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大宋不乏好儿郎(2/1)

这些宋朝的将领不是不想打胜仗,也不是能力不行,实在是在宋朝这个奇葩的体制里,武将实在活的太憋屈,空有一身抱负和本领却处处受制。

重文抑武的传统像道无形的枷锁,紧紧绑住宋朝的武将,也紧紧绑住宋朝的国运。

朝廷从上到下对武将非常防范,整个国家也看不起当兵的。无论是武将还是普通士兵,地位都非常低下。

而且皇帝对武将也非常不信任,对他们处处提防,打仗要派太监监军,或者派贾似道这样的皇帝身边的近臣来监督,瞎指挥,乱指挥。

更有甚者,武将在外面打仗必须按照朝廷事先画好的作战图来打,必须按照朝廷的计划来打。

殊不知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宋朝的做法简直是匪夷所思,难怪经常打败仗,经常被周围的小国欺负。

就像今天这场仗,宋理宗不用熟悉军队和地形的赵必胜做为建康水师的主战将领。

反而空降一个狗屁不懂,没打过仗,只知道溜须拍马的贾似道来指挥建康水师。

赵必胜明明预判到龟缩在水寨中只会被杨家军堵在里面,然后用火攻将自己消灭。建议贾似道主动出击,围攻杨家军的大船。

这个决定其实是无比正确的。

然而贾似道狗屁不懂,刚愎自用,看不起赵必胜这些武将,认为他们说的都不对。

更不听赵必胜的建议,执意要将宋军的战船全都龟缩在水寨中进行被动防御。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果然如赵必胜所料,杨建国将朝廷的水军堵在水寨中,然后用火攻,导致建康水师全军覆没。

临安以北再也没有力量能够阻止杨建国的船队南下。

所以说在宋朝当武将是最憋屈的,不是因为宋朝的武将不行,而是因为大宋朝廷不行。

历史上,蒙古攻宋期间,南宋有很多将领投降了蒙古。帮助蒙古攻打宋朝,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为蒙古立下了汗马功劳。

蒙古大汗忽必烈对此十分疑惑,于是问他们:

你们在大宋时候,打仗畏手畏脚,虎头蛇尾,见到大蒙古国的军队就要逃跑。可你们加入大蒙古国后,却变得非常勇猛,经常能打出漂亮的胜仗,这是为什么。

这些将领就回答:因为宋朝的皇帝不信任他们,处处提防他们,打仗也要派人监视他们,上司还要克扣他们粮饷,监军太监也总是告他们的状。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敢打胜仗,因为宋朝皇帝猜疑他们这些武将。打败仗还好,一旦经常打胜仗就会被朝廷和皇帝猜忌,下场要多惨有多惨。

但是他们加入蒙古后就不一样,想怎么打仗就怎么打仗,赏罚分明,大汗也不会猜忌,所以能经常打胜仗。

这番言论直接将忽必烈震撼到了,没想到宋朝的皇帝竟然如此昏庸,难怪宋朝的军队那么弱,问题都出在宋朝的统治者身上。

其实,这些投降蒙古的宋朝将领说的没错,宋朝统治者猜忌武将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当年的岳飞、狄青,都是被朝廷猜疑,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

话说回来,这一仗宋军败的十分彻底,整个水军营寨被烧毁,建康水师近千艘战船全部被毁,水军也溃散而逃,杨家军未损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

水寨处,大火渐渐熄灭。岸边只剩下被烧成一片灰烬的水军营寨。

不过虽然宋军的营寨被烧,但好在着火前,里面的宋军都跑的差不多了,所以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

系统只是扣了杨建国不到3000点功德,还在杨建国的接受范围之内。

建康的水军逃上岸后全都跑的不知所踪了。

此时建康城也城门紧闭,生怕杨家军击败水师后会登陆攻占建康。

建康可是兵家必争之地,按理说要想打临安,必须先打建康。

不过杨建国这次主要目的是去临安吓唬一下宋理宗,让他把后宫的金银珠宝乖乖的交出来,然后拿钱走人,并不是真的要攻打临安。

所以杨建国更不准备攻占建康,只是把建康的水军灭掉,这样在长江上就没人能够阻止自己的军队了。

三百艘战船上,几千个杨家军都有些意犹未尽,他们本来想要和官兵打战一场呢。

结果连个官兵的影子都没见到,只是发射了一发没良心炮,扔了一个燃烧瓶,随即战斗就结束了。

杨家军都有些莫名其妙,心说这仗打的跟没打似的,太不过瘾了。

“传我命令,船队继续向南进发,目标临安!”

杨建国的声音再次从对讲机中传来,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杨建国决定率领杨家军继续前往临安。

“团长,这仗打的太没意思了,兄弟们连官兵的毛都没摸到,只是开了一炮,扔了一发燃烧瓶,就结束了!宋军这么不经打吗!”

几个杨家军的军官登上襄阳号,对着杨建国抱怨道,他们本来还想利用这次战斗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呢。

几个营长私下里还打赌,说这次谁要是第一个攻进宋军的水寨,等这次仗打完了,其他人就要请他喝三天酒。

结果几个营长万万没想到,这次根本就不需要攻入宋军的水寨,只是在水寨外面开了一炮,扔了一个燃烧瓶,宋军就崩溃了,仗就打完了,这也太没意思了吧。

“都给我立正!”

杨建国看着手下几个营长对宋军一脸不屑,他顿时将脸色一板,对着几个营长呵斥道。

几个营长闻言愣了愣,随即立刻立正站好。

“你们以为宋朝的军人真都是怂货?我告诉你们,怂的不是大宋的兵将,而是大宋的统治者!”

杨建国的目光扫过几个立正的营长,声音陡然提高。

“你们只看见这些宋军被几发炮弹就吓得仓皇逃窜。可你们却没想过,是谁把他们的血性磨没了!朝廷克扣他们的军饷,当兵的被叫贼配军。

将领们也处处受朝廷的猜忌,身后还站着一群随时准备捅刀子的文官。换作是你们,能有多少斗志?

我告诉你们,大宋不是没有好男儿,而是没有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