出异响,节奏乱了半拍。
工人立刻停下,打开侧板检查。他蹲下身,盯着传动带看了一会儿,伸手拨了拨卡住的垫片。
机器重新启动,节奏恢复。
他站起来,拍了拍手,对工人说:“下次早点报修,别等堵了才处理。”
工人点头,继续作业。
他走出打包区,迎面碰上小陈。
“刘师傅,刚才有个客户打电话,说想拍个‘客户吐槽大会’,让我们直播听意见。”
他脚步一顿:“真说了?”
“说了,还说愿意出镜,就怕我们不敢播。”
他沉默两秒,笑了:“敢啊。真话最难听,但也最值钱。”
他继续往前走,穿过质检台,经过原料区,一直走到熔炉前。
炉口通红,玻璃液缓缓流动,像凝固的晚霞。
他站了几分钟,转身离开。
回办公室的路上,他看见公告栏又多了张便利贴,还是那行字:
“下一期,能写‘出口订单’吗?”
这次,旁边多了一行小字:
“我们可以试试。”
他没揭,也没说话,只站在那儿,看了很久。
运输车发动的声音从厂区门口传来,引擎低吼,渐行渐远。
他转身,朝车间走去。
机器运转声中,有人喊:“刘师傅!新一批模具到了,要不要现在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