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狗咬狗(1/1)
京城,计委大院,1972年深秋
风卷着枯黄的杨树叶,在计委大院几栋敦实的苏式灰楼之间打着旋儿,沙沙作响。
周秉昆办公室的窗户开了条缝,冷风呼呼往里灌,吹得桌上那叠“关于优化企业管理制度”的报告纸页哗哗乱翻。
他刚撂下钢笔,指头用力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门板就被“笃笃笃”敲得又快又急,带着股火烧眉毛的劲儿。
“进!”周秉昆眼皮都没抬,声音带着点高官的沉稳。
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张建军快步走进来,手里攥着一份电报,脸色涨红,鼻尖都冒着汗气,呼哧带喘:
“司长!北疆…脚盆鸡那边驻军急电…报喜…十月!就上个月!农产品出货,过了三十万吨大关!”
周秉昆猛地抬眼,脸上还是那副沉水似的表情,不见半点意外。
他心里透亮,那些对脚盆鸡民众来说,便宜的过份的粮食,寻常亲民价格的土豆,白菜,大萝卜对脚盆鸡底层的吸引力有多大?
什么健康?扯淡!价格低到以往三四成的份儿上,就是裹了泥巴也有人抢。
这三十万吨,不是人家肚子装不下,是咱北疆的出货量就这么多!他比谁都清楚里头的弯弯绕:
农协那帮人早就急眼了,嚷嚷着进口货砸了他们的饭碗,压低了米价菜价,正组织人手围堵运菜的车队,跟政府拍桌子呢。
要是其他时侯,政府也会正视农协的要求,毕竟农民可是他们的选票仓,但龙国都在驻军了,他们能怎么为。这事他们也了解,调查过。
但驻军可没出过驻地,在外跑业务的都是遗孤和大阪商人,还真不好明面上找茬,暗地里更不敢有小动作,万一挑起政治事件,对方有理由扩大驻军范围,更难堪,这可是有先例的。他们在鹰酱驻军身上可是吃过无数亏得来的经验教训。
至于农协那些人,哼,也不是啥良善。太清楚这些人的嘴脸。国内民众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他们“功不可没”,打着为农民谋福利的口号,也不看看国内农产品的价格比国外翻了好几十倍。
闹吧,政府安抚两下就行,动真格,还是算了,万一闹大,鹰酱国也效仿就麻爪了。
农协的围追堵截刚开始还有效果,遗孤们有些势单,但大阪的商人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更横,反手就把状纸递上去,告农协搞“减反政策”是耍流氓,人为卡着供应不让多卖,把价钱抬得老高,坑老百姓,搞垄断,违反宪法…。
而且组织护卫队,比农协组织的农民更蛮狠。在新宿的一次火拼中,打死近四十多农协农民,就大获全胜,让农协晏旗熄鼓。
两边狗咬狗,一嘴毛。驻军那头,乐得清闲,抱着膀子看热闹。
张建军抖着手把那张薄薄的纸递过去,声音都因激动而发颤:“三十万吨啊,司长!外汇…外汇折算下来,三十多亿美金!这才…这才几个月功夫?”
周秉昆接过电报,冰凉的纸张上,那串阿拉伯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眼仁儿一缩。他一个字一个字,反反复复扫了两遍,确认无误。
一股滚烫的气流猛地从胸腔顶到嗓子眼,紧绷的肩膀“唰”地松了下来。“啪!”他把电报狠狠拍在桌面上,脆响在安静的办公室里炸开。
“好!”他嗓门不高,却像淬了火的铁,硬邦邦的带着狠劲儿,嘴角终于咧开一个实实在在、毫不掩饰的笑,
“我就知道!脚盆鸡那些围着灶台转的主妇,大阪那些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的商人,谁能扛得住便宜又管饱的东西?农协?哼!”他鼻子里哼出一声,“算个屁!”
这消息长了腿,眨眼就蹿遍了计委的核心圈子。
余秋里那只独臂捏着电报抄件,像捏着块烧红的炭,在办公室里来回踱,硬皮鞋底子踩得水磨石地“咔咔”响。他猛地停在窗前,望着外面灰扑扑的天,长长吐出一口白气,像要把积年的郁结都吐出去:
“他娘的…就那些不值钱的农产品,在那也卖出工业品的价格…!三十亿美金啊!”
他霍然转身,独臂像指挥刀一样猛地劈下,“去!原样!一字不落,给我抄送长老院!”
长老院那边,反应更冲。据说某位素来板着脸、不怒自威的长老,捏着抄送件,盯着看了足有半袋烟的功夫,末了,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驻军…驻得好!本以为,驻军会是负担,没想到成了下金蛋的鸡…”
之前那些关于周秉昆“步子太大”、“想法太野”的嘀咕声,在这实打实、沉甸甸的三十多亿美金面前,像太阳底下的霜花,悄没声儿就化没了影。
好些被压着、写着“研究研究”待议的方案,一夜之间全给翻了出来,纸页上多了不少新墨迹:“速办”、“再议”、“可扩大试点”——字字透着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