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品牌联盟构建(1/1)

他指尖还沾着那点蓝墨,没擦,也没甩。风一吹,墨迹干了,皮肤绷得有点紧。他低头看了看,像看见一句没写完的话。

转身时工装裤擦过展板边缘,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他没回头,径直往培训室走,脚步不快,但一步接一步,像是踩在某个节拍上。

推开培训室门,他把保温杯放在桌上,拧开盖子,热气往上一冲,又糊了玻璃。这次他没等它自己散,袖子一拉,擦干净。杯壁内侧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字:青岛物业老张、巴西夜班员、德国排班表……底下还有一串日期和Ip地址,密密麻麻,像是攒了好久的备忘录。

他没说话,打开内部通讯群,敲了一条消息:今晚七点,文化墙前,不开会,只站着聊。发完,退出,关了屏幕。

小周是第一个到的。他手里拎着两杯奶茶,探头看了看四周:“真不开会?那为啥叫我?”

“叫你喝奶茶。”他接过一杯,吸管戳进去,没吸,就捏在手里。

老李随后赶来,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外套,皱着眉:“又出啥事了?文化墙那字,要不要报行政?”

“报了,就成事了。”他说,“现在不是事,是话。”

“话?”小周咬着吸管,“一句‘你也在’,能当战略用?”

他没答,只抬头看着那三字。灯光斜打下来,墨迹有点反光,像水面上浮着的一层油。他忽然问:“你们小时候,有没有一个人,从来不说话,但你知道他在?”

小周一愣:“谁?”

“比如班里最后一排那个,天天低头写作业,考试永远前三,但三年没跟你说过一句话。”

老李点头:“我们厂以前有个老陈,修设备从不说话,只用手势。后来退休了,新人才发现他耳朵有问题。”

“他不在的时候,你们才发现他在。”他说。

两人沉默了几秒。

小周低声问:“你还真要把这墙,变成起点?”

“墙不是起点。”他指着“你也在”三个字,“是回音壁。有人说了话,才听得见回声。”

老李搓了搓手:“可咱们现在谈这个……是不是太晚了?故事都传出去了,感动也有了,数据也有了,再回头搞个‘联盟’,是不是……太刻意?”

“不是搞。”他说,“是接。”

“接什么?”

“接那些没说完的话。”他掏出笔记本,翻开第六页。前五页都记着些零散的点子,页边有茶渍,像是泡过好几回。这一页是空的,只在正中间写了四个字:品牌联盟。

老李盯着那四个字,像看一道数学题:“联盟?跟谁联?怎么联?资源怎么分?”

“不分。”他说,“不是分资源,是分声音。”

“声音?”小周笑了,“你该不会想搞个‘全球沉默工人联盟’吧?”

“差不多。”他合上本子,“咱们厂这故事,不是特例。巴西有人摔杯子只问‘你们还在吗’,德国有人每周三两点十五准时上线,青岛物业有个老张,从不说话,但每晚巡逻一圈,打完卡就走。这些事,以前没人提,现在有人说了,有人听了,有人转了。说明什么?”

“说明……”小周顿了顿,“不止一个‘他’?”

“对。”他点头,“沉默的,不止一个厂。坚守的,也不止一个夜班。问题不是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问题是——别的厂,也有故事,但没人听。”

老李皱眉:“可咱们能替他们讲吗?”

“不能。”他说,“但我们可以搭个地方,让他们自己讲。”

小周吸了口奶茶,忽然问:“那你打算怎么找这些人?发公告?招标?还是搞个‘寻找沉默守护者’大赛?”

“不找。”他说,“等他们来找我们。”

“等?”

“你看这墙。”他指着“你也在”三字,“谁写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写的?不知道。但他写了,是因为他看见了‘我也在’,然后觉得——我也可以在。”

老李若有所思:“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拉人入伙,是让别人觉得,他们本来就在?”

“对。”他点头,“品牌联盟,不是我们选谁,是让谁觉得自己能进来。门槛不是资源,不是规模,是——有没有那么一刻,你也曾觉得,全世界只剩一句话能抓住你。”

小周愣住:“你是说……‘在吗’?”

