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必须尽快搬入公主府!(1/1)

胡大老爷昔日远离田园,为躲避耕作,离家闯荡,终有所成。

然而,年岁渐长,他与众多富豪不约而同地爱上了种田与垂钓。

那些曾经的繁华场所,已然厌倦,力不从心。

于是,购置庄园,垂钓耕种,饲养牲畜,成了这群富人的新宠。

起初,胡大老爷对此不解。

但时至今日,他深有体会。

真真是闲暇至极!

即便身体康健,美女环绕,终日沉浸其中,也觉乏味。

于是,转而投身农耕,乐在其中。

只要不愚笨、不胡闹,遵循农耕之道,收成自是不成问题。

此刻的努力,必将换来硕果。

而这份耕耘,亦有无限可能。

若你倾心投入,施肥、灌溉、松土,每个环节都不懈怠,庄稼定会以丰收回馈。

同样的田地,同样的种子,你的用心与努力,会让你超越他人。

这种付出即得回报的满足感,无以言表。

近来,胡大老爷已深深沉醉于种植辣椒的乐趣之中,这对他而言,更是一种心灵的放松。

种植辣椒远比栽培土豆要讲究。

土豆与番薯皆易于照料、生命力顽强,远非辣椒这般娇嫩。

胡大老爷先在花盆中逐一育苗,随后择一阴日进行移栽。

他甚至用尺子精心测量每个移栽坑,以确保植株间的密度适宜。

明明只是满足口腹之欲的调料,胡大老爷却投入了比种土豆更专业、更细致的精力。

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

胡大老爷常去如诗、宛如的院子,但也不时回府查看辣椒。

他详细记录了从发芽、移栽到成活、生长的每一个过程。

看到植株上冒出的小青辣椒,他兴奋不已。

当番邦外交司的人来访求教时,胡大老爷竟未发脾气,反而耐心讲解,这让熟悉他性子的官吏们既惊讶又忐忑。

他们觉得胡大老爷讲得极好,但又担心他如此详尽地传授,是否别有用心。

官吏们听得心惊胆战,离开胡府时,彼此对视,皆汗流浃背,确认了自己的不安并非错觉。

在这种微妙的感觉下,胡大老爷的威慑力再次增强。

随着夏日炎炎,安庆公主的孕期渐长,地里的辣椒也由青转红,愈发鲜艳。

胡大老爷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日子,满心欢喜。

他精心挑选了数十个熟透的小辣椒,拿到厨房后,细致地将辣椒籽一一剔除。

接着,他亲自在一旁指导厨子如何处理,从用量到用法,讲解得极为详尽。

胡仁彬陪着安庆公主在府中漫步,目睹此景,先是惊讶,随即笑着对公主说:“今晚我们有口福了,爹又研发出新菜了!”

“我猜,原料八成是后院种的那些。”

“爹总说那是极佳的调料。”

“今晚就能见分晓了!”

“你最近胃口不佳,尝尝爹的新菜,说不定能多吃些。”

“你腹中的孩子,可全靠你呢!”

安庆公主诧异地看着胡仁彬:“真有那么神奇?公公在后院辛苦这么久,就为了吃的?”

胡仁彬大笑:“爹活得通透极了!他曾位高权重,与陛下情谊深厚,更是大明开国功臣。他这辈子,除了享受,还有什么更值得挂心的?我觉得这样挺好!”

尽管安庆公主早知公公如隐士般玩乐人生,但见他真的挽袖在厨子旁指点江山,还是略感不适。

胡大老爷见到小两口,好奇询问。得知公主因天气炎热和孕期反应食欲不振,他笑着摆手。

“安庆,稍后我让人备下酸辣汤予你。”

“此汤清新爽口,定能勾起你的食欲!”

安庆公主未及品尝,仅凭胡大老爷这份热忱,便已欠身致谢。

及至午膳时分,望见那碗色彩斑斓、酸香扑鼻的酸菜肉末汤,她不禁诧异。

哦,果然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是添了些名为辣椒之物。

可这汤的滋味,已然蜕变。

酸爽微酸的酸菜,搭配细腻肉末的鲜美,再辅以辣椒的点缀与调味。

嗯,虽是家常之汤,安庆公主却倍感惬意。

真是美味!

酸菜肉末汤,非珍稀佳肴。

然对某些人而言,炎夏之中,一碗此汤,几口酸菜,已是极致享受。

酸菜乃冬日胡大老爷精心筹备。

身为美食家,他岂会让家中酸菜如同贫寒之家那般粗制滥造?

选材上,他严挑细选,稍有瑕疵的白菜皆弃之不用。

腌菜陶缸、精盐乃至腌制所用高度酒,皆由专人精心筹备。

如此用心之下,酸菜品质上乘。

若非府中冬日备量充足,恐难以满足需求。

安庆公主昔日亦曾品尝。

但彼时她觉得酸菜略带酸涩,便不再食用。

此番情形迥异。

仅仅添了几丝辣意,整碗汤的风味便焕然一新。

舌尖上那轻轻一颤的辣,让整碗汤焕发新生。

胡大老爷关注的焦点,并非这酸辣汤,而是另一道佳肴——辣椒炒肉。

猪肉裹挟油光,与辣椒共舞于唇齿间,随后,他急忙舀起一大口米饭。

那香气,简直妙不可言!

安庆公主见胡大老爷吃得津津有味,也忍不住尝了一口。

这一尝,便欲罢不能。

辣椒炒肉,乃米饭良伴。

它不同于那些仅供品茗或单吃的菜肴,与米饭相配,方显其真味。

咸香的猪肉与香辣的辣椒交织,引人不由自主地多添一碗米饭。

刚咽下口中饭菜,那股鲜香又悄然回味,于是,筷子再次伸向盘中。

如此循环,一碗米饭悄然见底。

此时,一碗微凉的酸菜汤入口,哇,滋味无穷!

