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离奇,真是离奇至极!(1/1)
寺庙之内,香火鼎盛,烟雾弥漫,百姓络绎不绝。孙浩望着拖拽自己前来的周进,稚嫩脸庞上满是无奈:“周兄,求己胜于求神。院试已过,我们应专心复习,以备乡试,而非来此拜佛。”
“心诚则灵,我如此虔诚地祈求神佛,它们定会庇护于我。”
周进购得两炷香,递其一于孙浩。
孙浩接了过来。
寺中佛像巍峨,高约五米,气势恢宏,面容平和,仿佛无差别地注视着世间众人。
佛乐轻扬,香烟缥缈。
周进跪在 ** 上,低声默念:
“佛祖慈悲,保佑我科举高中。”
“若我得中,必捐更多香火钱以表敬意。”
“望叶轩所出考题能简单些。”
“考题越简单越好,莫要太难。”
“……”
孙浩听着周进的祈愿,暗想:
周进的这后一愿望,恐怕也是天下所有考生的心声吧。
……
叶轩对考生们的愿望一无所知。
他正思索此次院试考题是否过于简单。
考题“0”,乃是他借鉴了前世清朝嘉兴某年县试的题目。
彼时未有英文,亦无 ** 数字。
因此,“0”仅为一圆圈。
他思忖着,此次院试采用县试之题,难度着实不高。
且此题只要论述合理便可。
考生们应能轻松通过此次院试吧?
此次院试目的明确,意在让考生们发散思维,不拘泥于四书五经。
“此次院试题目难度过低。”
“考生们会不会因难度太低而缺乏科举的真实体验?”
“是否要将难度提升一些?”
“但朱元璋曾嘱咐我降低考题难度。”
“罢了,还是出些简单的题目为好。”
“以免乡试通过人数太少。”
“如此,来京参加会试的人数亦会减少。”
“我恐怕会受到责罚。”
叶轩思忖片刻,还是决定继续出难度稍低的题目。
否则,科举选拔的人才过少,朱元璋定会不满。
“姑爷!”
“你看我和**给你带了什么好吃的。”
不远处,一串如黄鹂般悦耳欢快的声响飘来。
叶轩放下遮面的书,转头望向声源,只见沈蓉与另外两女缓缓走近,秋月手中还提着一个食盒。
抵达叶轩身旁,春婵双手叉腰,脸上洋溢着得意与喜悦。
“姑爷,猜猜食盒里藏着什么美味?”
“这可是特意吩咐厨房准备的哦。”
叶轩挑眉,望向一旁的沈蓉,见她温婉的面容上添了几分羞涩,耳尖染上了绯红。
他不禁轻笑,自家的娘子真是容易害羞。
脑海中闪过沈蓉前些日子的主动,微微出神。
“姑爷,姑爷……”
一双如玉般的手指在叶轩眼前晃动,将他拉回现实,紧接着是春婵的调侃声,“姑爷这副馋样,真吓人呢,不会有啥不正当念头吧?”
“你这丫头。”
“春婵!”
沈蓉羞赧地呼唤,脸颊红得仿佛要滴血,燥热难耐。
她也忆起自己前阵子的冲动,确实有些失态,不够稳重。
叶轩笑而不语。
“我当然想吃。”
“你们我都想尝。”
这话一出,三女的脸颊都泛起了红晕。
春婵脸颊通红,慌忙将食盒塞给叶轩,结巴道:“既、既然想吃,那就快吃吧。”
叶轩不再戏弄这位容易害羞的小姑娘,打开食盒,里面是金灿灿的蜜汁鸡翅。
鸡翅油光锃亮,香气扑鼻,引人垂涎。
他拿起一根品尝,蜂蜜的甘甜与柠檬的酸涩完美融合,味道绝佳。
“如何?”
“这是我按你说的方法,特意让厨房做的。”
春婵满含期待地望着叶轩。
“味道很棒。”
“你们也尝尝?”
叶轩将鸡翅分给她们。
她们品尝后,眼眸闪烁,脸上洋溢着满足。
“酸甜可口。”
“味道真棒。”
“春婵,秋月姐,你们觉得怎样?”
春婵望向秋月和沈蓉,两人都给出了高分评价。
叶轩的悠闲生活仍在继续,而那些考生虽已完成院试,却依然笼罩在叶轩考题的影响之下。
院试落幕,各府州的考官们却愈发忙碌。
各地经过答卷封装、誊录、核对等一系列程序后,誊录副本——朱卷,被送至考官手中。
考官们逐一审阅这些红笔誊写的试卷。
“同考官大人,这份答卷颇为出色,您看。”
考官向副考官推荐自己满意的试卷。
副考官接过,仔细审阅,捋了捋胡须,点头赞同,随后蘸墨在试卷上批了个“取”字,递交给主考官。
主考官若也满意,便会在试卷上写下“中”,意味着考生被录取。
周庸是此次阅卷考官之一。
阅卷室内,考官们忙碌异常,交谈声、衣物摩擦声、椅子脚蹭地声此起彼伏。
天气炎热,窗户大开,微风偶尔吹入,却也带着热意。
室内摆放着几盆冰块,勉强降温,但考官们仍批得满头大汗,衣衫尽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庸用袖子擦去额上汗珠,专注审阅手中答卷。
此次题目竟是“0”,意义模糊。
出题考官要求考生据此写一篇策论和一首诗词,内容不限,只要合理且有文采,即可过关。
周庸心中暗自嘀咕。
“我多次担任考官,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题目。”
批卷后,周庸发现了一件事:
奇特的题目往往伴随着奇特的答卷。
他凝视着手中的答卷,满脸无奈。
这是什么诡异的解题思路?
