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推介会风波暗涌(1/1)
丁义珍把文件袋往公文包里一塞,手刚碰到车门把手,手机震了一下。
是孙连城发来的消息:“会场布置好了,投影仪试过三遍,备用电源也接上了。你放心讲。”
他回了个“好”,抬头看了眼县政府大楼前的横幅——“金山县绿色特产全球推介会”。红底白字,刚挂上去还不到两小时,边角已经被风吹得微微卷起。
会场设在县委礼堂,原本能坐三百人的地方,今天来了将近四百号人。
前排是本地企业代表和乡镇干部,后排坐着从北平、沪市、粤省赶来的客商,还有几个穿西装的外国人,据说是北欧采购团的联络人。
丁义珍走上台时,掌声挺响。他没急着说话,先把带来的两份文件摆在讲台上:授信函原件、航线确认书复印件。纸张压得平整,骑缝章清晰。
“先说三件事。”他声音不高,但全场都听清了,
“第一,三千万贷款,三点五息,五年期,华人华商银行已批。第二,甫光先生的光大集团船队两条远洋线,专供我县冻品干货出口,首航定在下月十五。第三,土地指标单列,七个工作日内办结,谁卡流程,我找谁谈话。”
底下嗡了一声。
他刚要继续,前排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举手:“丁县长,我是《投资前沿》的观察员,想确认下——这两份文件,是不是真的?毕竟网上有人说,这是‘画饼招商’。”
礼堂瞬间安静。
丁义珍没皱眉,也没反驳,只转头对县府办主任说:“老刘,电话接林耀东先生办公室,免提。”
老刘愣了半秒,赶紧掏手机。拨通后,丁义珍拿过听筒,直接对着全场扬声:“林总,我是丁义珍。今天推介会上,有人质疑咱们的贷款和航线是不是真的。您方便说两句吗?”
电话那头传来低沉声音:“贷款账户已开,资金三日内到账。航线备案号是HK-2025-0415,船名‘东方晨星’‘南海曙光’,随时可查。”
丁义珍把手机举高,让所有人都听见,然后放下,看向提问者:“现在还觉得是画饼吗?”
那人脸色变了变,勉强笑了笑:“佩服,佩服。”
丁义珍点头:“感谢质疑。说明大家在乎真假,这比盲目鼓掌强。”
他正要继续介绍招商指引,后排又站起来一个中年男人,穿深灰西装,胸前别着省外某商会的徽章。
“丁县长,我是赣南农产品联合会的王会长。”他语气和缓,“我特别欣赏你们敢想敢干。但我有个担心——你们县财政去年收入才八千多万,现在搞五年免税,财政垫付退税,钱从哪来?将来会不会转嫁到农民头上?”
这话一出,不少人点头。
丁义珍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笑了:“王会长关心基层负担,这份心我领了。但我想问一句——您上次来咱们县,是哪年?”
王会长一怔:“这……我去年路过一次。”
“哦,路过。”丁义珍转身打开投影,
“那您可能没进过村。我给您看个数——红星镇李家湾小学,去年通电改造,花了十二万七千块。这笔钱,县财政出的。今年我们还要修三条产业路,预算一千八百万,也是县里扛。”
他调出一张图表:“未来五年,按保守测算,红薯粉、干菌菇、腊肉出口,年产值能到十二亿,税收翻两番。免税是前五年,第六年开始收,税率比省里还低两个点。钱不是白免的,是要换企业落地、换就业、换农户增收。”
他顿了顿,点开一段视频——王老三蹲在地头,咧着嘴:“今年我家两亩红薯全签了订单,多挣八百,给娃买了双球鞋,耐克的。”
全场静了几秒,有人笑出声。
丁义珍关掉投影,看着王会长:“您说财政撑不住,我理解。但您要是真关心农民,下次别在会上问,直接去村里问问王老三,他愿不愿意用这双鞋换您一句‘政策危险’?”
王会长脸涨红,没再说话。
丁义珍正要继续,眼角忽然扫到一个细节——王会长坐下时,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台录音笔,轻轻按了下开关。
他不动声色,继续讲:“《产业招商指引》第三条,企业每带动一百户农户增收,奖励十万元。不是嘴上说说,是写进财政预算的。下周公示首批试点企业名单,欢迎监督。”
说到这儿,他故意停顿,目光扫过前排几个神情冷淡的面孔,最后落在王会长身边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身上——那人一直低着头,手里捏着一份材料,封面上印着“汉东省农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丁义珍心里咯噔一下。
这份报告,全县都没几份,怎么到了外省商会手里?
他嘴上继续讲政策,脑子里却飞快过了一遍:孙连城说过,省里有人盯上了金山县这块“试验田”。赵立春虽然退了,但他弟弟赵立冬还在京海当市长,手下那帮人,跟高启强的建材公司走得近。而高启强,又是高育良的侄子。
这些人,最怕的不是穷县翻身,而是怕一个县自己把路走通了——通了,就没人再信“没有关系办不成事”那一套了。
他讲完政策,宣布进入自由交流环节,刚走下台,就被几个客商围住问细节。他一边答,一边用余光留意王会长那桌。
只见鸭舌帽男人把那份报告悄悄推给王会长,两人低头说了几句,王会长点头,收进包里。
丁义珍假装没看见,转头对县招商办主任低声说:“待会散场,你去查一下,这两人住哪家酒店,什么车牌,跟谁联系过电话。”
主任一愣:“要不要现在拦?”
“别。”丁义珍摇头,“让他们走。但记住——他们带走的每一张纸,都要记清楚。”
他走到礼堂后门,推开一条缝,外面停着两辆外地牌照的商务车,车窗贴膜很深。其中一辆的后备箱刚关上,隐约露出半截文件箱的边角。
他掏出手机,拨通甫光船队的值班室:“老陈,帮我查一下,最近有没有北欧采购团的预订单被撤?尤其是冻品方向的。”
电话那头说:“有,芬兰一家商社昨天临时取消了五十吨干菌菇的意向,理由是‘供应链风险评估’。”
丁义珍挂了电话,站在门口没动。
风吹得横幅哗哗响,那句“全球推介会”被吹得扭曲变形,像在笑。
他正想着,手机又震了。是陈书婷发来的照片——她抱着孩子,站在协和医院的窗边,阳光洒在脸上。配文只有一句:“他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是‘爸,你回来了’。”
丁义珍低头看着,嘴角刚扬起,抬头时正看见王会长从礼堂侧门快步走出,上了一辆商务车。
车没立刻开走,而是停在原地,鸭舌帽男人下车,绕到驾驶座旁,跟司机说了几句,司机点点头,掏出手机拨了个号。
丁义珍把手机揣回兜里,大步走过去,站在车头前两米处。
司机看见他,手一抖,手机差点掉地上。
丁义珍笑了笑:“各位远道而来,辛苦了。下次再来,我请你们吃金山县的红薯粉——保证不是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