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情分(2/1)

凛冽的寒风像无数细小的冰针,呼啸着刺透黎明前最深的黑暗。

江州化工厂那片巨大的、空旷的停车场,此刻却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十几盏临时架起的强力探照灯,将冰冷的钢铁光芒泼洒在灰扑扑的水泥地上,也照亮了空气中翻腾的、带着煤渣和机油味道的寒气。

这里,正上演着一场无声而浩大的“换装仪式”。

一张张印着醒目“好妈妈”品牌LOGO、“蜜语时光”、“春花”洗发水字样的广告贴,在刺骨的冷风中猎猎作响。

蓝底白字,红底白字,色彩对比极其强烈,如同一个个醒目的宣言。

年轻的工人们戴着厚实的棉手套,动作麻利而精准。

他们先用刮板仔细刮平车体表面的灰尘和旧痕,确保每一个细微的凹陷都被填满,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崭新的“战袍”覆盖上去,用滚轮一遍遍压实,边缘处尤其用力,确保它们能牢牢地粘附在冰冷的金属上。

这些“战袍”覆盖的,是江州街头巷尾最寻常的“坐骑”——出租车的车顶和后备箱盖,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斗的侧板和尾部,以及遍布风尘的摩托车的油箱和方形尾箱。

原本灰扑扑、沾满尘土、带着各自生活艰辛印记的车身,瞬间被赋予了崭新的、统一的身份标识。

在探照灯强光的照射下,这些刚贴上的广告反射出奇异而统一的光彩,仿佛一支临时集结、即将奔赴前线的钢铁洪流,正披上象征使命的旗帜。

陈志远裹紧了身上那件半旧的军大衣,口中呼出的白气瞬间被寒风撕碎。

他眼神锐利,步伐沉稳而迅捷地在车辆和人群中穿梭,像一位战场上的指挥官,巡视着他的“部队”。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辆正在接受“换装”的车辆,确保工序无误,标识醒目。

一辆崭新的黄色出租车,带着一身寒气,稳稳地停在了出租车专用区域。

车刚熄火,两个早已等候在旁的年轻工人立刻上前,熟练地开始作业。

他们手脚麻利地取下原本那个写着“XX出租”的塑料顶灯广告牌——它显得有些陈旧和黯淡——然后迅速将一块更大、底色更鲜艳、字体更粗犷醒目的“江州日化”广告贴覆盖了上去。

开车的司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脸庞黝黑,布满了风霜刻下的皱纹,透着一股底层劳动者特有的憨厚与沧桑。

他推开车门下来,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有些局促不安地看着自己的“饭碗”被迅速地改头换面。

眼神里混杂着好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还有对未知补偿的茫然。

他习惯了被驱赶、被收费、被忽视,这种阵仗,让他本能地感到不自在。

陈志远快步走到他面前。

他停下脚步,脸上瞬间堆起了极其真诚、甚至带着点热情洋溢的笑容。

这笑容像冬日里难得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司机脸上的一些局促。

“师傅,辛苦了!这大冷天的,让您一早赶过来,实在对不住!”陈志远的声音洪亮有力,穿透了寒风,清晰地传到司机和周围几个观望的同行耳中。

他双手同时递出两样东西:一个用红纸精心包裹、显得厚实无比的红包;还有一个沉甸甸、印着醒目“好妈妈”LOGO的红色清洁大礼包。

礼包的塑料提手在他手中微微晃荡,里面鼓鼓囊囊的,显然是装满了厂里自产的产品。

“一点心意,您拿着!耽误您跑活了,厂里特别过意不去。”陈志远语气诚恳,目光直视着司机师傅有些躲闪的眼睛:“这58块钱,是厂里给您的补偿,图个‘我发’的吉利彩头!讨个好兆头!这礼包呢,是我们厂自己产的洗衣粉、香皂、洗洁精,都是老百姓家里用得上的东西,您拿回去试试,要是觉得好用,给咱们厂子扬扬名!”

