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进广告!两位冷静一下!(1/1)
事实证明,血月还是崩溃早了,主菜还没上。
《生命密码》录制现场比我想象的还要热闹。
我站在后台,透过帘幕缝隙看着台下坐满的观众。
灯光师正在调试最后的灯光效果,把舞台中央的圆形访谈区照得如同手术室般明亮。
这设计八成是张鹭白的主意——
他总说医疗就该有医疗的样子。
"裴小姐,五分钟后开场。"
场务小妹小声提醒我,眼睛却一直往我今天的着装瞟。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深蓝色西装套裙——
特意选了比平时保守的款式,连耳环都换成了小巧的珍珠。
毕竟今天要扮演的是"理性投资人",不是裴氏那个嚣张的大小姐。
"林博士到了吗?"我随口问道。
"在A区调试设备。"
场务指了指舞台左侧,那里林牧正皱着眉头检查全息投影仪,金丝眼镜反射着冷光。
他今天穿了件藏青色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活像刚从学术期刊封面上走下来的模特。
我正想过去打个招呼,忽然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消毒水味。
"你的领口歪了。"
张鹭白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同时一双手轻轻扶正了我的衣领。
我转头,他今天难得把头发梳得整齐,那道疤在化妆师的遮掩下几乎看不出来,只有近距离才能注意到。
白大褂里面是浅灰色衬衫,纽扣一直扣到最上面一颗,禁欲得让人想犯罪。
"紧张?"
他低声问,手指在我肩头停留了半秒。
"我?"
我轻笑,"是怕你们俩待会儿在台上打起来。"
张鹭白刚要说话,导演已经拿着喇叭喊起来:"各位就位,三、二、一——开始!"
开场音乐响起,我退到嘉宾席,看着林牧走到舞台中央。
全息投影在他身侧展开,无数数据流如同有生命般环绕着他。
"各位晚上好。"
林牧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人类大脑有86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平均形成7000个突触连接。而阿尔茨海默症,就是从这些连接开始断裂..."
我不得不承认,林牧在台上确实耀眼。
他讲解AI预测模型时,那些复杂的数据在他手中变得生动起来。
全息投影展示着脑部扫描图像,红色区域标示着病变风险。
"我们的算法能在症状出现前24个月预测发病概率,准确率达到89.7%。"
台下响起惊叹声。
我注意到张鹭白在笔记本上写了什么,然后悄悄推到我面前:
「样本量不足,对照组有问题」
我挑眉。
果然,林牧刚说完"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张鹭白就举起了手。
"林博士,您的模型在65岁以上人群的准确率只有72%,却占了样本量的40%。这是否意味着对主要受众反而最不准确?"
林牧的嘴角抽动了一下:"任何模型都有优化空间。"
"那么优化期间推广使用,是否涉及伦理风险?"
张鹭白继续追问,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今天的天气。
啧,这才开场十分钟,火药味就已经这么浓了。
林牧推了推眼镜:"张医生,医学进步从来不是零风险。如果等到百分百安全,人类现在还在用放血疗法治感冒。"
台下有人轻笑。
林牧乘胜追击:"说到伦理,我很好奇您对恒生生物非法实验的看法?"
现场瞬间安静。
我坐直了身体——
这不在台本里。
张鹭白的表情丝毫未变:"这正是我们第二幕要讨论的内容。不过既然林博士问起..."
他转向观众,"用科学名义伤害他人,比无知更罪恶。"
林牧似乎想说什么,但导演已经喊了cut。
"进广告!两位冷静一下!"
中场休息时,我溜达到后台咖啡机旁,正好听见林牧在跟助理发火:
"...他凭什么质疑我的数据?一个连SCI论文都被撤稿的人!"
"但你确实夸大了适用性。"
我递给他一杯咖啡,"西南地区的数据根本没纳入模型,对吧?"
林牧僵住了:"你怎么知道?"
"投资人基本素养。"
我抿了口咖啡,"顺便说,你刚才那个突袭很没风度。"
他脸色变了变,最终叹气:"...我道歉。是韩氏的人昨天联系我,说张鹭白的研究有问题。"
我握杯子的手一紧。
韩氏?
