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一)(1/1)
程普,字德谋,是右北平郡土垠县人。他早年在州郡做官吏,不仅相貌堂堂,还很有计谋,尤其擅长应对各种场面。后来跟随孙坚征战四方,在宛城、邓县一带讨伐黄巾军,又在阳人城打败董卓的军队。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他总是冲锋在前,身上留下了不少战伤。孙坚去世后,程普又追随孙策来到淮南,跟着攻打庐江郡,成功攻克后,一起东渡长江。
孙策进军横江、当利口时,程普随军击败张英、于麋等敌军,接着转战拿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每战都立下战功,孙策特意给他增兵两千人、战马五十匹。后来进军乌程、石木、波门、陵传、余杭等地,程普的战功最为突出。孙策进入会稽郡后,任命程普为吴郡都尉,治所设在钱唐。后来调任丹杨都尉,驻守石城。他又率军讨伐宣城、泾县、安吴、陵阳、春谷等地的贼寇,把他们全部击溃。有一次孙策攻打祖郎,被敌军重重包围,程普带着一名骑兵拼死护住孙策,两人骑马大喊着冲向敌阵,用长矛猛刺敌军,贼兵被冲散,孙策才趁机突围。后来程普被任命为荡寇中郎将,兼任零陵太守,跟随孙策在寻阳讨伐刘勋,又在沙羡进攻黄祖,之后返回石城镇守。
孙策去世后,程普和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在吴郡、会稽、丹杨三郡辗转作战,平定了那些不肯归附的势力。他又跟随孙权征讨江夏,回师途中经过豫章郡,奉命单独讨伐乐安县。乐安平定后,他接替太史慈驻守海昬。后来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在乌林大败曹操,又进军南郡,把曹仁赶走。孙权任命他为裨将军,兼任江夏太守,治所设在沙羡,享受四个县的赋税收入。在孙权早期的将领中,程普年纪最大,当时人们都尊称他为 “程公”。他生性喜欢施舍,对士大夫也很敬重。周瑜去世后,程普接替他担任南郡太守。后来孙权把荆州分给刘备,程普又回到江夏郡任职,升任荡寇将军,不久后去世。(《吴书》记载:程普曾处死几百名叛乱者,把他们的尸体投入火中,当天就染上恶疾,过了一百多天就去世了。)孙权称帝后,追念程普的功劳,封他的儿子程咨为亭侯。
黄盖,字公覆,是零陵郡泉陵县人。(《吴书》记载:他是前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代,家族分支迁徙,从祖父辈起迁居零陵,就在那里安家落户。黄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遭遇不少艰难困苦,却始终胸怀壮志。即使身处贫贱,也从不把自己等同于平庸之辈,常常利用打柴的空闲时间学习写字和兵法。)起初做郡里的小吏,后来被推举为孝廉,还受到三公官府的征召。孙坚发动义兵时,黄盖前来投奔,跟随孙坚在南方打败山贼,在北方赶走董卓,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孙坚去世后,黄盖又追随孙策和孙权,常年身披铠甲转战各地,出生入死攻破过许多城池。
当时山越人经常叛乱,凡是有贼寇作乱的县城,朝廷总是派黄盖去担任县令或县长。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约束,黄盖到任后就安排了两名掾吏,让他们分别主管各部门事务。他告诫说:“我这个县令没什么文德,只是靠军功当官,不擅长文书治理。现在贼寇还没平定,军务繁忙,所有文书都交给你们处理,你们要监督各部门,纠正错误。你们批准的事务,处理结果要记录在案,如果有奸诈欺骗行为,我最终不会只用鞭杖处罚,希望你们各自尽心,不要成为众人的反面例子。” 起初官吏们都畏惧他的威严,早晚谨慎办公;时间一长,他们见黄盖不查看文书,渐渐开始纵容违规行为。黄盖也察觉到外面的懈怠,时常突击检查,查出两名掾吏不少违法之事。于是召集所有官吏,先赐给他们酒食,然后拿出证据质问,两名掾吏理屈词穷,都磕头认罪。黄盖说:“之前已经警告过你们,不会只用鞭杖处罚,我说话算数。” 随即下令处死了他们,全县官吏都为之震动。后来黄盖转任春谷县长、寻阳县令,他先后治理过九个县,每个地方都能平定安稳。升任丹杨都尉后,他压制豪强、扶持弱小,山越人都诚心归附。
