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他们承受不住疯了(1/1)
“你们觉得这不合文人风度,难以理解,对吗?”
叶轩说话时,目光扫视众人,连官员们也为他的气势所震。
考生们大多保持沉默,但也有回应者。
“正是如此,我们是文试,非武举,怎能如此?”
“对,若此事传出,我们的颜面何存?”
此言一出,立即获得不少人的附和。
这些人皆是文试落榜者。
虽得重新考试之机值得庆幸,但若因此等缘由获得举人身份,日后在士林,乃至朝堂,都将自觉矮人一等,难以立足。
望着众考生,叶轩不禁冷笑。
他指向众人,“十年寒窗,成败在此一举,若你们愿意放弃,现在便可离去。若想继续考试,那便即刻开始!”
此言一出,众人愕然。
叶轩未待众人反应,便已坐回原位。
实则,叶轩并非胡闹,此法赵匡胤曾用过。
史载,开宝八年,汴梁会试,至金殿御考,王嗣宗、陈识学识相当,宋太祖便命二人比武,以争状元之位。
只是叶轩行事向来不拘一格,不屑解释。
此刻,叶轩的话语重如泰山,让众考生感到窒息。
他们历经艰辛而来,只为求得一线希望,若此刻离去,则需再候数年,且未知下次考试又会遭遇何种变故。
一人环顾四周,仿效话本中的侠士,高声自报家门,发起挑战。
第342章 叶轩:读书人不可拘泥于书本
“应天陈道志,请教阁下高招!”
此语若在别处,或许引来嘲笑与轻视。但此刻叶轩已道明考题之源,众人无言以驳。
若不动手,此行便付诸东流,机会拱手让人。十年寒窗,谁愿功亏一篑?
因此,陈道志等人的举动非但未遭嘲笑,反而激发了挑战的热潮。
有 ** 借此机会观摩学习,毕竟他们中许多人从未经历过实战。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率先挑战的陈道志竟不中用。他选了一瘦弱考生为对手,猛扑而去,却被对方灵活闪避,反被一脚踹中腰部。
两人随即扭打一处,不多时,陈道志便哀嚎认输。
不久,除少数固执己见者外,大多数考生已开始分组对决。
叶轩见众人已妥协,便安然归座。
杨乾知拭去额上汗珠,对叶轩的敬意又增几分。
他自问,若处其境,恐怕早已让步。更何况,如此奇特的考题,也非他能想出。
“不愿动手或自视甚高者,请速离场!”
叶轩望向仍在犹豫的考生,再次催促。
此言一出,除已放弃离场者,其余犹豫者也迅速行动起来。
很快,考生们均已完成分组。
除去一名轮空、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的考生,其余人均已不顾形象地混战在一起。
官员们目睹此景,皆哭笑不得。
贡院内发生如此规模的打斗,科举史上恐怕前所未有。
他们忧虑此事若传入朱元璋耳中,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他们对叶轩也抱有一丝敬意,竟敢如此对待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才。
官员们思绪纷飞,而考生们已全神贯注,奋力拼搏。
不久,一些体力不支或胆小者便被击败。
贡院内,哭声、笑声、咒骂声交织。
在这奇异的氛围中,剩余考生仍继续缠斗。
叶轩虽事先吩咐他们摔跤,但这些读书人哪懂摔跤,不过是相互扭打甚至撕扯。
所幸叶轩并未做得太绝,他让官员休息,却也安排了兵丁,以备不时之需,防止考生失控。
混战中,杨春咬牙切齿,恶狠狠地盯着对手。
那考生比杨春高出一头,身材壮硕,显然不仅读书,还学过武艺。
两人互相观察,皆十分谨慎。加之叶轩未规定打斗时限,因此都未急于动手。
随着混战逐渐平息,两人的表现吸引了叶轩的注意。
望着他们,叶轩脸上浮现笑意。
“这才有摔跤的样子,不急于出击,而是等待对方破绽,这两人有意思。”
闻此,附近官员也将目光投向杨春这边。
然而,杨春与对手皆全神贯注,等待对方破绽,对周围的目光浑然不觉。
时间缓缓流逝,考生一个个摔倒、落败。
那些落败者如梦初醒,难以接受自己长久以来的准备,最终竟败在体力和手段上,而非考题。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纷纷归家,开始聘请武术师傅,边读书边习武。
岁月流转,大明再度发兵出征时,众多中低层官员竟也能随军作战。
许多人坦言,若非叶轩当日考题,他们或许永远无缘体验儒将风采。
叶轩亦未曾料到,他的这次考试,不仅为自己赢得系统奖励,更无形中改变了大明士林风气,让文人亦沾染尚武气息。
杨春与对手的较量中,对手终因心态不稳而败下阵来。
比斗人数渐减,对手急于求成,主动出击。
杨春虽体魄尚可,但体力不占优势,故多采取闪避。
转瞬之间,两人僵持被打破,两三个回合便决出胜负。
杨春以膝压敌颈,起身时仍感茫然。
他首次如此拼命,甚至获胜之法亦不甚明了。
然对手深知,杨春虽不占优势,但其渴望胜利的眼神凌厉吓人,此乃获胜关键。
贡院钟声响起,这场补考荒诞落幕。
失败者悲戚失落,胜利者亦茫然无措,难以置信竟如此获胜。
部分心理脆弱者,钟声一响,竟至疯狂。
面对此景,杨乾知面露难色,望向主位,而叶轩已步至台前,进行总结。
“鞑靼昔日欺辱我们,皆因宋末官员懦弱。今赖陛下之力,我们方能重塑乾坤、解救苍生。此次考试虽短,却值得铭记一生!归家后好好准备,一年之后,我们再见!”
