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朝堂风云突变幻,后宫迷雾待拨开(1/1)
朱棣深知淮西勋贵势力盘根错节,要想在短时间内查清他们与朱标亲信的勾结并非易事。但圣命难违,他丝毫不敢懈怠。
“谋士,淮西勋贵行事谨慎,我们必须想出一个周全的办法,既能不打草惊蛇,又能尽快获取关键证据。”朱棣在王府中来回踱步,神色凝重。
谋士低头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王爷,淮西勋贵虽强大,但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以从他们内部入手,找到那些对现状不满或者与朱标亲信有矛盾的人,许以重利,让他们为我们提供线索。”
朱棣眼睛一亮,觉得此计可行:“好,就这么办。你立刻去安排,务必小心谨慎,不能让淮西勋贵察觉到我们的意图。”
谋士领命而去,凭借着自己在朝堂上的人脉,开始秘密接触淮西勋贵中的一些边缘人物。
与此同时,朱标的谋士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在朝堂上制造混乱。他买通了几个在朝堂上颇有名望的大臣,让他们在早朝时故意挑起事端。
“大人,只要您在朝堂上弹劾朱棣,说他意图谋反,我们就会全力支持您,让陛下对他产生怀疑。事成之后,少不了您的好处。”朱标的谋士对一位大臣说道。
这位大臣心中犹豫,毕竟弹劾朱棣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但在朱标谋士的威逼利诱下,最终还是答应了。
早朝之时,这位大臣站了出来,神色严肃地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近日臣听闻燕王朱棣在王府中秘密招兵买马,意图谋反,望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表示震惊,有的则怀疑其真实性。
朱元璋脸色一沉,看着这位大臣:“你所言可有证据?若无证据,随意弹劾皇室宗亲,可是大罪。”
这位大臣心中一慌,但仍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虽无确凿证据,但听闻燕王近日与一些江湖人士来往密切,行为十分可疑。”
朱棣心中大怒,没想到朱标谋士竟使出如此卑鄙的手段。他立刻站出来说道:“陛下,这纯属污蔑。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怎会做出谋反之事。此人定是受朱标余党指使,意图扰乱朝堂。”
朱元璋心中也起了疑虑,他深知朱棣和朱标之间争斗已久,此事恐怕另有隐情。“此事朕会派人彻查。若有人胆敢污蔑皇室宗亲,朕绝不轻饶。”
朱棣心中明白,自己必须尽快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揭露朱标谋士的阴谋。
在后宫,李萱对宴会上宫女中毒事件的调查陷入了僵局。负责调查的侍卫们并未找到有力的线索,下毒之人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娘娘,我们已经对现场所有人进行了排查,也检查了宴会上的食物和酒水,但都没有发现异常。”侍卫长向李萱禀报。
李萱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这个凶手如此狡猾,肯定是事先做好了准备。”
孙贵妃在一旁说道:“娘娘,会不会是哪个嫔妃事先安排好了替罪羊,让我们查不到她头上?”
李萱心中一动:“有这个可能。看来我们不能只从表面线索查起,要从这些嫔妃的动机和行为入手。”
于是,李萱开始暗中观察那些对她不满的嫔妃,试图从她们的日常举动中找出破绽。
不知朱棣能否成功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揭露朱标谋士的阴谋,李萱又能否在后宫迷雾中找到下毒事件的幕后黑手。大明王朝在这朝堂风云突变幻、后宫迷雾待拨开的关键时刻,局势愈发紧张,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
朱棣这边,谋士成功策反了一名淮西勋贵的家仆。这名仆人为了得到丰厚的奖赏,向朱棣提供了一些至关重要的线索。
“王爷,小人知道淮西勋贵与朱标谋士勾结的一些内情。他们曾在一处秘密据点商议如何为朱标翻案,小人还知道那处据点的位置。”家仆恭敬地说道。
朱棣心中大喜:“很好,你做得不错。若此事属实,本王定不会亏待你。你立刻带本王的人去那处据点。”
家仆领命,带着朱棣的亲信来到了那个秘密据点。经过一番搜查,他们找到了一些书信,上面详细记录了淮西勋贵与朱标谋士的计划,包括如何拉拢大臣、制造混乱以及为朱标复位的具体步骤。
“王爷,您看这些书信,足以证明淮西勋贵与朱标谋士的阴谋。”亲信兴奋地将书信呈给朱棣。
朱棣看着书信,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哼,朱标谋士,这次看你还如何狡辩。”
朱棣立刻进宫,将书信呈给朱元璋。“陛下,臣已查明淮西勋贵与朱标谋士的勾结阴谋,这是他们往来的书信,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接过书信,仔细查看,脸色越来越难看。“这些逆臣,竟敢妄图颠覆朝廷,实在是罪不可赦。”
朱棣趁机说道:“陛下,那在朝堂上弹劾臣谋反的大臣,想必也是受朱标谋士指使。请陛下彻查,还臣清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元璋微微点头:“朕会派人审问那个大臣,若真是朱标谋士指使,朕定不轻饶。朱棣,你此次立下大功,朕会好好奖赏你。”
朱棣赶忙跪地谢恩:“谢陛下恩典,臣只是为朝廷尽忠,不敢居功。”
与此同时,在后宫,李萱通过暗中观察,发现郑安妃的行为十分可疑。她总是偷偷与一个小太监见面,神色慌张。
“孙贵妃,你去查查那个小太监,看看他与郑安妃究竟在谋划什么。”李萱对孙贵妃说道。
孙贵妃领命,安排人手跟踪小太监。终于,他们发现小太监竟是负责购买毒药的人,而指使他的正是郑安妃。
“娘娘,我们已经查明,宴会上宫女中毒事件是郑安妃指使的。她买通小太监,在宫女的酒水中下毒,意图嫁祸给您。”孙贵妃向李萱禀报。
李萱心中大怒:“好个郑安妃,竟敢如此大胆。传本宫旨意,将郑安妃带到本宫面前。”
郑安妃被带到后,看到李萱冰冷的眼神,心中害怕,扑通一声跪下。
“郑安妃,你还有何话可说?你指使小太监在宴会上下毒,意图嫁祸本宫,该当何罪?”李萱怒声喝道。
郑安妃吓得浑身发抖:“娘娘饶命啊,臣妾一时糊涂,听信了他人的谗言,才做出这等错事。求娘娘开恩。”
李萱心中厌恶:“哼,到现在还不知悔改。你屡次在后宫兴风作浪,本宫岂能再姑息你。来人,将郑安妃打入冷宫,终身不得踏出冷宫半步。”
侍卫们立刻将郑安妃带走。李萱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这后宫的争斗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但她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
不知朱元璋在处理完淮西勋贵和朱标谋士的事情后,朝堂局势会如何发展,朱棣又会在新的局势下有什么新的动向,而李萱在后宫是否还会面临其他危机。大明王朝在这朝堂真相渐浮现、后宫风云终见晓的关键时刻,局势虽然暂时明朗,但各方势力仍在暗流涌动,一场更加复杂的局面似乎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