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明欧全面战争之前期准备(1)(1/1)

神圣罗马帝国的议事大厅内,气氛紧张得仿佛一触即发。巴伐利亚选帝侯费迪南德·马里亚满脸怒容,猩红的眼睛死死盯着众人,拳头紧握,指节发白,“我们不能退缩!大明在边境如此嚣张,若不给予教训,帝国的威严将荡然无存!” 他身后的几位诸侯纷纷附和,声音中充满了激昂。而萨克森选帝侯 约翰·乔治二世则慢悠悠地品了口酒,放下酒杯,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公爵大人,您忘了三十年战争的惨状了吗?田地荒芜,尸骨遍野,如今再开战,帝国恐怕就要彻底垮了。”

大厅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随后又爆发出更激烈的争吵。各诸侯势力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那些靠近边境的诸侯,深知战争一旦爆发,自己的领地将首当其冲,所以极力主张和谈,他们列举着领地内百废待兴的景象,百姓对战争的恐惧。而远离边境的诸侯,则更多地考虑着帝国的 “脸面”,认为大明不过是远道而来的外邦,没什么可怕的。

与此同时,波兰华沙的王宫之中,气氛同样凝重。国王焦躁地在殿内踱步,手中紧紧攥着那封写给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的求援信的副本。信使已经派出多日,却迟迟没有传来确切的消息。边境的战报一封接一封地送回,每一封都诉说着大明军队的动向和边境的紧张局势。

“陛下,大明的军队又在边境增加了火炮,我们的防线恐怕难以抵挡啊。” 一位将军忧心忡忡地说道,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国王停下脚步,眉头紧锁,“再派使者去催促神圣罗马帝国,告诉他们,若再迟疑,波兰一旦沦陷,下一个遭殃的就是他们!”

而在大明边境的城池内,将领们正有条不紊地布置着防务。一名副将向主将请示:“将军,我们已经按照您的命令,加强了城防,增派了巡逻队。只是不知道,朝廷到底是想打还是想和?” 主将望着城外的景象,沉声道:“我们只需做好战斗的准备,等待朝廷的命令。无论战与和,我们都不能让大明的土地受到丝毫侵犯。”

教廷那边,也因为波兰的求援而陷入了争论。教皇看着面前的几位红衣主教,缓缓开口:“神圣罗马帝国内乱不止,波兰危在旦夕,我们不能坐视不理。马上派人前往西班牙、法国等国,我们要重新发动十字军远征,彻底将这东方来的恶龙消灭掉。” 一位红衣主教说道:“教皇陛下,这样会不会太冒失了?我们有必要为了区区耶稣会而得罪大明帝国吗?” 教皇咳嗽了下,“执行命令吧!”

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角力,边境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一场巨大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

马德里的王宫议事厅里,烛火在青铜烛台上明明灭灭,映着满室愁容。财政大臣将一叠皱巴巴的账册狠狠拍在案上,羊皮纸发出脆响:“陛下,国库的最后一枚金币昨天已经拨付给了那不勒斯的驻军!再要征兵,除非让贵族们把城堡熔了铸炮!”

腓力四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王冠上松动的宝石,王冠是祖父传下来的,如今连镶嵌的金丝都生了锈。他望着列席的大臣们,声音沙哑如破锣:“教廷的信使还在驿馆等着回话,总不能让罗马以为西班牙已经忘了天主教的盟约。”

“盟约?” 腓力四世的私生子,陆军少将胡安·何塞猛地站起来,“陛下别忘了罗克鲁瓦战役!我们的长枪兵方阵被法国人冲得像破布娃娃,现在连加泰罗尼亚的农民都敢拿着粪叉反抗收税官,拿什么去援救波兰?”

角落里的海军上将闷哼一声,“无敌舰队剩下的几十艘盖伦船,海军需要大量的新式战舰才能重新恢复往日的荣光。” 他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沾着的血丝在烛光下格外刺目 —— 那是十年前在英吉利海峡被炮弹碎片划伤的旧伤。

相比起马德里,巴黎的卢浮宫里,争论的火药味更浓。红衣主教马萨林捻着银柄手杖,鞋跟在大理石地面敲出清脆的节奏:“神圣罗马帝国分崩离析,正是我们夺取阿尔萨斯的好时机!何必为波兰人浪费兵力?” 他的丝绒教袍上绣着鸢尾花,却掩不住袖口磨出的毛边 —— 去年为了拉拢勃艮第贵族,王室典当了半数珠宝。

路易十四世把羽毛笔重重掷在地图上,墨汁在 “莱茵河” 三个字上晕开:“马萨林,你忘了胡格诺派还在拉罗谢尔蠢蠢欲动?要是调走边境驻军,新教贵族会像秃鹫一样扑过来。” 他扯了扯领结,丝绸摩擦声里带着焦躁,“但教廷的面子不能不给,西班牙都快烂成泥了,法兰西不能让罗马觉得我们也成了软脚虾。”

掌玺大臣突然冷笑一声,从卷宗里抽出张羊皮纸:“陛下,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家捎来消息,他们愿意贷款给我们武装十个军团 —— 只要我们承认佛兰德斯的贸易特权。” 这话像块石头投进沸水,贵族们顿时炸了锅。穿火红色外套的香槟伯爵拍案而起:“怎么可以让荷兰人骑在我们头上?”

此时马德里的争吵已近失控。一位老臣颤巍巍掏出个铜盒子,倒出三枚锈蚀的银币:“这是昨天从塞维利亚贫民窟搜出来的,百姓连面包都吃不上了。要去援救波兰,先问问安达卢西亚饿死的农民答应不答应!” 腓力四世猛地攥紧拳头,王冠上的宝石终于脱落,在地上滚出老远,像颗黯淡的泪珠。

两国的争吵声穿过比利牛斯山脉的隘口,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喧嚣、华沙的焦虑交织在一起。

时间来到了春暖花开的三月,波兰人期盼已久的援军始终没有出现,而之前与之同盟的奥斯曼帝国也在边境开始布置重兵。

而他们集结重兵的地方却是欧罗巴火药桶—巴尔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