离奇,真是离奇至极!
这份试卷竟以“鸡蛋”作为解题的切入点。
周庸看着考生长篇累牍地论述鸡蛋,心中无语至极。
他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努力克制吐槽的冲动,继续阅读。
越读,周庸越难以忍受。
这位考生详细描述了鸡蛋的吃法、营养,甚至母鸡生蛋、孵蛋的全过程。
周庸不禁怀疑,这名考生是否亲眼见证过母鸡生蛋孵蛋的每一个环节。
他重重叹了口气,果断给这份试卷贴上了不合格的标签。
阅卷继续。
不得不说,刚才那份以“鸡蛋”为解题切入点的答卷还不算最离奇的。
因为许多考生的解题思路都是“鸡蛋”。
周庸发现还有更不可思议的答案,破题竟是“烧饼”。
他扶额苦笑。
这群考生是和食物较上劲了吗?
非要将“0”和食物扯上关系。
周庸翻阅着,不由自主地笑了。
这位考生的答题思路虽然奇葩,却也饶有趣味。
他的破题是“烧饼”,但内容讲述的却是百姓的辛劳与不易。
“你看看这份答卷。”
“他以小见大。”
“从一个烧饼谈到平民百姓的艰辛,他们为了生计,为了一日三餐和日常用品而奔波。”
“相当不错。”
周庸将答卷递给旁边的同事。
同事接过,仔细阅读了一遍。
“确实挺好。”
“虽然解题角度略显平庸,但可以看出这名考生心怀天下百姓,值得肯定。”
周庸收回试卷,写上一个“取”字,随后将试卷推荐给其他考官。
接着,他继续阅卷。
“周兄,我这儿有篇佳作,你看看?”
旁边的同事突然凑近,将手中的答卷递给周庸。
周庸顺手接过,快速浏览。
策论之题,乃解除禁海令。
他微微眯眼,轻叹:“此人胆识过人。”
“你也如此认为吧?”旁边人道。
“此文独特,着实令我惊讶。”
“竟敢涉足时政,胆大包天。”
“他以‘0’喻海,联系禁海令,剖析利弊。”
“见解独到,在众多答卷中独树一帜。”
同僚问周庸看法,他道:“我颇为欣赏此人。”
“若入朝堂,必直言不讳。”
“我赞其坦诚。”
同僚边在卷上写“取”,边低语:
“这届考生,真是时运不济。”
“叶轩出题古怪且难。”
“题目晦涩,连我等考官都一头雾水。”
“题目太过偏门,能选出何许人也?”
“叶轩根本不适合出题。”
“这届科举选出的人才,令人堪忧。”
周庸翻卷的手微停,反驳道:
“我持异议。考生遇此主考官,确为不幸。”
“但我观叶轩之题,别出心裁。”
“不拘泥于四书五经。”
“旨在考验应变与临场反应。”
“能通过者,必思维敏捷,超乎常人。”
“如果仅凭四书五经选拔的‘人才’。”
“我反倒认为他们大多是迂腐的书生。”
同事耸耸肩,“看来咱们都是书生。”
周庸不禁微笑。
他们确实都是通过四书五经选拔的。
按自己的说法,同事的反讽确有其理。
“这一届,不知谁能夺得案首。”
“周兄,你认为谁最可能中得案首?”
同事跳过先前话题问道。
案首,即第一名。
周庸略作思索,答道:
“我认为解缙、陈景,还有那位黑马孙浩最有可能中得院试案首。”
“连你也看好解缙大才子。”
“不过,以解缙的名气和才情,中得案首也不足为奇。”
“反倒是陈景和孙浩机会渺茫。”
“陈景家世、文采皆佳,却总被解缙压制,万年老二。”
“他过于自负,恐怕难以超越解缙。”
“倒是那孙浩,据说出身贫寒,县试中能超过解缙,实属惊人。”
同事滔滔不绝。
...
周庸等考官昼夜批改试卷。
不久,批卷完毕。
院试结果揭晓。
...
第250章 中榜泪,落榜亦泪!科举放榜现场混乱不堪!
放榜之日,榜单前人山人海。
考生、旁观者、闲杂人等,一应俱全。
“终于放榜了!”
“定要中榜!”
“老天保佑!”
“满天神佛保佑!”
“如何?”
“找到名字没?”
“还在找。”
“中了!”
“我中了!!!”
榜单揭晓,众考生寻名,见己名在列,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甚至有相拥而泣,激动摇晃对方高呼:“我中了!”“真的中了!”“瞧,第二张榜,三十五名,乃吾名也!”欢笑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