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张严程阚薛传(三)(1/1)
薛综,字敬文,是沛郡竹邑县人。(《吴录》记载:他的先祖是齐国孟尝君田文,封地在薛邑。秦国灭掉六国后,孟尝君的祭祀断绝,子孙后代分散各地。汉高祖平定天下后,路过齐地,寻找孟尝君的后代,找到他的孙子田陵、田国两人,想恢复他们的封地。田陵、田国兄弟互相推让,没人愿意接受,就离开薛邑前往竹邑县,在那里安家落户,因此改姓薛。从田国到薛综,家族世代在州郡任职,成为有名望的大族。薛综年轻时通晓儒家经典,擅长写文章,有优秀的才能。)
薛综年轻时依靠族人到交州躲避战乱,跟随刘熙学习。士燮归附孙权后,征召薛综为五官中郎将,后来任命他为合浦、交址太守。当时交州地区刚刚开发,刺史吕岱率领军队讨伐叛乱,薛综随军同行,渡海向南征讨,一直打到九真郡。战事结束后返回都城,担任谒者仆射。
有一次,西蜀使者张奉在孙权面前故意列出尚书阚泽的姓名来嘲讽他,阚泽一时答不上来。薛综正好上前敬酒,趁机劝酒说:“‘蜀’字是什么意思呢?有‘犬’旁就是‘独’,没有‘犬’旁就是‘蜀’;‘蜀’字写法是横目‘句’身,虫子钻进肚子里。”(臣松之看到各种版本中 “苟身” 有的写作 “句身”,认为既然说 “横目”,那么应该是 “句身” 才对。)张奉反问:“不该再说说你们吴国的‘吴’字吗?” 薛综立刻回应:“没有‘口’旁是‘天’,有‘口’旁是‘吴’;吴国君主统治万邦,这里是天子的都城。” 在场众人都欢笑起来,而张奉再也无话可说。他的思维敏捷、应对迅速,都像这样。(《江表传》记载:费祎出使吴国,朝见孙权时,公卿侍臣都在场。酒喝到兴头上,费祎和诸葛恪互相嘲讽辩驳,话题涉及吴、蜀两国。费祎问:“‘蜀’字怎么解释?” 诸葛恪说:“有‘水’旁是‘浊’,没有‘水’旁是‘蜀’;横目‘句’身,虫子钻进肚子里。” 费祎又问:“‘吴’字怎么解释?” 诸葛恪说:“没有‘口’旁是‘天’,有‘口’旁是‘吴’;下面面临沧海,是天子的都城。” 这和本传记载不同。)
吕岱从交州被召回朝廷后,薛综担心接替吕岱的人不称职,就上疏说:“从前帝舜南巡,在苍梧去世。秦始皇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可见这一地区归属中原王朝,由来已久。赵佗在番禺起兵,收服百越的首领,管辖范围直到珠官以南。汉武帝诛杀吕嘉后,开辟九郡,设置交址刺史来镇守监管。
交州山川遥远,习俗各不相同,语言差异很大,需要经过多次翻译才能沟通。当地百姓像禽兽一样,长幼没有分别,男子梳着椎形发髻、赤脚走路,穿衣是衣襟向左掩的蛮夷样式。地方官吏虽然设置了,却如同虚设。从那以后,朝廷多次迁徙中原的罪犯到这里杂居,让当地人逐渐学习写字,粗略懂得中原语言,使者往来交流,使他们看到礼仪教化。后来锡光担任交址太守,任延担任九真太守,才教当地人耕种犁田,让他们穿上衣帽鞋子;设置媒官,使他们开始懂得聘娶婚姻;建立学校,用儒家经义教导他们。从这以后四百多年,当地才有了几分文明气象。
我从前刚到交州时,珠崖郡除了州县官府主持的嫁娶,民间都要等到八月清查户口时,百姓集会的时候,男女自己互相看中,就结为夫妻,父母都不能阻止。交址郡的糜泠县、九真郡的都庞县,都有哥哥去世后弟弟娶嫂子的习俗,世代以此为惯例,地方官吏放任不管,无法禁止。日南郡的男女赤裸身体,也不觉得羞耻。从这些情况来看,当地百姓可以说是禽兽不如,只是长着人的脸面罢了。
然而交州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地势险要、瘴气有毒,容易发生叛乱,难以治理。朝廷对当地采取笼络控制的政策,显示威严让他们臣服,田户的租赋,仅取够用就行。朝廷看重的是从那里运来的珍宝,如明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等奇珍异宝,用来充实宫廷玩赏,不必依靠他们的赋税来补贴中原。但在九州之外的偏远地区,地方长官的选拔,大多不够精心考察。
汉朝时法律宽松,官吏大多放纵妄为,所以多次发生叛乱违法事件。珠崖郡的废除,就是因为地方长官看到当地人头发漂亮,就剃下来做假发。据我所见,南海人黄盖担任日南太守时,刚到任就因为供奉的物品不够丰盛,鞭打杀死主簿,结果被当地人赶走。九真太守儋萌为岳父周京举办宴会,邀请各级官吏参加,酒喝到兴头上,功曹番歆起身跳舞邀请周京一起跳,周京不肯起身,番歆还在强迫,儋萌发怒用杖击打番歆,番歆在郡内去世。番歆的弟弟番苗率领部众攻打太守府,用毒箭射中儋萌,儋萌最终死亡。交址太守士燮派兵征讨,最终也没能平定。
