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丰收的季节(1/1)

寂静之后,接着就是村民们的讨论声。

“啥?五百二十块?我没听错吧!”

一个婆娘用力掐了一把自己男人的胳膊,疼得那男人龇牙咧嘴。

“你没听错!就是五百二十。”

男人非但没生气,反而一把抱住自家婆娘,激动得满脸通红。

“老天爷啊!”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朝着村委会的台子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

一些半大的孩子在人群里穿梭嬉闹,大人们也顾不上管教,只是咧着嘴傻笑。

这五百二十块,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笔巨款,更是改变生活的底气和希望!

大队长看着底下沸腾的人群,心里头热乎乎的,他等到声音稍稍小了一点,又拿起大喇叭,继续开口。

“大伙儿静一静,还有个好消息!”

“养猪场要扩建,还得再招一百个人!从下个月开始,在养猪场干活的,不管是老的还是新的,工资都涨。从二十块,涨到三十块一个月!”

分红需要等到猪出栏才有,可工作是长期的,一个月三十块,在家吃饭,还不用去城里,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

“大队长,我家大小子当过兵,力气大得很!”

“胜利叔,这次总该轮到我了吧。”

刚才还沉浸在分红喜悦中的村民,瞬间把村委会的几个干部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个个伸着手,扯着嗓子,生怕自己的声音被淹没。

有人见挤不进去,干脆把目标对准了台上的张卫国。

“卫国,你看我行吗,我保证好好干!”

张卫国笑着摆了摆手:“各位叔伯婶子,这事儿我可说了不算。养猪场是咱们村集体的产业,招人的事,得由大队长和村委会的干部们商量着来,我相信他们肯定能公平公正地办好!”

他一句话,就把自己摘了出来,也把权力交还给了村委会。

大队长和胜利叔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心里对他这份不揽权、不居功的气度,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卫国回到家,把院门关好,从包里拿了一个10万元的存折出来。

“爹,娘,跃进,这里有10万元,是我帮村里卖猪的利润。”

“我和雪梅商量过了,这笔钱拿给跃进和振华盖房子娶媳妇用。”

这是去年张卫国给跃进的承诺,只要他好好在养猪场干,自己肯定不会亏待他。

张为民愣在原地,这猪卖到粤省这么挣钱,不但给村里人带来了收入,他自己还赚到了10万?

张跃进更懵,上次大哥和他说起过这事,他以为只能分到一两万,没成想有这么多钱。

赵三妹看了一眼李雪梅:“卫国,能挣到这么多,是你有关系,跃进和振华不能拿这么多。”

李雪梅从张卫国手里拿了存折,塞进赵三妹怀里。

“爹,娘,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和卫国有粉馆和服装店,可以源源不断的挣钱。你们在家里帮忙照顾孩子,在养猪场干活,也很辛苦,这些钱你替跃进和振华存起来。”

听到媳妇这么说,赵三妹把存折收好,抹着眼泪道:“看到你们兄弟几个齐心,我和你爹总算能放心了。”

张卫国又笑着说:“爹,娘,8月份我和雪梅要带着孩子去鹏城,等安顿好了,明年你们都可以过去玩一段时间。趁你们如今腿脚灵活,多走走看看总是好的。”

李雪梅也说道:“爹,娘,跃进要养猪,家里的水田忙不过来,你们就请人做事。另外我和卫国每个月都会寄钱给家里,你们该吃吃,该喝喝,千万别为我们省钱。你们身体好,我和卫国才好安心在外面打拼。”

赵三妹点点头:“知道了,我和你爹还年轻,能干得动。明年有空了,我们一定去鹏城看看,电视里看到大海很漂亮,我可得去见识一下。”

欢声笑语中,一家人其乐融融。

六月,鹏城的风已经带上了夏日的燥热。

张卫国再次来到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他这次来,有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给家里的两个孩子搞定上学的事。

通过谢彪的关系,张卫国顺利地为两个孩子拿到了市重点小学的入学名额。九月份一开学,他们就能来鹏城读书了。

第二件,就是参观食品加工厂。

崭新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安装调试着一条刚刚从沪市运回来的生产线。

“卫国兄弟,就这玩意儿,据说是德国货,全自动化!猪肉从这头进去,从那头出来的,就是一根根香喷喷的火腿肠!”

谢彪指着那条银光闪闪的生产线,眼睛里全是兴奋的光。

“还有饼干厂,方便面厂,罐头厂的设备也全部就位,只差调试好后,就能正式使用了。”

几天后,工厂举行了简单的剪彩仪式。

没有大张旗鼓,只请了几个关键的合作伙伴。

随着红绸被剪断,机器的轰鸣声响起,食品工厂正式开工了。

与此同时,衣香丽影服装品牌,也在悄无声息间,编织出一张巨大的销售网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了东平制衣厂这个稳定的生产基地,张卫国脑子里那些超越时代的设计图纸,源源不断地变成了引领潮流的成衣。

仅仅半年时间,从湘南到粤省,先后有七个服装老板,在见识到衣香丽影的盈利能力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盟。

每一家加盟店的开业,都为张卫国的商业版图创造利润。

七月初,花溪村的空气里,开始弥漫着一股清甜的瓜果香。

那五百多亩连片的土地上,一个个滚圆翠绿的大西瓜,静静地躺在瓜藤下,瓜皮上的墨绿色条纹清晰可见。

省农大派来的那几个大学生技术员,正带着村民们在田里进行最后的测产。

一个技术员随手抱起一个,在电子秤上一放:“八斤六两,标准的精品瓜!”

另一个村民小心翼翼地切开一个,只听一声脆响,鲜红的瓜瓤瞬间暴露在空气中,汁水丰沛。

“快尝尝,又沙又甜!”

一股冰凉的甜意在口腔里化开,驱散了夏日的暑气,村民们脸上笑开了花。

张卫国没有让大家伙等太久,收购的卡车直接开到了田间地头。

“乡亲们,按之前说好的,所有西瓜,我全收了。地头价,每斤两毛钱,当场过磅,当场结钱。”

一筐筐西瓜被抬上磅秤,一叠叠的钞票被送到村民手里。

有个叫赵大力的村民,家里种了三亩西瓜,除掉种子、肥料这些成本,一算账,净利润竟然有一千五百多块。

他捏着那厚厚一沓钱,手都在抖:“我的娘嘞,这比我种十年水稻挣得都多。”

这句话,说出了所有瓜农的心声。

这一次,张卫国依旧是老办法。

五百多亩地,产出近三百万斤西瓜,他将其中一半通过火车专列,连夜运往鹏城,交给了谢彪的销售网络,卖到水果市场大赚一笔。

而剩下的一百五十万斤西瓜,则在那个熟悉的火车站仓库里,被他不动声色地,全部供应给了菜多多系统。

【叮!成功供应精品西瓜斤。】

【系统收购单价:1.45元/斤(受品质、市场稀缺度等因素影响)。】

【本次交易总金额:2,175,000元。】

【货款已存入系统钱包,请宿主查收。】

看着系统界面上跳动的数字,张卫国深吸了一口气。

卖到鹏城的那批瓜,刨去所有成本,大概能给他带来三十万左右的利润。

而菜多多系统的这笔交易,则直接给他带来了两百一十五万的纯收入!

他心念一动,查看了一下自己的系统钱包。

【余额:7,523,7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