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1/1)

李墨琤立于沉寂的古战场,先前被驳斥的颓唐并未持续太久。她骨子里的骄傲与天赋不容她就此沉沦。思绪翻腾间,一道灵光骤然乍现,心中顿然明悟!

“是了!吴晟的‘威慑平衡’与‘纵横斡旋’,着眼的是宏观层面,旨在遏制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如同修筑防洪堤坝。但堤坝再坚固,也无法完全杜绝细微的渗漏与侵蚀。世间纷争,岂非正是由无数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矛盾累积、升级而来?”

她的思维前所未有的清晰,真正开始俯身看向现实的根基。

“阴阳尊者所言极是,矛盾无处不在,小至个人恩怨,大至种族血仇。我为何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从解决这些‘微末之处’入手?正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若能建立一套有效化解日常纷争的机制,将祸患消弭于萌芽,是否就能从根本上减少大规模冲突的土壤?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那些看似无害的细微裂痕,才往往最为致命!”

她的目光落在手中的阴阳两仪剑上,双剑合璧,圆融一体。

“吴晟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为上策。然‘化敌为友’,令其成为自身力量的一部分,岂非更胜一筹?若两个对立族群能如这双剑一般,找到共存乃至融合之道,是否就能一劳永逸?”

想到此,她精神一振,面向虚空,将自己的新思路清晰道出:

“前辈,晚辈以为,或可尝试构建一套扎根于微末之中的调解仲裁机制。于各族群、各宗门乃至大型城池中,设立由德高望重、实力公正之人组成的仲裁所,专司调解日常纠纷。仲裁者需深入了解当地风俗人情,裁决力求公平,令双方心服。同时,设立监督之职,防止仲裁者本身腐化。如此,从细微处化解怨气,减少仇恨积累,或可避免小摩擦演变成大战争。”

她顿了顿,继续阐述关于“融合”的构想:

“对于更深层次的仇恨,或可尝试推动有限度的交流与融合。例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立有限的互市区域,允许双方在严格监管下进行贸易往来;或选拔少数优秀子弟,进入对方宗门学习非核心技艺,增进了解。日久天长,或能潜移默化,削弱敌意,甚至寻找到共同利益,为更深层次的融合创造条件。历史上,并非没有仇敌最终共御外侮,或融合成新族群的成功先例。”

这一次,她的想法明显更接近现实,有了现实的抓手。

虚空之中,阴阳玄尊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淡漠,却少了几分之前的锐利嘲讽,多了一丝审慎的评估:

“嗯……想法确有进步,总算知要脚踏实地,从细微处着手,而非空谈高论。设立基层仲裁机制,化解日常积怨,此思路符合‘防微杜渐’之理,确有可行之处。历史上,一些长治久安的王朝或大型宗门内部,亦不乏类似调解纠纷的机构或德高望重之长者的存在,此为汝论可依之基石一。”

然而,话锋随即一转:

“然,汝之构想,仍显稚嫩。其一,汝如何保证‘德高望重’之人永远公正?人心易变,权力易腐。今日之青天,明日或成巨蠹。监督者亦需被监督,此循环嵌套,最终仍需更高力量或更优制度制衡,此节汝未深思。”

“其二,推动交流融合,化敌为友,看似美好,实则步履维艰。互市?如何防止间谍渗透、资源掠夺?交流学习?如何确保核心传承不泄?血海深仇之下,一丝信任都弥足珍贵,汝凭何建立这初步的信任?历史上确有融合成功之例,然其间之艰难曲折、反复博弈,乃至血流成河之代价,远超汝之想象。汝只见光鲜之果,未睹晦暗之因。此为其二。”

“其三,亦是汝最大之问题。”阴阳玄尊的声音陡然变得犀利,“汝此刻之思,仍多停留在理论推演。相较于吴晟,汝缺乏如他那般坚实、可信的支撑。”

闻言,李墨琤一怔。

“汝之同伴吴晟,首策‘威慑平衡’,其基石乃是你二人亲身经历那无尽轮回之幻境!他从那惨烈教训中提炼出‘相互毁灭’乃是最有效遏制大规模战争之手段!此乃用幻境之答案,回应老夫基于幻境所设之问,可谓直指核心,天然契合!”

“其辅策纵横斡旋,亦非空想!他援引古之纵横家,外交家之史实,以他们如何凭智慧撬动天下格局为例,证明智慧斡旋可行!此乃以历史长河为库,请先贤智慧为其背书!他的观点,有血淋淋的教训和煌煌史册为基石,自然稳固,令人信服,甚至能吸引认同此道者自发追随!”

“而你,”阴阳玄尊的声音似乎看向李墨琤,“你的‘仲裁调解’、‘化敌为友’,理念虽新,却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你拿不出类似幻境体验那样深刻的共同记忆作为支撑,也找不到足够分量的历史成功案例来证明其广泛可行性。方才吾只是稍加质疑,你便心神动摇,自我怀疑,几乎想放弃此念。若面对真正的世间质疑与阻力,你又当如何坚持?须知世间任何新路,开创之初,皆无人能担保其对错!先行者,谁不是于迷雾中摸索,于质疑中前行?”

李墨琤如遭当头棒喝,浑身剧震!

阴阳尊者最后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在她神魂之中疯狂回荡:

“听取他人真知灼见,固然重要,但若失了自家根本,一味人云亦云,不过是被人牵着鼻子走的牛!唯有坚持己见,并以开放之心汲取他人智慧弥补自身不足,方能真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或许才是此关对汝真正的考验!”

刹那间,李墨琤恍然大悟!

这考验的,或许从来不是方案的完美无缺,而是她能否在万千质疑声中,坚守自己的道心,并不断为其寻找坚实的基石,使其从脆弱的设想,成长为真正能够经世致用的方案!

“唯有坚持己见,同时虚心容纳百川智慧,方能真正进步,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无人走过的路!”阴阳尊者的声音响起。

她眼中的迷茫与挫败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