安庆公主或许是被美味吸引,又或许是被他人的吃相所诱惑。

总之,今日的菜肴,让她大快朵颐。

礼仪、姿态、风度,此刻皆抛之脑后。

她大口吃着,平日里一碗饭都难以吃完的她,今日三碗米饭下肚,还连喝了几碗汤才心满意足。

饭后,她打着饱嗝,意犹未尽地放下碗筷,略显羞涩。

“哈哈,安庆,无需拘泥小节!”

“家中用餐,何须在意那些繁文缛节!”

“吃得愉快,饱腹便是惬意!”

“你吃得高兴,老夫也甚感欣慰!”

“看来老夫种的辣椒没白费,厨房的人也没偷懒!”

“况且,你一人吃两人用,多吃点也无碍!”

胡大老爷真会安慰人。

这话一出,安庆公主觉得似乎真该多吃点。

当然,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她连忙转移话题。

“爹爹,这辣椒是你后院种的吗?”

“这调料真特别!”

胡大老爷点头应道。

“自然特别!”

“若非机缘巧合,老夫还真得不到这种子。”

“别看辣椒味道冲,但喜欢的人真爱不释手。”

“尤其冬日里,吃点辣椒,全身暖和。”

“吃得出汗也是常事。”

安庆公主闻言若有所思地点头。

“这辣椒,届时岂不是很抢手?”

胡大老爷望向安庆公主,笑道:“将来,这也是家里的一门生意。”

“过几年,别人家或许也会有,但初期,只有咱家能大规模种植,且吃法独特。”

“到时候,肯定能稳稳赚上一笔!”

安庆公主惊讶地看着公公。

没想到,公公种地也与众不同。

不过,提及未来,胡大老爷眉头一皱,忽然问道:

“对了,安庆,你那公主府建得怎样了?”

胡仁彬一直保持沉默,直至此刻,连忙答道:“父亲,大约还需十天半个月便能完全竣工。”

胡大老爷听后面露喜色。

“既然如此,你们现在就可以着手将一些必需品陆续搬过去了。”

“部分物品还是留在这里吧,方便你们日后偶尔回来探访。”

“嗯,你们尽早迁入公主府,也方便安庆安心养胎。”

“啊???”

即便是早已习惯父亲各种出其不意举动的胡仁彬,此刻也不禁由衷地发出惊叹。

安庆公主更是惊愕,难道公公这是要赶他们走?

更让她不解的是,方才公公还吩咐厨子为她准备可口菜肴调理身体,怎么转眼间就让他们搬离?

然而,胡大老爷一脸坦然。

“怎么了?”

“你们去公主府过二人世界,无需每日晨昏定省,可以自由安排生活。”

“这不是比在胡府与我这老头子同住自在得多?”

“所以,赶紧搬吧!”

“逢年过节回来探望一下,不就好了?”

“我身子硬朗得很,哪需要你们照顾,赶紧去过你们的小日子吧!”

胡大老爷的一席话让小两口一时语塞。

他们心中暗自思量,为何明明是被赶出府,却感觉胡大老爷是在真心为他们考虑。

胡大老爷描述的公主府里小两口安稳甜蜜的生活,似乎真的令人向往。

年轻人皆渴望有一片自由天地,能自主决断。

若无此能力尚能理解,但机会就在眼前,却说不想,岂不虚伪。

然而,他们未知晓,

真正渴求自由的,是久未在自家府邸尽情欢笑的胡大老爷!

胡仁彬与安庆公主此刻已不再顾虑是否被胡大老爷驱赶。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必须尽快搬入公主府!

那里才是他们能真正做主的地方。

在胡府,即便胡仁彬已成家立业,孩子也即将降生,他们仍被称作少爷和少奶奶。

无奈,此乃胡府,当家者非胡仁彬也。

这一点,安庆公主亦心有不甘。

在宫中无法自主,需严守规矩。

出宫嫁人,成为当家夫人,却依然不能自主,仍需守规。

如此出宫,岂不徒劳?

尽管胡大老爷对他们要求甚少,对安庆公主态度亦佳,但这二十出头的新婚夫妇,谁不渴望拥有私人空间?

况且,他们出身尊贵。

胡仁彬虽常被胡大老爷嫌弃,但他自幼享受奢华,结识的皆是大明顶级权贵子弟,接触的场合,也是常人难以触及。

自幼相识之人,乃是众多人梦寐以求却难以踏足门槛的勋贵之家——胡仁彬便是如此,安庆公主更不必细说。

身为老朱真正的嫡女,安庆公主在老朱与马皇后心中地位非凡,虽不及对朱标那般倾尽心血,却也备受宠爱。

这样的出身背景,使得这小两口所求自然不同于普通百姓。

普通人需为生计奔波,筹划家业;即便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也得考虑继承家业、处理家族内外事务。

而他们二人,却无需为这些琐事烦忧。

胡仁彬虽俸禄不高,但他身为鸿胪寺少卿有俸禄,作为皇室驸马亦有额外俸禄,加之身为胡府大少爷,每月还有固定的月钱,收入颇为可观。

安庆公主作为宗室子弟,既有食扈亦有皇室俸禄,且嫁妆中不乏商铺。加之胡大老爷赠予二人的商铺、庄子等,他们的收入已是顶尖水平。

更难得的是,他们生活开销不大,因此收入丰厚、住房无忧、事业有成。

对他们而言,除了享受美好生活,似乎已无所求。

而要过好日子,怎能没有自己的宅邸?

终究,胡府的掌权之事轮不到他们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