还有劲儿蹦跶呢。
"别被当枪使,林公子。"
我轻声说,"想想你的学术声誉值不值得为韩家冒险。"
回到录制现场,第二幕已经开始。
张鹭白坐在弧形沙发上,对面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恒生生物非法实验的受害者家属。
"我老伴以前能背出所有孙子的生日,"老人颤抖着说,"现在连我是谁都认不出了..."
张鹭白倾身向前,没有打断,没有催促,只是安静地听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老人泣不成声时,他递过去的手帕是从自己口袋里拿出来的,不是工作人员准备的。
"您说李阿姨是在社区体检后被推荐参加'免费医疗项目'?"
他问问题的声音很轻,却每个字都清晰,"能看看当时签的同意书吗?"
老人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
张鹭白接过来,对着镜头指出角落里的小字:"...参与者自愿承担一切风险?这在伦理审查中根本不可能通过。"
他的声音依然平静,但我注意到他握笔的指节已经发白。
那种克制的愤怒比任何咆哮都有力量。
"我需要补充一点。"
我突然开口,导演惊讶地看过来,但没喊停,"这份同意书的格式与恒生生物三年前被批准的临床试验完全一致,但编号被篡改了。这是蓄意欺诈。"
张鹭白转头看我,眼神中有询问。
我微不可察地点点头——
裴氏法务部挖到的料,现在派上用场了。
第三幕的伦理讨论比预期更激烈。
林牧坚持"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科技乐观主义,我则扮演冷酷的资本方:"当投资回报率低于20%,没有任何药企会研发孤儿药。"
"所以患者就该等死?"林牧质问。
"所以需要制度设计。"
我看向镜头,"比如裴氏正在建立的罕见病研发基金,政府配套三倍抵税。"
张鹭白突然笑了:"裴小姐这是在节目上打广告?"
"有效利用资源而已。"
我挑眉,"张医生难道有更好的建议?"
"有。"
他转向林牧,"如果林博士愿意把AI模型开放给非营利机构,我可以联系医学院做免费临床验证。"
林牧愣住了。
这个提议既将了他一军,又给了台阶下。
"...我需要考虑知识产权问题。"他最终说。
录制结束已是深夜。
我卸了妆,换上舒适的针织衫,溜达到休息室找水喝。
推开门却看见张鹭白和林牧坐在小桌前,中间摆着一盘国际象棋。
"将军。"张鹭白移动棋子。
林牧懊恼地抓头发:"你绝对作弊了。"
"概率计算而已。"
张鹭白抬头看见我,"要来一局吗?"
我靠在门框上:"赌什么?"
"输的人请宵夜。"
林牧推了推眼镜,"不过我得警告你,张医生下棋很脏。"
"是吗?"
我拉开椅子坐下,"巧了,我也是。"
张鹭白摆棋时,我注意到他右手腕内侧有一道新鲜的划痕。
"手术弄的?"我指了指。
"嗯,今早的急诊。"
他轻描淡写,"七岁小孩,玩具车电池卡在食道里。"
林牧做了个受不了的表情:"你们医生就爱说这些倒胃口的事。"
"比某些人用数学公式炫耀强。"我回击。
张鹭白轻笑出声。
那一刻,没有资本方,没有科学家,没有医生,只有三个疲惫的年轻人,在深夜里为一盘棋较劲。
我最终输了两子。
张鹭白用一招我从未见过的残局战术,赢得干净利落。
"认输。"我推开棋盘,"想好吃什么了?"
"巷口那家馄饨摊。"
张鹭白说,"手术结束后经常去。"
林牧一脸嫌弃:"路边摊?"
"不敢去?"我挑衅地问。
"...去就去!"
凌晨一点,我们三个挤在塑料凳上,热气腾腾的馄饨摆在简陋的木桌上。
张鹭白熟练地加醋和辣椒,林牧则用纸巾擦了至少五遍筷子。
"说真的,"林牧咬了一口馄饨,突然说,"你今天指出数据偏差那点...很专业。"
"投资人基本素养。"
我重复相同的话,但语气软了许多。
林牧默默把醋瓶推给我:"韩氏为什么针对你?"
"因为我挡了他们的财路。"
我搅动着馄饨汤,"他们投资的恒生生物想取代裴氏,但这些黑历史..."
林牧突然放下筷子:"节目播出后,韩氏会更针对你。"
"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