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想打就打吧(1/1)

昨天献俘大典顺利举办了,但半个主角胡宗宪的心情却不怎么痛快。

自己一直渴望的本兵没当上也就罢了,毕竟这个位置也不可能动不动换人,尤其现在正是防秋的时候。

所谓本兵是官场中一个术语,指的是在朝廷坐堂管部的实职兵部尚书,现在这个位置是杨博在坐着。

之所以有这种区分,是因为朝廷外派的总督也会加兵部官衔,但这种官衔是虚的,只是一种地位象征,并不意味有权管理兵部事务。

比如胡宗宪之前的官职就是兵部侍郎、浙直总督,其中兵部侍郎就是虚衔,表明享受兵部侍郎待遇,其他也有加兵部尚书的总督。

原本胡宗宪要竞争本兵,可惜没争过杨博。

那么退一步,从兵部侍郎升到非本兵的兵部尚书也好,先过一把干瘾,然后等待机会。

一般本兵出现空缺时,朝廷会优先从非本兵的兵部尚书中选拔使用。

可是在昨天的献俘大典上,胡宗宪确实被升为二品,但加的官衔却是右都御史,兵部侍郎保持不变。

从兵部侍郎、浙直总督,变成了右都御史、兵部侍郎、浙江总督。

这就让功名进取之心强烈的胡宗宪感到很受伤,感觉自己又一次被皇帝猜疑了。

同样是正二品虚衔,给右都御史,不给兵部尚书,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皇帝暂时不想给你掌握兵部的机会,连候选人都不让你当。

所以朝廷办了献俘大典后,胡宗宪反而更郁闷了,自己所得到的与期望有落差。

自己放弃了士林名声,辛辛苦苦投靠严党,搞成这样不是白投靠了吗?

此时胡宗宪的心态真像是一个怨妇,这次进京真是事事不顺!

就连自己的重要幕僚徐文长,也莫名其妙的被人整疯了!

好像还是那个叫白榆的小百户干的,怎么感觉什么事都有他?

似乎哪儿都能听到这个名字,而且听到之后必定倒霉。

这人要么是自己的灾星,要么就是受人指使,专门出面跟自己作对的!

在自信的胡宗宪心里,后一种人为因素可能性应该比较大,他才不信有什么灾星能克制自己的命格!

在胡思乱想中等到了下午,胡宗宪就准备换衣服,出门前往严府赴宴。

是正牌阁老的那个严府,不是小阁老的严府。

他和严首辅父子约好了,今晚一起喝一顿,当作是离京之前的饯行了。

这大概是胡宗宪心里唯一的一点安慰了,毕竟放眼满朝文武,还有谁能让八十来岁的严首辅和五十来岁的小阁老一起招待?

当然,登严府的门,少不了要携带重礼,胡宗宪又收拾了一箱金银珠宝,以及自己亲笔抄写的一本《左传》。

这时代文化人之间交往有这个习俗,通过进献亲自抄写的四书五经表示敬意。

等胡宗宪收拾妥当,正要出门时,忽见同乡友人汪道昆紧急打发了长随来传话。

听了对方来意后,胡宗宪连连冷笑。

你一个小小的百户不去认认真真扫大街,却天天上蹿下跳的刷存在感,总想掺乎朝廷里的事情!

这会儿知道怕了?还转弯抹角的托人来求情了?

放过肯定是不能放过的,不然念头不通达,影响自己抗倭的心情。

但同乡友人的面子多少也要卖一点,投靠严党后,士大夫已经不大愿意和自己交往了,同乡友人要加以珍惜。

所以胡宗宪答应了汪道昆后天碰面和谈的请求,算是给个说话机会,至于其他就别想了。

黄昏时候,胡宗宪来到严府,老首辅严嵩也刚从西苑回来。

作为首辅,严嵩在西苑入直时间是最长的,不能随意离开,每隔十天半月才能回一趟家。

后世的打工牛马时常吐槽996,但严首辅却是实打实的007。

这样的生活,严首辅差不多已经过了将近二十年,如此才能一直维持住为人刻薄的嘉靖皇帝的恩宠。

不得不说,严嵩这个奸臣也挺不容易的,五百年后的牛马看了他的上班时长都要落泪。

如果不是为了安抚住胡宗宪,严首辅今天还未必回家。

虽然不知道严首辅到底贪了几百万,但严首辅的生活却是很简朴的,一辈子只有一个妻子,没有其他妾侍。

要不然小阁老严世蕃不爱跟父亲一起住,自己又另开了一个严府。

反正白榆穿越过来后理解不了,严嵩贪赃枉法、媚上欺下、阴狠毒辣,当奸臣当到史诗级别,却几乎没有个人享受,到底图什么?