那司机师傅彻底愣住了。

他粗糙的、布满老茧和冻疮裂口的手下意识地在厚实的棉裤上用力蹭了蹭,仿佛要蹭掉什么不存在的脏东西,又像是想确认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他跑出租十几年,风里来雨里去,接过数不清的廉价传单,被偷偷摸摸地在车门上贴过无数“牛皮癣”小广告,更是被各种名目的“管理费”、“场地费”压得常常喘不过气。

他习惯了付出,习惯了被索取,习惯了在城市的夹缝里卑微地生存。

但像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看起来像是“厂领导”的人,如此郑重其事地双手递上红包和礼品,还口口声声说着“辛苦”、“补偿”、“谢谢”……这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只发出几个含糊的音节:“这…这…领导…这怎么好意思…” 他的目光在陈志远真诚的笑脸、那红得扎眼的红包、以及印着“好妈妈”的沉甸甸礼包之间来回逡巡,充满了不敢置信的茫然。

旁边几个刚停好车、正等着工人给自己车子贴标的司机,被这边的动静吸引,也都好奇地围拢了过来。

他们伸长了脖子,目光灼灼地盯着陈志远手中的红包和礼包,窃窃私语着,脸上写满了惊讶和探究。

“拿着,师傅!别推辞!”陈志远看穿了他的迟疑,语气变得更加坚定,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真诚。

他不由分说地,将红包和礼包稳稳地塞进了司机师傅那粗糙冰冷、还带着油污的大手里:“大冷天的,天都没亮透就赶过来,不容易!厂子真心谢谢你们!三爷的面子,我们记在心里呢!这点心意,您必须收下!不收就是看不起咱们厂,看不起三爷的情分!”

当那个厚实的红包实实在在落入掌心时,司机师傅感觉手心猛地一沉。

那沉甸甸的触感,是实实在在的份量!

58元!

这几乎是他平时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扣掉油钱份子钱后,一天辛苦奔波才能攒下的纯利润!

就这么一个红包,抵得上他风里雨里跑一天!

还有那礼包,沉甸甸的,摸着里面方方正正硬邦邦的块状物,一看就是好几块大肥皂、好几袋大袋洗衣粉,都是居家过日子顶顶实用的东西,能省下家里好大一笔开销!

一股难以言喻的、滚烫的热流猛地从心底最深处冲涌上来,瞬间冲过胸腔,直抵鼻腔和眼眶。

常年奔波在人情冷暖的边缘,他见惯了冷眼,习惯了低声下气,习惯了被呼来喝去。

这点实实在在的尊重和真金白银的补偿,像一记无声的重锤,狠狠砸在他那颗早已被生活磨砺得有些麻木、却又在深处始终渴望被看见、被认可的心上最柔软的地方。

他粗糙的大手猛地攥紧了那个红包和礼包,指关节因为用力而绷得发白,手背上青筋都微微凸起。

仿佛那不是红包和礼包,而是溺水者抓住的救命稻草,是寒冬里陡然递过来的炽热火炭。

他猛地抬起头,眼眶已经不受控制地泛红,里面蓄满了浑浊的泪水,在探照灯光下闪着光。

浓重的鼻音掩盖不住那份激动,声音带着明显的哽咽,却异常清晰、洪亮地对着陈志远,也像是对着周围所有穿着印有“整摩办”臂章棉衣的、同病相怜的跑车兄弟们,大声喊道:

“兄弟!啥也别说了!替我…替我们这帮苦哈哈跑车的兄弟…谢谢江州国际联合化工!谢谢厂里的领导!谢谢…谢谢三爷!三爷还记挂着咱们这帮兄弟啊!”

“三爷记着咱们呢!”旁边一个刚拿到同样红包和礼包的年轻摩的司机,看着手里崭新的票子和沉甸甸的礼包,热血上涌,激动地挥舞着手臂,也扯着嗓子吼了一声。

这声吼,像一颗火星落入了干燥的草堆。

“对!三爷没忘了咱们!”

“这厂子…真他娘的够意思!实在!”

“是啊,比那些光知道收钱的强百倍!”

“放心吧兄弟!”一个开三轮的老师傅拍着刚刚贴好“实惠万家”的车斗,声音洪亮,“这广告,贴上了就掉不了!以后跑车,咱就是‘化工厂’的人!走到哪儿,都亮亮堂堂的!”

“没错!就是‘化工厂’的人!”

朴素的感激,被尊重的暖意,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仿佛找到了组织、被当成了“自己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同燎原的野火,瞬间在司机群体中传递、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