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广告大军(1/1)

这支由最普通劳动者组成的、独一无二的“十万活广告大军”,正整装待发,即将把“江州日化”的名字,刻进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

他们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甚至有些陌生的尊重,一种被重视、被当成合作伙伴、被当成“自己人”的暖意。

这股暖意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火苗。

再看那些广告贴时,眼神里少了几分漠然,多了几分认真,甚至带上了一种莫名的、与有荣焉的自豪感。

贴广告的动作变得更加细致、用力,仿佛在为自己的“新身份”烙下印记。

“谢谢!谢谢各位师傅!大家伙儿的情义,厂里记下了!”陈志远也被这汹涌而质朴的炽热情绪深深感染。

“没事儿,这趟过来值了……”

“中国人就得支持中国人……”

陈志远连连向四周拱手作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大家伙儿先去食堂暖和暖和!热乎的饭菜马上就好!管饱管够!油,待会儿给大家的车都加得满满的!一个都不会落下!”

他话音未落,食堂方向,那股诱人的、霸道的饭菜香气似乎更浓郁了,如同实质般飘荡在寒冷的空气中。

尤其是红烧肉那浓郁醇厚的酱香,带着油脂的芬芳和温暖的烟火气,仿佛一只无形的手,勾动着每一个饥肠辘辘的胃。

这香气,与红包、礼包、和情分一起,构成了一个坚实而温暖的承诺。

红包的厚度驱散了生活的寒意,礼包的实在带来了生活的盼头,而那句“三爷还记着我们”,则像一股强劲的暖流,不仅融化了清晨刺骨的寒气,更彻底驱散了他们被临时叫来、心中可能残存的那一丝不情愿和疑虑。

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来执行一个“贴广告”的任务。

楼上,厂长办公室。

巨大的玻璃窗前,两道身影如同凝固的雕塑。

明朗和江清河并肩而立,将楼下停车场这震撼人心、充满烟火人情的一幕,尽收眼底。

冰冷的玻璃隔绝了寒风,却隔绝不了那扑面而来的、滚烫的生命力。

他们清晰地看到:一片片蓝的、红的广告贴,在工人麻利而认真的动作下,迅速覆盖掉车辆原有的斑驳,如同给散兵游勇换上了统一的军装。

灯光下,那崭新的、光滑的广告表面反射着刺眼而统一的光泽,逐渐汇聚成一片色彩鲜明的、流动的海洋。

他们更清晰地看到:那些跑车汉子们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局促、茫然、小心翼翼,到接过红包礼包时的震惊、不敢置信,再到被陈志远的话语和那份沉甸甸的尊重点燃后,眼眶泛红、声音哽咽的激动,最终化为一种焕然一新的、带着光彩的朴实自豪。

那是一种“被看见”、“被需要”、“被当成自己人”后,发自内心的光亮。

这种光,比探照灯更亮,比任何广告都更有说服力。

陈志远每一次郑重地双手递出红包和礼包,那微躬的身体,那真诚的眼神,那洪亮的话语,都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

每一次交接,都引发一圈圈涟漪,那涟漪不是水波,而是情绪的浪潮,是感激的暖流,是认同的烈焰,在司机们之间迅速扩散、共鸣、叠加,最终形成一股席卷整个停车场的、澎湃激昂的洪流!

一股比昨夜在绝望深渊中挣扎时更加强烈、更加滚烫、更加汹涌的热流,如同地下奔涌的熔岩,猛地冲上明朗的眼眶。

视线在刹那间彻底模糊,温热的液体不受控制地溢满了整个视野。

那不是悲伤的泪水,那是在无边黑暗中骤然看到刺破苍穹的曙光时,灵魂的震颤!

那是濒临窒息时终于呼吸到第一口新鲜空气的狂喜!

那是亲眼目睹自己那颗在绝境中迸发出的、微弱如星火的创意,竟然真的引燃了这片土地上最坚韧、最沉默、也最容易被忽视的草根力量,并撬动了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庞然大物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震撼!

他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深处,那沉默而坚韧的血脉在搏动,感受到了那蕴藏在最普通劳动者身上的、足以改天换地的磅礴伟力。

这股力量带来的,是一种足以融化钢铁的温暖,一种足以支撑他走下去的坚实依靠。

他猛地转过身,双手如同铁钳般用力抓住了江清河的肩膀,指尖因为巨大的激动而深深陷入江清河厚实的棉衣里。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声音更是哽咽得几乎不成调,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压出来,带着泪水的咸涩,却又蕴含着前所未有的、火山喷发般的力量:

“清河!看见了吗?!看见了吗?!十万大军!这就是我们的十万活广告大军!活的!会跑的!遍布江州每一个角落的!”

他猛地指向窗外那片在灯光下闪烁着统一光泽、正逐渐成型的“钢铁洪流”,“今天!就是今天!从这一刻起,我们‘江州国际联合化工’的名字,会跟着他们的车轮,跑遍江州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钻进每一个犄角旮旯!外资围剿我们的铜墙铁壁…被我们砸开了!被我们自己人用最土的办法、最真的心,硬生生砸开了一道口子!”

江清河感动哭了,她点点头说:“我就说嘛!堂堂江州儿女这么容易就被外资干趴下了,这种是完全说不过去嘛!”

窗外,寒风依旧凛冽,但停车场内,人声鼎沸,灯光炽热,饭菜飘香。

一辆辆披挂着崭新“战袍”的出租车、三轮车、摩托车,正被引导着驶向加油区。

粗大的油枪插入油箱,汩汩的汽油注入,仿佛在为这支即将出征的“广告大军”注入澎湃的动力。

引擎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带着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感,与食堂方向飘来的饭菜香气、人们激动的交谈声、工人们最后的吆喝声,混杂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在寒冬清晨里,绝境反击、希望重燃的雄浑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