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周瑜鲁肃吕蒙传(一)(1/1)

周瑜,字公瑾,是庐江郡舒县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曾担任汉朝的太尉。(谢承《后汉书》记载:周景,字仲向,年轻时就因廉洁正直被人称赞,凭借通晓经学被推举为孝廉,受三公官府征召任职。后来担任豫州刺史,征召汝南人陈蕃担任别驾,颍川人李膺、荀绲、杜密、沛国人朱寓担任从事,这些人都是天下的杰出人才。周景逐渐升迁至尚书令,最终登上太尉之位。张璠《汉纪》说:周景的父亲周荣,在汉章帝、汉和帝时期担任尚书令。起初周景历任州牧、太守等职,喜爱行善、敬重士人,每年推举孝廉后,都会邀请他们到后堂,与家人一起设宴款待,这样的聚会要举办好几次。等到赠送的礼物准备齐全,又选拔任用他们的子弟,常常说:“把臣子当作自己的子女来对待,对治理政事有什么不好呢?” 在此之前,司徒韩演担任河内太守时,办公公正无私,推举人才只看能力一句话而已,后来也不关照他们的家族,说:“我推举的人只要合适就行了,不能让恩惠偏向某一家。” 当时的评论者,对两人的做法各有批评。)周瑜的父亲周异,曾任洛阳县令。

周瑜身材高大健壮,容貌俊美。起初,孙坚发动义兵讨伐董卓,把家迁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两人关系特别好,周瑜把路南的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还亲自到堂上拜见孙策的母亲,两人家中财物互通共用,不分彼此。周瑜的堂叔周尚担任丹杨太守,周瑜前去探望他。恰逢孙策将要东渡长江,到了历阳后,派人快马送信告诉周瑜,周瑜立刻率领军队迎接孙策。孙策高兴地说:“我有了你,大事就能成功了。” 于是周瑜跟随孙策进攻横江、当利,都顺利攻克。接着渡江攻打秣陵,击败笮融、薛礼,转而攻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逃走,这时孙策的军队已经有几万人了。孙策于是对周瑜说:“我用这支军队夺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杨吧。” 周瑜便返回丹杨。不久,袁术派堂弟袁胤接替周尚担任太守,周瑜就和周尚一起回到寿春。袁术想任命周瑜为将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成不了大事,所以请求担任居巢县长,想借这条路回到江东,袁术答应了他。周瑜于是从居巢回到吴郡。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当即给了他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江表传》记载:孙策又给周瑜配置了鼓吹乐队,为他修建馆舍,赠送的赏赐没有人能比得上。孙策下令说:“周公瑾是才华出众的奇人,和我有少年时的交情,有骨肉般的情谊。之前在丹杨时,他发动兵众、提供船只粮食来成就大事,论品德酬功劳,这些赏赐还不足以报答他。”)周瑜当时二十四岁,吴地人都称他为 “周郎”。因为周瑜在庐江一带恩德信义卓着,孙策派他驻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县长。不久,孙策想夺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跟随自己攻打皖县,成功攻克。当时得到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天姿国色的美女。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江表传》记载:孙策从容地和周瑜开玩笑说:“桥公的两个女儿虽然流离失所,但能嫁给我们两人做妻子,也足够让人高兴了。”)周瑜又进军寻阳,击败刘勋,征讨江夏,返回后平定豫章、庐陵二郡,留下镇守巴丘。(臣松之考证:孙策当时刚刚得到豫章、庐陵,还没能平定江夏。周瑜镇守的地方,应该在现在的巴丘县,和后来他去世的巴丘不是同一个地方。)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掌管政事。周瑜率领军队前来奔丧,随后留在吴郡,以中护军的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各项事务。(《江表传》记载:曹操刚刚打败袁绍,军威日益强盛,建安七年,下诏书责令孙权送儿子入朝做人质。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张昭、秦松等人犹豫不决,孙权内心不想送质子,于是单独带周瑜到母亲面前商议决定。周瑜说:“从前楚国最初在荆山旁边受封,土地不足百里,后代继承人贤能,开拓疆土,在郢都奠定基业,最终占据荆州、扬州,直到南海,传承家业延续国祚九百多年。现在将军继承父兄留下的基业,拥有六郡的部众,士兵精锐粮食充足,将士们听从命令,开采矿山铸造铜钱,煮海水制取食盐,境内富足,百姓没有叛乱的念头,乘船扬帆,早晨出发傍晚就能到达,士兵风气强劲勇猛,所向无敌,有什么逼迫的原因,要送质子呢?质子一送入朝廷,就不得不和曹氏紧密相连,和他们相连,那么朝廷下令召见就不得不去,这样就会被别人控制。最多不过得到一个侯印,十几个仆从,几辆车,几匹马,怎能和在南方称孤道寡相比呢?不如不送质子,慢慢观察局势变化。如果曹氏能遵循道义匡正天下,将军再侍奉他也不晚。如果他图谋作乱,战争就像火焰,不收敛就会烧到自己。将军发挥勇气抵抗威势,来等待天命,何必送质子呢!” 孙权的母亲说:“公瑾的意见是对的。公瑾和伯符同岁,只小一个月,我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你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于是最终没有送质子。)建安十一年,周瑜统领孙瑜等人讨伐麻、保两处屯兵,斩杀了他们的首领,俘获了一万多人,返回后驻守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将领邓龙率领几千人进入柴桑,周瑜追击攻打,活捉邓龙押送到吴郡。建安十三年春天,孙权征讨江夏,周瑜担任前部大督。

