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易何相交(1/1)

何大清心里明白,这个主意是易传宗替柱子出的。当初他跟柱子说自己想再娶时,柱子虽有脸上不高兴,却没怎么把反对的话说出来。

但何大清看得出来儿子不高兴,柱子还跑去东跨院找了易传宗。后来,柱子便松口了,对他说:“爸,你想娶就娶吧!不过这房子是你和我妈一起买的,我妈没住多久就生下雨水走了,所以这房子有一半是我的。

要是你娶的继子女跟我争房产,那可怎么办?咱们老何家可就成笑话了。”

柱子向来性子直,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肯定说不出这种有条有理的话,想来定是易传宗教他的。

柱子一直把易传宗当亲哥哥一样看待,有什么拿不住的问题,他都会向易传宗请教,像易传宗这样心思细腻、心眼多的人,就偏爱柱子这种简单纯粹的人。

只要柱子和易传宗感情好,不被刺她,以后柱子就多了个可靠的帮衬,这可比亲兄弟还靠谱。

教易传宗媳妇李秀芝,做三个菜又算得了什么呢?就算是教她秘方,何大清也会毫不保留,肯定会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为止。

和易传宗把关系搞好,以后家里要是有什么事,对易传宗来说,可能只是顺手的事。可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要是没这层关系,遇到事都不知道该找谁帮忙,就算求爹爹告奶奶,也未必能找到门路。

所以何大清深知,和官场上的人搞好关系,既不能巴结、献媚,也不能贬低自己。

人家并不指望你送什么好酒、好烟,越是在官场上的人,越不看重这些东西,反而更喜欢纯粹的人。

只要不犯大事,不违法,遇到些小麻烦,易传宗顺手就能帮上忙。要是自家受欺负了,或者有什么政策变动,易传宗肯定一清二楚,到时候哪怕只透露一点消息,对自家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

所以何大清心里清楚,要和易传宗两口子交好,就得实实在在的,秉持着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的态度去交往。

既不能占人家便宜,也不能总让人家单方面帮衬自己却毫无表示。就像他作为厨子,平常做些拿手饭菜,请易传宗来吃一顿,人家高兴的时候说不定还能给自己提点两句有用的。

何大清没上过学,柱子对学习又不上心,至于雨水,常言说“七八岁看到老”。

自从孩子他妈生下雨水就走了,何大清心疼这姑娘没妈疼,总想多疼爱她一些,平常都让柱子带着她、让着她。

可雨水整天“傻哥、傻哥”地叫柱子,这让何大清心里很不是滋味。

柱子从小带大雨水,又当爹又当妈,何大清自己上工早出晚归,以前养活他俩就很费劲,哪有那么多空闲时间,都是柱子搂着雨水睡,雨水尿床了也都是柱子给换,也从不嫌弃,何大清觉得柱子为雨水付出这么多,实在是太不容易,替柱子感到不值。

柱子对雨水那可是真心实意的好,有什么好吃的都让给她,她要柱子让,柱子就依着她。

何大清觉得不能因为柱子为人憨厚老实,就总让儿子吃亏。所以,可别小看父母对孩子品行的关注。

何大清多次告诉雨水不要喊柱子“傻哥”,还跟外面的人说别喊,我家柱子‘傻柱’,可雨水依旧我行我素。

何大清实在想不明白,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怎么自己人还先互相“欺负”起来了,这让他心里十分不舒服。

哎,何大清看着柱子那憨厚、热情且重情的样子,心里不禁感慨。以前,他心里一直压着一块大石头,就是给小日子做饭那件事。

当时他想着,不行就跑吧!正好保定那边食堂有个临时工,是保定府的白寡妇,带着三个儿子。他心里明白,这寡妇是想找个拉帮套的,帮她养儿子,而且这寡妇长相还挺不错,皮肤白嫩,正所谓一白遮百丑。

何大清虽说才42岁,但长相显老,他们老何家的人似乎都这样。雨水长得像她妈,模样挺漂亮。

而他和柱子都随老何家的长相,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看着就像三十来岁,他自己四十来岁,比柱子看着更是显老一些。不过他觉得,越老越有阅历,也算是一种“值钱”吧!

他心里琢磨着,要是能和那个赵春燕成了家,再生个孩子也挺好。自从把这事儿跟易传宗说了之后,易传宗宽慰他说没事,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这才落了地。

而且柱子在院里有聋老太太照顾,后院也有人照应。他寻思着,就算自己和春燕成亲后再生个孩子,柱子以后也多生几个孩子,家里房子也得提前规划好。

他看到前院老阎对过的西厢房还没卖出去,心想这形势,再不买肯定又要涨价了。

他打算明天去问问娄老板,看看能不能把西厢房买下来,稍微装修一下。那西厢房有三间,可以收拾出来给赵春燕带来的三个姑娘和雨水住。他们现在住的耳房收拾成厨房,正房就他们两口子住,吃饭就在东耳房。

柱子住在聋老太太那边,这样既不会互相打扰,房间也足够。以后要是生了儿子,西厢房也能给儿子住;要是生个女儿,就和雨水一人一间。所以,凡事一定要未雨绸缪。

他把这个想法跟易传宗说了,易传宗笑着对何大清竖起大拇指,说道:“何大哥眼光长远啊!就该如此。现在买房,再过两年恐怕就买不了了,而且房子越来越紧张。

你没听说吗?现在有公私合营的趋势,这可是大趋势,所以得尽快下手。不然公私合营之后……”

何大清听后心里一震,笑着端起酒杯示意。易传宗也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两人……

易传宗笑着说:“何大哥,喝完杯中酒,咱们今晚就散场了,天也不早啦!我得回去了,以后要是有事,再来找我。”

何大清笑着回应:“行,传宗兄弟咱们喝完就散场,下次咱们再聚。”

易传宗又笑着站起身,笑着说道:“何大哥,今天你做的菜可太好吃了,不愧是谭家菜、官府菜的手艺,让我回味无穷,谢谢你今天这么热情地招待我们两口子。走啦!”

何大清赶忙起身相送,说道:“传宗兄弟,我送送你。”

易传宗笑着推辞:“何大哥,咱俩住哪儿你还不清楚嘛?咱们都是一个院里的邻居,有啥好送的,我又没喝多。”

何大清却坚持道:“那也不行,我必须得送送你,我的好兄弟。要不是你帮忙,我们家遇到大事可咋办哟?

我一个大老爷们儿,除了做菜,别的啥都不懂。柱子和我一个脾性,要不是有你,我们爷仨啊!早被人算计得骨头渣都不剩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