他没回答,只从口袋里摸出那张沾了墨的便签纸。背面是空的,但折痕很深,像是反复打开又合上。他轻轻抚平,放在笔记本旁边。

雨开始下,不大,但持续。玻璃上慢慢爬出几道水痕,从“你也在”三字上方滑下来,像一条线,连向“我也在”。

小周看着那水痕,忽然说:“那……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比如,把这墙拍下来,发出去?或者做个专题?”

“不做。”他说,“一做,就成表演了。”

“可总得有个动作吧?”

“动作已经有了。”他翻开笔记本,在“品牌联盟”下面划了一道线,写下六个字:不是扩张,是共鸣。

然后他合上本子,轻声说:“有人写了‘我也在’,有人回了‘你也在’。这就够了。我们不用追,也不用喊。他们要是觉得‘我也在’,自然会写。”

老李叹了口气:“可这样等,得等到什么时候?”

“不等。”他说,“已经在了。巴西有人转视频,德国有人标排班表,青岛老张的表侄把故事转了朋友圈。这些事,都不是我们安排的。但他们做了,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事跟他们有关。”

小周低头看着奶茶杯,杯壁凝着水珠,一滴一滴往下掉:“所以……联盟的起点,不是协议,不是合同,是——有人觉得,自己也算一个?”

“对。”他点头,“品牌不是我们建的,是大家认出来的。我们只是把第一个‘在’亮出来,让别人看见,原来他们也可以‘在’。”

雨下得大了些,水痕在玻璃上分了叉,一条往左,一条往右,像两条路。

小周忽然抬头:“那……我们是不是该准备点什么?比如,万一真有人来找我们,总不能说‘欢迎,但啥也没有’吧?”

他想了想,从包里拿出保温杯,拧开,倒出一点茶,又贴回杯壁一张新纸条。这次写的是:全球用户录音归档计划——启动。

“先做这个。”他说,“把所有提到‘我们这儿也有这样的人’的留言,全存下来。不分国家,不分行业,不分有没有品牌。只要说了,就记一笔。”

老李问:“记了干嘛?”

“等。”他说,“等哪天有人敲门,我们能拿出一沓纸,说:你看,你不是第一个。”

小周笑了:“你这哪是品牌联盟,简直是‘沉默者档案馆’。”

“一样。”他说,“一个名字,能被记住,是因为有人叫它。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在’这个字,变成一个能被叫出来的名字。”

雨声渐密,厂区广播忽然响起,不是通知,也不是音乐,是一段交接班的对话录音,带着点南美口音,说的是葡萄牙语,内容听不清,但语气很熟,像是日常的确认。

“系统检查完毕。”

“收到。”

“周三,两点十五,照常。”

广播停了,没人说话。

小周看着文化墙,水痕已经把两行字连成一片,墨色晕开,像一幅未完成的画。

他轻声问:“那……联盟的规则,是不是就是——谁曾在沉默里坚守,谁就能进来?”

他没答,只把笔记本翻到第六页,用笔在“共鸣”旁边画了个圈,圈里写了一行小字:当一个‘在’听见另一个‘在’。

然后他合上本子,放进抽屉,说:“不设规则。设了,就有人进不来。”

老李看着他:“那你打算怎么开始?”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雨中的文化墙。水珠顺着玻璃滑下,在“你也在”三个字上裂成两半,又在底部汇成一条线。

“已经开始。”他说。

小周正要问,培训室的灯忽然闪了一下。他回头,看见电脑屏幕自动亮起,是内部系统后台。

一条新记录弹了出来:

Ip:德国厂区

时间:本地22:00

播放内容:“沉默的坚守”

进度条:47秒,静止不动。

他走过去,没点开,只把笔记本重新拿出来,翻到第六页,在最底下补了一句:

他们还没说话,但他们已经在听。

笔尖顿了顿,又加了一行:

下一步,等他们开口。

窗外,雨还在下。

玻璃上,水痕缓缓拉长。

一支笔滚落在地,滚到桌角,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