这年九月,曹操大军攻入荆州,荆州牧刘琮带着全城人马投降。曹操一下子接收了荆州的水军,加上原来的步兵骑兵,总兵力达到几十万。消息传到江东,孙权手下的将士们个个惊慌失措。孙权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朝堂上议论纷纷,多数人都说:“曹操就像豺狼猛虎,可他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借着天子的名义征讨天下,每次行动都打着朝廷的旗号。今天要是抗拒他,名不正言不顺啊!再说将军您能依仗的天险,不过是长江。现在曹操占了荆州,整个江汉流域都成了他的地盘。刘表生前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有上千艘,曹操把这些船全都开到江面上,再加上步兵陆路推进,水陆两路一起杀来,这长江天险,等于咱们和他各占一半了。论兵力多少,更是没法比。依我们看,不如干脆投降算了。”

周瑜却反驳道:“不对!曹操虽然打着汉朝丞相的幌子,其实就是个篡汉的国贼。将军您凭着过人的神武和雄才大略,加上父兄创下的基业,在江东割据一方,地盘方圆几千里,士兵精锐粮草充足,英雄豪杰都愿意为您效力,正该横扫天下,为汉朝清除这伙奸贼。何况现在是曹操自己送上门来找死,哪能投降他呢?请让我给将军分析:就算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他能旷日持久地跟我们在水上争胜负吗?可现在北方根本没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关西盘踞,这都是曹操背后的大隐患。再说他放弃骑兵优势,跑到船上跟咱们吴越子弟打水仗,本来就不是中原人的强项。眼下又到了寒冬腊月,战马连草料都吃不上,他逼着北方士兵老远跑到江湖水乡来,水土不服,肯定要生病。这四点都是用兵的大忌,可曹操偏要冒险行事。将军要活捉曹操,就在今天这个机会!请给我三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打败他!”

孙权听了拍案而起:“老贼早就想废了汉朝自己称帝,就怕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碍他的事。现在那几位都被他灭了,只剩我还在,我跟这老贼势不两立!你说要打,正合我意,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啊!”(《江表传》记载:孙权当时拔出刀砍断面前的奏案,厉声说:“谁敢再提投降曹操,就跟这案子一个下场!” 散会后的当晚,周瑜又求见孙权说:“大臣们只看到曹操书信里说有水陆大军八十万,就吓得魂不附体,根本不核实虚实就乱提建议,太没道理了。按实际情况算,他带来的中原士兵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就疲惫不堪;接收刘表的降兵最多七八万,还都心怀二意。用疲惫生病的士兵,控制着三心二意的降兵,人数虽多,其实没什么可怕的。给我五万精兵,足够打败他们,请将军放心。” 孙权拍着他的后背说:“公瑾啊,你这番话太合我心意了!张昭、秦松那些人,只顾着自家妻儿,满脑子私心,真让我失望。只有你和鲁肃跟我一条心,这是上天派你们来帮我的啊。五万兵一时凑不齐,我已经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武器都备齐了。你和鲁肃、程普先出发,我随后再派援军,多运粮草当你们的后盾。你能打赢当然最好,万一遇到意外,就退回来跟我会合,我亲自跟曹操决一死战!” 臣松之考证:提出抗拒曹操的计策,其实最早是鲁肃的主意。当时周瑜在鄱阳,鲁肃劝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从鄱阳回来后,和鲁肃想法不谋而合,所以能一起成就大功。本传里只说孙权召集大臣问计,周瑜驳斥众人主张,独自提出抵抗计划,完全没提鲁肃先有谋划,这恐怕是埋没了鲁肃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