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周瑜鲁肃吕蒙传(七)(1/1)

关羽在回师途中,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每次都厚待使者,让他们在城中自由参观,挨家挨户问候将士家属,有的人还托使者带亲笔信回去报平安。使者返回后,关羽部下私下打听家中情况,得知家人都安然无恙,待遇甚至比平时还好,因此将士们都失去了战斗意志。恰逢孙权随后赶到南郡,关羽自知孤立无援,就退守麦城,向西逃到漳乡时,部下将士纷纷叛逃投降。孙权派朱然、潘璋率军切断他的去路,最终将关羽父子活捉,荆州从此平定。

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为孱陵侯,(《江表传》记载:孙权在公安举行庆功大会,吕蒙以病为由推辞封赏,孙权笑着说:“活捉关羽的大功,全靠子明谋划,现在大功告成,庆功赏赐还没施行,你怎么能闷闷不乐呢?” 于是增派步兵骑兵和鼓吹乐队,下令挑选虎威将军的官属,连同南郡、庐江二郡的仪仗队伍都配给吕蒙。授封仪式结束后返回营地时,兵马前导后随,沿途鼓吹演奏,荣耀显赫。)赏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坚决推辞金钱赏赐,孙权不许。封爵的文书还没下达,吕蒙的旧病就突然加重。当时孙权在公安,立刻把他接到内殿诊治,动用了各种方法救治,招募国内能治好吕蒙病的人,悬赏千金。每当医生给吕蒙针灸,孙权都为之感到悲痛;想多看看吕蒙的气色,又怕打扰他休息,就派人在墙上凿洞偷偷探望,见他能稍微进食就喜形于色,和左右侍从说笑;要是病情没有好转就唉声叹气,夜不能寐。吕蒙病情稍有起色,孙权就下令赦免罪犯,群臣都来庆贺。后来病情再度恶化,孙权亲自到床前探望,还命道士在星空下为他祈祷续命。吕蒙最终在四十二岁时在内殿去世。孙权悲痛万分,为他减少饮食以示哀悼。吕蒙生前将所得的金银财宝和赏赐全部交给府库收藏,嘱咐主管官员在他死后全部上交朝廷,丧事务必从简。孙权得知这些事,更加悲痛感动。

吕蒙年轻时没读过多少书,每次向孙权陈述大事,常常是口述让别人写成奏章。他曾因为军营中的事务被江夏太守蔡遗弹劾,却毫无怨恨。后来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询问该任用谁接替,吕蒙趁机推荐蔡遗,说他是恪尽职守的好官。孙权笑着说:“你这是要做祁奚那样推荐仇人的君子吗?” 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任用蔡遗。

甘宁性格粗暴好杀,不仅常常违背吕蒙的心意,还时常违抗孙权的命令。孙权对甘宁很生气,吕蒙总是劝谏说:“天下还没平定,像甘宁这样勇猛的战将很难得,应当容忍他。” 孙权于是厚待甘宁,最终充分发挥了他的作用。

吕蒙的儿子吕霸继承爵位,朝廷配给三百户人家为吕蒙守墓,还免除五十顷田地的赋税。吕霸去世后,他的哥哥吕琮继承侯爵。吕琮去世后,弟弟吕睦接着承袭爵位。

孙权曾经和陆逊评价周瑜、鲁肃和吕蒙说:“公瑾(周瑜)雄烈过人,胆略超群,打败曹操,开拓荆州,他的功业高远难以有人继承,如今有你继承他的事业。公瑾从前邀请子敬(鲁肃)东来,把他引荐给我,我和子敬宴饮交谈,他就谈到建立帝王大业的方略,这是第一件让我痛快的事。后来曹操借着收降刘琮的威势,扬言要率领几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江东。我召集众将咨询对策,没人能先提出合适的主张,直到子布(张昭)、文表(秦松)都建议派使者写檄文投降曹操,子敬当即反驳说不行,劝我赶紧召回公瑾,把军队交给公瑾指挥,迎击曹操,这是第二件让我痛快的事。而且他决策谋划的见识,远胜过战国的张仪、苏秦;后来虽然劝我把土地借给刘备,这是他的一个短处,但不足以损害他的两个长处。周公不要求一个人完美无缺,所以我忽略他的短处而看重他的长处,常把他比作东汉的邓禹。再说子明(吕蒙)年轻时,我以为他只是不畏艰难,果敢有胆识而已;等到他长大成熟,学问日益精深,谋略奇绝,已能仅次于公瑾,只是言谈议论的英气不如公瑾罢了。他谋划攻取关羽,这方面胜过子敬。子敬曾给我写信说:‘帝王兴起,都要先清除障碍,关羽不值得忌惮。’这是子敬自己做不到,却在表面说大话,我也原谅他,没有过分责备。不过他治军扎营,能做到令行禁止,辖区内没有失职违法的事,路不拾遗,他的治军方法也很好。”

评论说:曹操凭借汉朝丞相的身份,挟持天子扫荡各路英雄,刚刚平定荆州,依仗威势进军江东,当时议论的人没有不疑虑动摇的。周瑜、鲁肃展现出独到的决断和过人的见识,实在是难得的奇才。吕蒙勇猛且有谋略,能判断识别军事大计,用计收服郝普,活捉关羽,这是他最精妙的战绩。起初他虽然轻率果断、随意杀人,但最终能约束自己,有国士的器量,难道只是个武将而已吗!孙权对他们的评价,优劣恰当,所以记录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