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可爱的虎头(1/1)
几人在茶社喝了两壶茶,王信觉得这茶的味道真的清香,他好想买一点茶叶带回去。可惜这里的茶叶不卖。
他笑着对几人道:“这是我迄今为止喝过的最好喝的茶,不愧是古寺,这茶中似乎都带着一股子禅意。”
贾珠笑道:“那是你心怀禅意,这才见山见水都如是,就连喝一口茶都如此。”
林鸿玉笑着附和说:“表哥说得极是,我们可没有你这出尘的心。”
王信笑道:“不过是顺口称赞了一番茶叶,偏就得你们这些话语。”
史浩然笑道:“你们别总是见到什么都赞赏一番。咱们也快去四处在转转,然后好去吃斋饭,这里的素斋还是不错的。”
王信听他这么一说,双眼发亮的问道:“前些天在清虚观吃过一顿素斋,真是回味无穷,不知道这里比较起来如何?”
陈子清笑道:“那你可来对了,这里的素斋可是和那清虚观齐名,来的晚了,怕是吃不上。”
王信忙说:“那咱们快去吧,免得一会吃不上了,岂不是可惜。”
大家笑呵呵的往斋舍那边走去。
刚拐出这边的小路,就见到远处的玉兰花树那边似乎是刚才离开的忠顺王世子三人,和他们站在一处说话的似乎是一位贵妇人,她身边站着一位少女。
见到此情形,王信没敢停留直接往另一边走去。
林鸿玉他们也都看到了远处的人,也没有说话,都紧追着王信一起走远。
他们动作迅速,也没有惊动那边在斗智斗勇的两队人。
来到斋舍门前,王信笑呵呵的对史东明说:“东明兄,准备好了吗,该你表现的时刻到了。”
史东明立马说道:“尽管敞开肚子吃。”
史浩然笑着拍他,说道:“这里的斋饭都是有份利的,岂能让你放开肚子?”
一句话让几人笑出声。
果然这里的斋饭非常好吃,和清虚观一般。
就这顿饭和刚才的茶水,王信觉得此行不虚,太值得了。这一次的踏青太圆满了。
吃饱喝足,玩耍够了,几人才下山归家。
吴福兴和梁存志对于他们此行羡慕不已。就连钱有仁等也羡慕,他们决定第二日,他们自己也去领略一番那王信口中神奇的茶水和美味的斋饭。
忙忙碌碌中,就来到了殿试之日。
这半个月,梁存志和吴福兴不光是要练习殿试可能考的文章,还时不时要集合去和宫中的人学习殿试的规矩。
反正,心情很好的忙碌着。
殿试又不会淘汰人,顶多就是名次不好,可是对于吴福兴来说,还能够不好到哪里去,他已经是孙山了。
王信忙碌完圣上通过他师父给他布置的任务,还得忙他师父布置的课业。
总之就是如同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没有闲着的时候。
这几日春风和暖,春暖花开,王信想念他那可爱的大胖外甥了。
虎头如今也有九个月了,已经能够爬行很快的那种。还会和人抢吃食。
王信隔些日子就去看看,一段时间不见就非常想念。
王静都笑话他说:“这么爱孩子,就赶紧成婚,生一个胖儿子,也让爷奶爹娘开心。”
王信不搭理她的变相催婚。急什么啊,他生孩子,那还得好几年之后呢。
虎头对于王信非常熟悉,一见到他,就口吐着泡泡,啊啊啊的叫唤着冲着他伸手。
王静好笑的看着他到了弟弟怀中就开始安静下来,忽的就想起来,小时候,弟弟好像这么小的时候也是被爷爷这样子抱在怀中。
如今一晃,弟弟和她都长大了,她还有了自己的孩子。
日子过的真快啊。
虎头窝在王信的怀中,一点都没有平时那副能折腾的样子,他拍着王信的手,啊啊的叫了两声。
王静都不明白他的意思,就听王信问:“是不是想要舅舅给你念书啊。”
虎头又啊啊两声,反正也不知道是想还是不想。
王信就开始抱着他背诵三字经。
刚开始虎头还跟着啊啊啊,后来就没有了动静,王信低头一看,不由得失笑。
大外甥这是把他背诵的三字经当催眠曲了吧。看看这睡得香甜的模样,口水都把王信的衣衫打湿了。
王静好笑的看着这一幕,她小心的接过呼呼大睡的虎头,放到里屋的床上。
王信和杜尚知略微的聊了几句,把师父给自己布置的课业和他说了说,就回家继续忙碌。
很快就来到三月十五,殿试开始了。
之后就是等待结果的时间,吴福兴和梁存志一点都没有会试结束时候的紧张,反正殿试就是排名次,他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进士。
这段时间,他们这些贡士都是经常被召集,他们要演练金殿唱名的过程和规矩。
王信的律法书下册已经写了两个小故事。
他每次没有灵感的时候,就想一想前世刷过的各种狗血短剧,什么真假千金,什么用外来的男婴代替亲生女儿,什么战场归来就带回来一个真爱,等等,马上他的灵感就爆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主要这里面很多的情节都触犯了几乎一本律法,他想没有灵感都不成。
他写得快,也写得开心。
感谢穿越大神,感谢逗引短视频,感谢那些写出这些短剧的作者们,谢谢!
要不是情况不许可,王信高低得给这些人磕一个。
就在大家的忙碌和期待中,殿试之后的金殿唱名来临了。
一大早梁存志和吴福兴二人就起来,二人遵照礼仪官的教导,不敢多吃,也不敢吃流食。
王林也是要是要上朝的人,正好也给了他们两人很多建议。之后他带着二人直奔皇城而去。
把二人留在他们集合的前殿,王林他们直接去上值。
今日不是上朝的日子,这唱名的活动只有几位阁老,还有六部的几位正副大员参加。
所以说中进士就是他们这些读书人距离天下权贵最近距离的一天。
之后在想见到这么多大人物,那必须得到五品的地位。(这本书很多设定都是按照明朝的设定,这五品上朝也是,清朝是四品。)
可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就是五品官员。
所以他们很珍惜这难得的一天。
果然这一天是吴福兴幸运的一天,他这次居然是二甲最后一名。
还是信哥儿说得对,他的霉运在殿试的时候就不见了。
二甲呀,他可是进步了整整好一百七十四名,简直不要太励志。
主要二甲可以留在京城,当然若是没有具体的职位,他可能也会被下派到地方做知州。
反正也是最低从六品,这太让人意外。
他觉得自己就是三甲了,没想到还能够逆袭。
三甲,那可是如夫人,哪里如同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