另外前刺史会稽人朱符,大多任用同乡虞褒、刘彦等人担任地方官吏,这些人侵害虐待百姓,强行向百姓征收赋税,一条黄鱼就要收稻谷一斛,百姓怨恨叛乱,山贼纷纷出现,攻打州郡。朱符逃到海上,颠沛流离而死。接着由南阳人张津接任,他和荆州牧刘表结怨,兵力薄弱而敌人强大,年年发动战事,将领们都厌烦不堪,任免留任由自己决定。张津稍加整顿,却缺乏威严武力,被人欺辱,最终被杀。后来由零陵人赖恭接任,他虽然是前辈、仁爱谨慎,却不懂时事。刘表又派长沙人吴巨担任苍梧太守,吴巨是个武夫,轻率强悍,不服从赖恭,两人互相怨恨,吴巨赶走赖恭,请求步骘前来治理。当时张津的旧部夷廖、钱博等人还很多,步骘逐一整治,纲纪才刚刚安定,却恰逢被召回朝廷。吕岱到任后,发生了士氏叛乱。朝廷军队南征,平定叛乱后,重新设置官吏,严明朝廷法度,威势传到万里之外,大小官吏都顺从教化。
由此说来,安定边境、安抚异族,确实需要合适的人才。州牧太守的职位,应当选用清廉能干的人,偏远地区的治理,关系到更多的祸福。现在交州虽然名义上大致平定,还有高凉郡的老牌贼寇;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边界尚未安定,贼寇盘踞作乱,成为逃亡叛贼的聚集地。如果吕岱不再南返,新刺史应当是精细周密的人,能整顿八郡,有谋略计策,能逐渐治理高凉郡的贼寇,朝廷要给予他权威宠信,借助形势,要求他做出成效,或许还能弥补恢复秩序。如果只是中等才能的人,仅能遵守常规法度,没有奇计妙策,那么各种邪恶就会日益滋长,长久之后会成为大祸害。所以国家的安危,在于任用的人才,不能不仔细考察。我私下担心朝廷忽视轻视交州官员的选拔,所以冒昧尽述愚见,以扩展陛下的思路。”
黄龙三年,建昌侯孙虑担任镇军大将军,驻守半州,任命薛综为长史,让他在外掌管各项事务,在内负责传授书籍学问。孙虑去世后,薛综入朝担任贼曹尚书,后来升任尚书仆射。当时公孙渊先投降吴国后来又反叛,孙权非常愤怒,想要亲自率军征讨。薛综上疏劝谏说:“帝王是天下万国的君主,是天下百姓命运所系的核心。所以帝王居住时,要设置重重宫门、敲击木梆来防备意外;出行时,要清理道路、按规定仪仗行进以彰显威严,这都是为了保全万无一失的福运,安定天下百姓的心。从前孔子痛恨时局动荡,曾托言要乘木筏漂洋过海,子路因此很高兴,孔子却以找不到合适人才为由拒绝了。汉元帝想乘坐楼船,薛广德请求自刎用鲜血染红车驾来劝阻。为什么呢?因为水火的危险极其可怕,不是帝王应该亲身涉险的。俗话说:‘家有千金的子弟,不坐在屋檐下(以防瓦片掉落)。’何况是拥有万乘兵车的帝王呢?现在辽东是个戎貊小国,没有坚固的城池,缺乏防御的办法,武器装备简陋粗钝,像犬羊一样没有像样的政令,前去征讨必定能擒获攻克,确实像陛下诏书里说的那样。但那里土地寒冷贫瘠,庄稼不能生长,百姓习惯骑马,迁移不定。他们突然听说大军到来,自己估量抵挡不住,就会像鸟受惊、兽害怕一样,长途奔逃,到时候连一个人影、一匹马都见不到,即使占领了空旷的土地,驻守也没有好处,这是不可亲征的第一个原因。加上还有浩瀚的大海,有当年成山航海的危难,海上航行没有规律,风浪难以避免,瞬间之间,人和船就可能遭遇不测。即使有尧舜那样的美德,智慧也无处施展;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力,力量也无法发挥,这是不可亲征的第二个原因。再加上上面有浓密的雾气弥漫,下面有咸湿的海水蒸腾,容易让人患上脚气病,还会互相传染,凡是在海上航行的人,很少有不患这种病的,这是不可亲征的第三个原因。上天降下神圣的您,显现祥瑞征兆,您应当趁着平定战乱的时机,让百姓和万物安康;吉祥的征兆一天天聚集,天下即将安定,叛逆的贼寇凶狠残暴,灭亡就在眼前。中原一旦平定,辽东自然会灭亡,只需拱手等待就行。现在却违背必然成功的谋划,去经历极度危险的阻隔,忽视九州的稳固,放纵一时的愤怒,这既不是国家的重要计策,也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事,这实在是群臣之所以全身心担忧、吃饭不香、睡觉不安的原因啊。希望陛下抑制雷霆般的威严,忍耐暴怒的情绪,遵循像乘车过桥一样的安稳方式,远离像踩在薄冰上一样的危险,那么臣子就能依赖福运,天下就非常幸运了。” 当时群臣也大多劝谏,孙权最终没有亲自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