叶轩言罢,考生们虽仍恍惚,却机械地回应着。
杨乾知见状摇头,径直走向同僚,与众官员一同着手收尾。
叶轩理解考生心情,未盼他们热情回应。
他望向一旁待命的礼部官员,官员们连忙上前待命。
第343章 朱元璋惊愕!考生:叶轩!
“事毕,诸位需将中试者信息补全,以便张榜。”
言罢,叶轩朝贡院外行去。
官员们不敢多言,连忙应承,目送他离去。
贡院外,百姓已聚集众多,有考生亲友,也有围观者。
众人皆未料到,考试刚开始便有人离场。
见是官员出来,人群议论纷纷。
“此乃叶轩叶大人吧!”
“考试刚开始,他怎就出来了?莫非有变?”
“不可能,陛下恩准补考,乃大事,叶轩再受宠也不敢懈怠!”
议论声中,叶轩已远去。
此时,贡院大门再启,先前弃考及被淘汰的考生被放出。
许多人如梦初醒,寒风一吹,才回神。
“天啊!为何待我如此!”
有人绝望大喊,不顾旁人。
有考生泪流满面,对亲人询问置若罔闻。
亦有考生狂奔而出,似要逃离梦魇。
但更多人选择了沉默,不知如何面对家人,痛恨自己无能。
望着形态各异的考生,人群议论再起。
“莫非补考题目太难,他们承受不住,疯了?”
传闻中,叶轩的考题曾令考生崩溃,但今日众多考生失控却是罕见。
一时间,旁观者编造出各种猜测并迅速传播。不久,身份验证完毕,新晋举人被释放。他们虽已高中,却面露异色。
杨春藏于人群中,不时于袖内掐自己以保持清醒,生怕这只是梦境。众多自知学识不足却侥幸高中的考生暗自庆幸遇到叶轩为主考。有人更忧虑叶轩的考题若呈至御前,恐遭皇帝驳回,届时成绩能否算数便成疑问。
叶轩,这场 ** 的源头,已返回家中,沉浸于安逸生活,对外界议论置若罔闻。
皇宫之内,朱元璋批阅奏折时突闻:“他只用了盏茶时间便决定了补考成绩?”
毛骧躬身,面露难色,对叶轩的考试方式难以接受。原本预期补考应与正考同标准,而今却以摔跤选拔举人,实属越界。毛骧暗感叶轩此番凶多吉少,毕竟就算朱元璋偏爱叶轩,也不至于为此得罪大明学子。
朱元璋短暂沉默后,非但未怒,反而大笑。他摇头自语:“叶轩此举倒有趣,避免了考生间的攀比,既对得起正考考生的苦读,也给补考者以翻身之机。只是手段粗俗了些,却也颇有意思。”
见朱元璋表态后,毛骧沉默不语。
考生散去,多数人迅速恢复常态,而部分人返家后怒不可遏,不顾叶轩身份,在街上愤怒指责叶轩失了文人风度。
一时间,不明 ** 的百姓纷纷议论,使叶轩本就复杂的身份更添神秘色彩。
酒肆内,落榜考生聚在一起,面容沮丧,借酒消愁。酒意上头,有人开始抱怨:
“叶轩能力再强,选拔人才也不可如此草率!”
“对,他根本看不起我们!”
此言一出,加上酒精作用,酒肆内迅速响起一片 ** 和质疑之声。
“叶轩此举有辱斯文,既误国又误己!”
“我们应联名上书,请陛下为我们做主!”
在一片嘈杂中,有人提议组织行动,很快得到响应。
与此同时,客栈中,陈道志慷慨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