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初掌大权谋发展(1/1)
丁义珍挂完电话,办公室主任刚走,他便起身去了会议室。
门推开时,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乡镇长,有人低头看手机,有人翻笔记本,没人抬头。
他没说话,把U盘插进投影仪,按了播放。
屏幕亮起,画面晃了两下,出现一片临时工棚。镜头有些抖,是用手机拍的。
一个中年女人坐在床沿,手里捏着张照片,声音哑得像砂纸磨铁:“他走那天说,干完这程就带我去看海……结果人没了,连个全尸都没留下。”
屋里一下子静了。
后排有个胖乎乎的镇长清了清嗓子:“丁县长,这事儿……我们也难办。达康县长在的时候,都是先保进度,出了事上面兜着。现在停工,上面没说法,我们也不好擅自发钱。”
丁义珍关掉视频,走到主位前站定:“易书记,李县长调走了,我是现在管事的。上面没说法,我就给个说法。”
他掏出笔记本,翻开一页:“从今天起,成立临时安置组,副县长牵头,三天内把全县参与环线工程的务工家庭情况摸清。中暑、工伤的,家属补助三天内到账;医药费没报的,财政局特批通道,一周内清零。谁卡着不办,我亲自找他谈。”
没人接话。
丁义珍扫了一圈:“还有问题?”
角落里一个戴眼镜的镇长举手:“丁县长,资金从哪儿出?县财政现在冻结着,连公务用车的油费都批不下来。”
“财政冻结,不等于不能特事特办。”丁义珍看着他,“你镇上有多少工人受影响?”
“三十七户,其中五户家属在医院。”
“记下来,下午三点前,把名单和医疗单据送上来。我批。”
有人低声嘀咕:“这不合规……”
丁义珍听见了,没生气,反而笑了笑:“合规?易学习同志干了十年,每笔钱都合规,结果呢?人走了,锅留下。咱们换个活法——人比路重要,活人比死规矩重要。”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有人开始记笔记。
会散了,丁义珍没回办公室,拐去档案室。铁柜还开着,他蹲下身,把那本《基层治理手记》抽出来,翻到中间一页。上面写着:“三不批:无安全预案不批,无村民签字不批,无第三方监理不批。”字迹潦草,但一笔一划都用力。
他合上本子,回办公室召开了第二个会——政府班子内部碰头会。
五位副县长加上办公室主任全到了。李达康的老秘书还坐在角落,手里捧着一叠文件,准备按老规矩收走送“原线”。
丁义珍当着所有人面说:“从今天起,所有文件,先送我桌。谁再搞两套流程,我不说你,但下次提拔,别怪我没提醒。”
老秘书脸一红,没吭声。
丁义珍翻开县里项目台账,指着几项停摆工程:“这些项目,过去是一个人说了算。现在不行。我提议成立项目合规审查小组,常务副县长牵头,纪委、村民代表、第三方监理四方到场,签字才能开工。谁跳过这程序,出了事,责任倒查。”
财政局副局长举手:“丁县长,这流程太慢,影响效率。”
“效率?”丁义珍反问,“环线工程快不快?结果呢?一条路没修完,三条人命没了。咱们慢点,但得走得稳。”
会开到一半,招商局长递了张纸条。丁义珍看了眼,皱眉,又展开细看。
散会后,他把人留下:“你刚才说,华南建材集团去年考察过咱们县?”
“是。”局长点头,“当时他们想建一个新型建材产业园,配套高铁项目。后来因为金融环境变化,项目搁置了。”
丁义珍想起什么,拨通陈书婷电话。
“你还记得去年整理的那批商会名单吗?有没有一家叫‘南粤新材’的?”
“有,负责人姓周,叫周振邦。你找他干嘛?”
“聊聊。”
挂了电话,他翻出那份名单,找到号码,没通过秘书,直接拨了出去。
“喂,您好,请问是南粤新材的周总吗?我是金山县的丁义珍。”
对方愣了一下:“丁县长?久仰。”
“不搞虚的。”丁义珍开门见山,“我知道你们去年来过,项目没落地,是时机问题。现在我们县环线工程暂停,但土地、劳动力、政策支持都在。我想问问,如果你们有兴趣重启考察,我们三天内能完成用地初勘、环保预审、用工对接。您看,下周有没有空?”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丁县长,实话讲,我们有点担心风评。你们这事故上了省里通报,投资者都在观望。”
“我理解。”丁义珍语气没变,“但我想说一句——路可以慢修,但人不能寒心。我们正在重建制度,确保不会再有‘牺牲一两个没关系’这种话出现在决策层。您来一趟,不签约,不谈钱,就看看我们是不是动真格的。”
又是一阵沉默。
“行。”周振邦终于开口,“我派个团队,下周二到。如果你们真能在三天内走完初审流程,我们考虑把西南布局的第一站放在你们县。”
“一言为定。”
电话挂断,丁义珍靠在椅背上,盯着天花板。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那份红头文件上。他伸手把它拿起来,翻到最后一页,撕下印有“易学习同志负主要领导责任”的那一页,折了两下,塞进抽屉。
然后他打开新笔记本,写下第一行字:
“重建,从第一个电话开始。”
写完,他起身走到窗前。远处工地依旧静默,塔吊停在半空。但山脚下,几辆印着“环保监测”的皮卡正驶入施工区,车顶天线晃着。
他掏出手机,给祁同伟发了条消息:“安排两台无人机,明天上午八点,环线全线航拍。我要知道每一寸土地的真实状况。”
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动桌上那份新拟的《县政府工作专班分工表》。他伸手压住纸角,目光落在“项目合规审查小组”那一栏。
笔尖在纸上轻轻点了两下。
然后他拿起座机,拨通办公室主任:“通知各乡镇,后天开安置进展汇报会。谁报假数据,当场免职。”
电话打完,他拉开抽屉,把U盘放进去,锁上。
钥匙转了两圈。
他转身走向门口,手搭上门把时,手机又震了一下。
低头一看,是周叔发来的消息:“华人华商银行金山县分行刚批了一笔五百万元应急周转金,用途——村民医疗补助。”
丁义珍没回,把手机倒扣在掌心。
走廊灯光打在他肩上,影子拉得很长。
他推开门,脚步沉稳地走出去。
楼梯拐角处,一个年轻科员抱着文件匆匆上来,差点撞上。
“对不起丁县长!”
丁义珍摆摆手:“急什么?”
“安置组要的台账,财政局刚批,我得赶紧送过去。”
丁义珍点点头:“送完去人事科报到,我要重组专班,缺人。”
科员一愣:“我?可我才来半年……”
“正因为年轻,才不怕改规矩。”丁义珍笑了笑,“去吧,就说是我说的。”
科员跑下楼,丁义珍继续往上走。
顶层会议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争执声。
他推门进去。
两个副局长正在吵——一个说安置款不能乱发,一个说再拖下去要出事。
丁义珍走到主位,把笔记本往桌上一放。
“从今天起,安置款发放标准由县政府统一制定,财政局配合,纪委监督。明天上午十点,我要看到草案。”
没人再吵。
他坐下,打开笔记本,翻到空白页。
提笔写下:
“制度可以慢,但不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