黄盖相貌威严刚毅,很会笼络军心,每次征战,士兵们都争先恐后冲锋。建安年间,他跟随周瑜在赤壁抵御曹操,提出火攻的计策,具体经过在周瑜的传记里有记载。(《吴书》记载:赤壁之战中,黄盖被流箭射中,当时天寒地冻,他落入水中,被吴军士兵救起,没人认出是他,就把他放在厕所的床板上。黄盖强撑着喊了一声韩当的名字,韩当听到后说:“这是公覆的声音!” 立刻过来对着他流泪,解开自己的衣服给他换上,黄盖才得以活命。)战后被任命为武锋中郎将。武陵郡的蛮夷反叛,攻打城邑,孙权就让黄盖兼任武陵太守。当时郡里只有五百士兵,黄盖知道硬拼不行,就故意打开城门,等贼兵进入一半时突然发动攻击,斩杀几百人,剩下的都四散逃跑,逃回了自己的部落。黄盖诛杀了叛乱首领,对归附的人全部赦免。从春天到夏天,叛乱被彻底平定,连偏远的巴、醴、由、诞等地的部落首领,都改变态度,前来行礼求见,郡内从此太平。后来长沙郡益阳县遭到山贼攻打,黄盖又率军平定。朝廷加封他为偏将军,他最终在任上去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黄盖处理公务果断利落,从不拖延积压,吴地百姓都很怀念他。(《吴书》记载:百姓还画了黄盖的画像,一年四季祭祀他。)孙权称帝后,追论他的功劳,赐他的儿子黄柄关内侯的爵位。
韩当,字义公,是辽西郡令支县人。他擅长骑马射箭,力气过人,很早就受到孙坚的信任,跟随孙坚征战各地,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擒获敌人,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吴书》记载:韩当作战勤奋劳苦,立下不少战功,但因为出身军旅仆役,与其他英豪相比地位较低,所以在孙坚在世时,一直只做到别部司马。)孙策东渡长江后,韩当跟随讨伐吴、会稽、丹杨三郡,升任先登校尉,得到两千士兵、五十匹战马的编制。他跟随征讨刘勋,打败黄祖,回师讨伐鄱阳,兼任乐安县长,山越人都畏惧服从他。后来以中郎将的身份和周瑜等人一起击败曹操,又和吕蒙联手袭取南郡,升任偏将军,兼任永昌太守。宜都之战中,他和陆逊、朱然等人在涿乡进攻蜀军,大败敌军,调任威烈将军,封都亭侯。曹真攻打南郡时,韩当负责守卫东南方向。他在外担任统帅,能激励将士同心固守,又尊敬服从上级监督,严格遵守法令,孙权很赞赏他。黄武二年,韩当被封为石城侯,升任昭武将军,兼任冠军太守,后来又加授都督称号。他率领敢死队和解烦兵一万人,讨伐丹杨郡的贼寇,将其击溃。不久后韩当因病去世,他的儿子韩综继承爵位并统领他的军队。
韩当去世后,他的儿子韩综继承爵位并统领父亲的军队。同年,孙权征讨石阳,因为韩当刚去世,孙权体谅韩综正处丧期,让他留守武昌。可韩综却在任上荒淫无道、违法乱纪。孙权虽念及韩当的功劳没有追究,但韩综内心始终惶恐不安。(《吴书》记载:韩综早有叛逃之心,怕手下将士不从,就故意暗示他们去抢劫掠夺,事后又假意饶恕,让这种歪风邪气蔓延,成了往来商旅的大祸害。后来又谎称收到朝廷诏书,借口部下抢劫被问责,扬言 “将吏以下人员,要全部逮捕治罪”,又故意表现出害怕牵连自己的样子。手下人果然劝他:“只有逃走这条路了。” 于是韩综就和亲信密谋,借着为父亲办丧事的名义,把亲戚中的姑母、姐姐们都嫁给手下将领,自己宠爱的婢妾也全赏赐给亲近的侍从,杀牛饮酒歃血为盟。)他带着父亲的灵柩,挟持母亲、家属及部众男女几千人投奔曹魏。魏国任命他为将军,封广阳侯。此后韩综多次侵犯吴国边境,杀害百姓,孙权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东兴之战中,韩综担任魏军前锋,兵败被杀,诸葛恪砍下他的首级送回吴国,在孙权的宗庙前献祭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