有的时候,白榆隐隐觉得,严嵩有点像是上辈子看过的某些谍战网文里的卧底主角。

严首辅家的宴席比较简单,毕竟严首辅都八十来岁了,吃不动什么硬菜了。

而且可能精力也不够,严首辅在席间很少开口,主要是严世蕃陪着胡宗宪说话。

“你离京之前,还有什么事情要办么?如需帮忙,尽管开口。”严世蕃问道。

胡宗宪答道:“已经没甚大事,就是还要找一个叫白榆的百户,出一口恶气。”

严世蕃忍俊不禁,笑了几声后说:“这人在京城还挺有名的,你怎么就跟他过不去了?”

胡宗宪恨恨的说:“不是我跟他过不去,而是他不识好歹,可能是受了别人指使,屡次针对我寻衅滋事。

我已经忍无可忍,临走前必定要给他一个教训。”

严世蕃沉吟了片刻后,又道:“客观的说,他未必是刻意针对你。”

胡宗宪没听明白,“这话怎么说?”

严世蕃解释了一句说:“我觉得,更像是他做事风格不择手段,然后误伤到了你。”

胡宗宪反驳说:“不可能,哪有如此多巧合的事情?

我进城时,他就组织凯歌合唱抢风头;然后又挑动争议话题,让帝君对我观感下降。

更让人愤慨的是,数日前一场文坛雅集上,他竟然勾结别人,把我的幕僚徐文长弄疯了!

一次又一次的这样了,还不是刻意针对我?

而且如果说没有人指使,我是不信的,他这样一个小人物安敢屡屡对我出手?”

说着说着,胡宗宪情绪有点激动,他甚至觉得严世蕃是不是太平日子过久了,已经沉溺于安乐,丧失了敏感性和斗志。

严世蕃又说出了另一桩内幕,“据我所知,最开始缇帅陆炳可能对这个叫白榆的百户发出过指令,让他想办法构陷你。

而白榆却拒绝了缇帅的指令,甚至不惜和缇帅翻了脸,导致被发配到街道房。

所以理智的说,他创作凯歌之类的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自救。

如果他真有刻意针对你的心思,那当初就不会拒绝缇帅的指令。”

胡宗宪感到,小阁老这是把自己当三岁小孩在哄?说的话怎么就这么离谱?

一个小小百户还敢和缇帅翻脸?自己倒的这些霉,居然还只是捎带着被波及的误伤?

于是胡宗宪有点阴阳怪气的回应道:“小阁老这是为白榆开脱么?

我实在不明白,小阁老偏袒他干什么?还是说对我有看法?”

严世蕃是什么脾气?他感觉自己厌蠢症都要犯了,当即斥道:

“什么叫偏袒?我说的都是客观事实,让你对局面有个正确的认知,别跟那些蠢人一样盲目而不自知!”

胡宗宪不服气的继续说着反话:“是是,活该我胡宗宪倒霉,原来都是别人的无心之过。”

严世蕃把筷子往桌上一摔,抬手指着胡宗宪喝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嫌弃我们严家没帮你?

这次你收获不大如意,乃是形势所致,我严家并不欠你什么!

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别跟怨妇似的,唧唧歪歪没完没了!”

可能是心情都不太好,两人一句赶一句的居然当场吵了起来。

胡宗宪憋得脸色通红,彻底翻脸他不敢,但心里确实又对严世蕃的态度不满。

“够了!”严首辅开了口,对严世蕃斥责道:“不会说话就就闭嘴!”

严世蕃就闭上了嘴,他虽然性格猖狂,但真不敢和老爹顶撞。

然后严首辅又对胡宗宪说:“梅林你想报复白榆,就动手报复去吧,能发泄一下也好。

无论他扮演了什么角色,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过,那不重要,也没必要争论。

反正他让你丢了颜面,你不给他一点厉害,又怎能让别人敬畏?

报复不只是代表你自己,还代表我们严党!”

胡宗宪就坡下驴,微微低头说:“阁老这话说到在下心里去了。

在下想过了,报复他这种小武官,走弹劾的路子不值当,就算把他的百户弹劾掉了,也不会可惜。

所以最好的报复办法就是直接打他一顿,打得越狠越好!”

严嵩又提醒道:“第一,下手注意分寸,别当场打死了。第二,不要被当场抓住太明显的把柄。”

胡宗宪答道:“在下明白!”

最后严首辅无精打采的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有了不如意就内讧争吵。

夜色深了,我也累了,就这样吧。”

等胡宗宪走了后,严首辅忽然对严世蕃问道:“你似乎很欣赏那个叫白榆的小武官?”

严世蕃否认说:“也算不上欣赏,就是觉得这人说话办事都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