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刺杀 - 4(1/1)
拓拔濬听后,眼神一亮,点头道:“此计甚妙,既有佛法之名,又有实惠之实,确是可行。就依法师之计,若能成事,便是大功德一件。”
送走了昙曜法师,阿依拍着胸脯笑道:“我原来还担心今天情急之下口不择言,当众许下一月之期。到时候要是筹不到粮食要怎么收场。这下好了,粮食终于有着落了。”
拓拔濬掩上房门,回身一把抱起阿依转了一圈,欢喜道:“你还真有‘克灾’之能啊!”
阿依笑拍着她的肩膀:“放我下来,晕!”
拓拔濬停止转圈,却仍抱着阿依不放,仰头重重地在她唇上吻了一下,道:“你可真是我的‘福星’!”
阿依依旧忙碌如常,仿佛粥棚外的围攻未曾发生过,她每日依旧奔波于城中的几处粥棚,煮粥、施粥,还陆续在县城外也建了几处粥棚,为更多的灾民送去温暖。拓拔濬每日上午与黄远在县衙内商议赈灾事宜,回顾前日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安排当下的任务,同时筹划后续的计划。下午,他便在县内各处视察,查看打井、引渠、种荞麦的进展,确保各项救灾措施稳步推进。
源贺四处奔走,又筹集到了一百多石粮食。虽是杯水车薪,但终究也是聊胜于无。
尽管阿依曾许诺一月之内必有粮食,但从表面上看,赈灾团的行动似乎并无特别之处,形势也未有明显向好的趋势。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首童谣开始传遍了山阴县的大街小巷:
“云母山,佛睁眼,饿殍得生金雨溅。金雨溅,鼎生烟,且看塔底青莲现。”
起初,人们并未在意这首童谣,而在三天后的清晨,有人亲眼在云母山的石壁上,看见了金光灿灿的佛影。佛影高十丈有余,脚踏七彩祥云,足足显现了一刻,方才渐渐隐去。云母山降下祥瑞,消息不用半日便传遍了整个山阴县,人们开始想起那首童谣。祥瑞已现,接下去就该降雨了,眼见旱情就要得以缓解,百姓们都翘首以盼。
阿依坐在粥棚旁的树荫下休息,看着白花花的大太阳发愁:“昙曜法师为什么要编这么首童谣啊?这个天气,哪有一点要下雨的样子?要是下不了雨,后面的事还怎么推进?”
拓拔濬把手里的水囊塞给阿依,道:“昙曜法师是高僧,他既然编出这样的童谣,我猜他应该已从天象上看出近期会有甘霖降下。到时候佛影和雨水都被童谣言中了,在云母山建塔之事就水到渠成了。”
阿依喝了一口水,压低了声音,好奇道:“云母山的那个佛影,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拓拔濬神秘一笑,轻点她的鼻尖,道:“秘密。”起身上马,道:“源郎中去并州调配的种粮今天应该要到了,我去城外迎一下。你施完了粥早些回官驿休息。”
正如拓拔濬所猜测,这日虽然下午还是晴空万里,但临近傍晚时分,天边突然聚集起乌云,黑压压的,仿佛一块巨大的幕布遮住了天空。紧接着,雷声轰鸣,震得人心惊胆战。片刻之后,豆大的雨点如珍珠般倾泻而下,砸在干裂的土地上,溅起层层泥浆。
灾民们原本因连月干旱而愁眉不展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他们纷纷冲出房子,仰起脸,任由雨水尽情地浇淋。孩子们在雨中奔跑嬉戏,欢呼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大地,终于迎来了生机。
阿依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空地上载歌载舞的百姓,开心地扬起了嘴角。拓拔濬从外面回来,来不及换下被雨水浇透的湿衣,从身后环抱住了阿依,亲吻她的发顶,道:“看以后谁还敢骂你是灾星!”
云母山上显现佛影,久旱之后终降甘霖,百姓们为此欢欣鼓舞。昙曜法师趁机提议在云母山建造宝塔,信众们一致拥护。听说在塔底镌刻姓名可以福佑子孙,不仅山阴县的富户们争相捐粮出资,连邻近几个县的富户也纷纷响应。短短三日就筹集了整整三千石粮食,不仅补足了赈灾缺口,余粮还堆满了县仓。穷人家的壮劳力都上山参与建塔,每天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妇孺则在家照料田里补种的荞麦,有了雨水的灌溉,长势喜人。至此,山阴县人人家中有粮有钱,灾情得到彻底缓解。
拓拔濬和阿依并肩站在县衙门前,看着黄远带领众人向百姓们分发种粮。一袋袋种粮分发到灾民手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和感激。分发种粮,已是赈灾的最后一道工序。有了赈济粮过冬,又有了新的种子,明年开年便可重新播种,开启新的希望。
阿依感慨道:“咱们刚来的时候,困难重重。朝廷拨下的粮食怎么也补不齐,四处求援调粮也毫无头绪。那些富户们还趁机哄抬物价。再加上久旱无雨,好不容易种下的荞麦生长艰难。可如今,粮食有了着落,雨水如期而至,种粮也顺利到手。一切竟如此顺遂,赈灾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
拓拔濬欣慰地点头,道:“确实不易啊!之前源郎中在外四处奔波,调粮调得那么艰难,有时候一个州府衙门连五十石粮食都要不来。没想到这次去并州求种粮,竟然如此顺利。”他看着一点点变矮变小的种粮堆,舒展了一下筋骨,道:“明天我们就可以启程回平城了!”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却忽然起了骚动。一个农户猛地抬起头,眼神里满是疑惑:“这种子,怎么看着不对劲呢?”他这一声,仿若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周围领粮的农户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急切地解开手里的粮袋,仔细查看起来。很快,怒骂声便此起彼伏地响起:“这种子都被蒸熟了呀!”人群瞬间乱成一团,愤怒的情绪像是被点燃的火药,瞬间爆发。人群中,有人攥紧拳头,青筋暴起,怒目圆睁,声音里满是愤懑:“朝廷这是在糊弄我们啊!给咱们这些蒸熟的种子,要是没发现,种进地里,那可就啥都收不到了!这比灾年还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