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双方终于得以就事论事(1/1)

朱元璋面带微笑,解释道:“朕想听听,你究竟是如何想的,会出这样的题目!”

叶轩回答:“陛下若要官员,臣便挑选官员;若需派往殖民地,则需身体健康的官员。臣此举旨在为未来铺路,也为考生提供公平机会。”

“不然,日后两榜官员如何相处,如何评判优劣?”

闻言,朱元璋心中的疑虑消散。

他原本还担心叶轩是在闹情绪,故意让他难堪。

尽管叶轩的解释仍有瑕疵,但总比故意为之更易接受。

朱元璋点头,对叶轩说:“即便如此,如今已拘捕众多人员,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

叶轩明白这才是朱元璋的真正意图。

于是答道:“陛下乃天子,威严不可犯,但事出有因。严惩首恶,宽待其余,或许非但不会损害陛下威严,反而能提升您的声望。”

朱元璋原以为,叶轩会因这些人针对他而生怨,甚至要求严惩。

事实上,朱元璋已对某事胸有成竹,几百名考生的命运,他并未放在心上。

然而,听闻叶轩之言,他也觉此法可行。

略作思考后,朱元璋问叶轩:“你的意思,是不打算继续追究了吗?”

叶轩知晓朱元璋只是客套,于是耐心回应:“陛下仁德,应以仁政治国,恩威并济方能盛世。臣并无损失,岂会因私怨阻扰陛下?”

朱元璋闻言心中甚悦,点头对叶轩说:“好,既如此,此事便交由你全权处理,意下如何?”

至此,叶轩已无推脱之理。

他恭敬地向朱元璋行礼,心中却另有打算。

第346章 叶轩的裁决,带头滋事者,永不录用!

诏狱之中,毛骧坐在牢外,满面忧虑。

平日里他无所畏惧,但面对读书人,却感到棘手。

他虽出身行伍,但跟随朱元璋多时,已悟出一个道理:他的刀可 ** ,但文人的笔却能 ** 不见血。

朱元璋盛怒之下,命他将这些人关入诏狱,但若真伤了他们,日后朱元璋反悔,这罪名岂不落在自己头上?

然而,若不采取行动,又无法向朱元璋交代。

冲击皇宫乃大事,若当事人毫无损失,岂不是助长反贼气焰?

正当他左右为难时,一名小旗匆匆闯入,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大人,叶大人来了!”

闻言,毛骧猛地站起。

他明白,此事因叶轩而起,此刻叶轩归来,定是奉了朱元璋之命。

只要将人移交,这棘手之事便算解决。

于是,他也不顾衣衫不整,掸去尘土,便出门迎接。

将叶轩迎入诏狱后,毛骧甚至来不及客套,直接询问朱元璋有何指示。

瞧着毛骧的神色,叶轩理解他的困境。

“陛下已下令,这些人由我来处理,毛大人若方便,就亲自带我去看看吧。”

此言一出,毛骧心中的忧虑顿消。

他点头示意,做了个请的手势,随后侧头给手下递了个眼神,让他们迅速准备。

诏狱环境并非不可告人,只是此地阴冷潮湿,许多人已 ** 成野兽。

一见有人经过,便疯狂咆哮,状如厉鬼。

叶轩对此早有预料。

他此次得朱元璋旨意前来,正是算准了这点。

诏狱这种地方,任谁也难以久待。

尤其这次被捕的都是文人,未曾吃过苦头。

对叶轩而言,这些人并非关键。

但对大明来说,即便他们学识不高,日后开发殖民地也需他们出力。

两人心领神会,急于成事,效率极高。

不久,锦衣力士便将那些考生从牢中赶出。

见叶轩用手帕掩口鼻,忍受恶臭,毛骧连忙提醒。

“叶大人,此地不宜交谈,人都已带出,不如出去再谈?”

叶轩故作不解地问:

“我是要把人带走吗?”

毛骧一听,愣住了。

他连忙追问:“叶大人,别开这种玩笑!陛下不是让您处理此事吗?难道——”

叶轩摆手打断,示意他冷静。

“毛大人,我带人出来就是要处理此事,但这么多人,我带走后,又能送去哪?”

毛骧被问住,一时无言。

而那些考生,此刻望向叶轩,敌意尽消,反而视他为救星。

终究,这些人虽傲,却也通晓世态炎凉,内心深知叶轩同为读书人,不应无故为难他们。

其中一些智者更明白,叶轩的到来意味着朱元璋已做定夺,心中由此重燃微光。

“叶大人,救命呐!”

面对阴森环境及凶悍卫兵,叶轩在他们眼中犹如救世主。

目睹叶轩与毛骧低声交谈,终于有人忍耐不住,高声呼喊。

这一喊,仿佛触动了众人,狭小空间瞬间回荡着哀求之声。

“叶大人,学生知错了,一时糊涂啊!”

“我等皆受他人蛊惑,绝无反抗朝廷或冒犯大人之意!”

“念在同为圣人门徒,请大人救救我们!”

哀鸣声此起彼伏,毛骧眉头紧皱,怒斥:“吵什么!叶大人怎么做,还需你们教?”

叶轩摆手,接过话头。

“你们说得对,同为圣人门徒,我亦非见死不救之人。”

这话如同甘霖,落入考生耳中。

一名考生热泪盈眶,不顾他人眼光,跪地便拜。

其余人或跪或拜,口中尽是好话。

此情此景,谁又能想到,他们方才还在宫门前咒骂叶轩。

叶轩不顾这些,环视众人,直言决定。

“诸位放心,陛下已下旨,此事交由我处理。不论因文脉还是其他,我都会保你们无恙。”

毛骧早知叶轩打算,此刻望着考生,满是轻蔑。

考生们听后,纷纷道谢,甚至急切询问何时能离开。

叶轩抬手示意安静,待众人平静,继续说道:

“我可以既往不咎,但冲击宫门确是事实。若完全不究,朝廷颜面何在?陛下又怎会答应?”

听到叶轩的话语,众人瞬间愣住,随即心中猜疑四起。

叶轩望着众人的反应,心知目的已达成。他微笑道:“本官要你们坦白,究竟是谁策划了此事,谁又最为嚣张!稍后,本官会安排人逐一询问,只要实话实说,本官保证你们无恙!”

众人闻言,顾不得义气与颜面,连忙应承。

毛骧见状,一挥手,即刻有人备好纸笔与审讯房间。

叶轩借此机会,公布了处置方案:“毛大人,除主犯外,其余考生羁押七日即释放。”

毛骧应声,瞪视众人,厉声道:“还不快谢叶大人宽宏?”

考生们连忙道谢。

叶轩摆手制止,续道:“且慢,主犯心怀不轨,朝廷不敢用之,亦不可用,故主犯终生不得再考科举。尔等出去后,以此为戒,勿再生事!”

叶轩的话语虽轻,却在某些人耳中如雷贯耳。

在场众人,多为自幼苦读之士,为功名历尽艰辛。正因如此,受挫后才聚众喧闹于宫前。

而今,叶轩一言,断其科举之路,痛苦难言。

有人欢喜有人忧,主谋者心如寒冰,参与者却如释重负。

这年头无档案可查,叶轩之意,出诏狱后,此事便了。

经历诏狱,众人多已释怀,与诏狱之苦相比,归家再读几年书,又何足挂齿?

当然,也有人心存侥幸,以为死不承认或不被揭发,便能置身事外。

然而,抱有此种念头之人,很快便领略到了何为铁腕手段。

为了在叶轩面前展现能力,并向朱元璋有个交代,毛骧破例亲自审讯考生。

在他的威严之下,哪有秘密可言?

遗憾的是,叶轩未等审讯结果便早早离去。

他非阴暗之人,对此类场合片刻不愿逗留。

交代完处理方案,叶轩径直离开。

此事过后,叶轩在士林中名声截然不同。

补考成功者对叶轩感激涕零,视为贵人;落榜或弃考者则将怨恨与挫败归咎于他。

原本不会交汇的两种观点,因考生被捕的消息而碰撞,双方终于得以就事论事。

叶轩虽沉默,却成为舆论焦点。

七日转瞬即逝。

谨身殿内,朱元璋听闻毛骧汇报,神色复杂。

“知道了,你退下吧。”

朱元璋挥手示意毛骧离去。

毛骧恭敬退出后,朱元璋忍俊不禁。

“叶轩一向聪明,此次却自掘坟墓。”

在朱元璋看来,叶轩释放考生是示好之举,而今有人借补考之事非议叶轩,无疑是叶轩计划落空。

朱元璋未曾料到,叶轩早已预见非议,仍坚持己见,只因他不介意他人看法。

屡次考试后,叶轩在考生心中形象复杂,即便表面不言,私下也难免有人咒骂其苛刻。

轩悦楼一层,说书先生正绘声绘色讲述补考之事,看似中立,实则暗藏私货。

按以往,此刻落下醒木,定能收获颇丰打赏。

这些故事给了落榜考生们不少慰藉,他们纷纷打赏。

但今日有所不同,说书人醒木未落,便有人高声说道:

“叶大人为国选材,公正无私,即便遭受误解与攻击,也从未公报私仇!他的人格,岂容你们随意诋毁?”

此言一出,随即引来多人附和。

“没错,若叶大人真如你所说,早该将我等囚禁于诏狱之中。”

轩悦楼,应天府知名酒楼,此时正值用餐高峰,人潮涌动。

这番搅扰让说书人感到失了颜面,正欲反驳,西北角又站起一书生。

“我认为叶轩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