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原来你也在这条路上(1/1)
林宇是被晨露打湿的草叶蹭醒的。
他蜷在共忆堂的土墙根,后颈沾着夜露的凉,睫毛上还凝着星子似的水珠。
迷迷糊糊要抬手揉眼睛时,余光瞥见几步外的陶罐——那只总装着炭灰和断命者故事的粗陶罐子,此刻投下的影子里多了道人形。
他僵住了。
晨光正漫过山岗,将裴琰的轮廓镀成淡金色。
少年背对着他,膝盖蜷起抵着陶罐,左手攥着半枚青白玉佩,指节泛白;右手摊开的,竟是昨夜赵十三画的七世炭画。
画角被夜风吹得掀起,露出民国歌女那团被泪晕开的珠花。
林宇喉结动了动,想起昨夜山岗上那个静默的影子。
原来裴琰没走,他在这儿守了整宿。
他想出声,又怕惊了这层薄如蝉翼的平静。
目光扫过营地——玄音正蹲在篝火旁添柴,火苗映得她发梢发亮。
林宇用指节轻叩了两下土墙,玄音抬头,对上他的眼神,立刻心领神会。
她放下柴枝,像片云似的飘过来,素色裙角扫过草尖,连露珠都没震落一颗。
裴琰听见脚步声时,玄音已经站在他身侧半尺处。
他没回头,只是低声呢喃,声音像被揉皱的纸:“父亲说规则不可违……可你们连命都能改。”
玄音没接话。
她席地坐下,从腰间解下骨笛。
笛身是用往生蝶的翅骨磨成的,晨光里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
她指尖抚过笛孔,吹的却是段轻快的摇篮曲——调子甜得像浸了蜜,尾音却带着点旧旧的沙哑,像老茶碗底的裂纹。
裴琰的肩膀突然抖了一下。
他猛地转头,眼眶红得像浸了血:“这是我娘……她教我的。”
“她最后唱着这个哄你睡的。”玄音的声音轻得像落在笛孔上的风,“你五岁那年发高热,她在床头守了三天三夜。你烧得说胡话,抓着她的袖口喊‘娘别走’,她就一直唱这个。”
裴琰的嘴唇抿成一条线。
林宇看见他攥着玉佩的手在抖,指缝里渗出淡红的血——那玉佩边缘锋利,怕是扎进肉里了。
“我不是来投诚的。”裴琰突然说,声音像裂开的瓷片,“我是来问一个问题。”
“问吧。”
墨离的声音从另一侧传来。
林宇这才发现,不知何时他已经站在篝火边,命门玉佩在胸前晃着,映出两点冷光。
裴琰盯着那玉佩,喉结动了动:“你们真的不怕旧体系报复吗?我见过他们怎么对付叛徒——李叔的舌头被拔了挂在城门,张婶的命绳被一寸寸抽走,疼得她撞墙……”他突然哽住,“我见过的。”
墨离没说话。
他伸手摘下玉佩,指腹最后一次抚过上面的云纹——那是命门弟子的印记,跟他血脉里的刻痕一样深。
然后他站起身,走到篝火旁,手一松。
玉佩“叮”的一声落进火里。
“我怕。”墨离蹲下来,盯着跳跃的火苗,“我怕他们来烧共忆堂,怕他们抽走孩子们的命绳,怕有天早上醒来,你们的脸都变成模糊的影子。”他转头看向营地另一侧——沈知微正蹲在地上,握着个小娃的手教画画。
小娃的手腕上沾着炭灰,画纸被揉得皱巴巴,歪歪扭扭的线条却像春天的藤蔓,爬得满纸都是。
“但我更怕继续骗自己。”墨离的声音低下去,“我以前总说‘规则是为了保护’,可沈知微告诉我,她十三岁那年因为命纹不够完美,被关在暗房里抄了三个月《命典》。她现在敢画歪的线了——这才是活人的样子。”
裴琰的目光追着沈知微和小娃。
那孩子突然笑出了声,把画纸举得老高,纸角被风掀起,露出歪歪扭扭的太阳。
“喝点热的吧。”
楚婉君的声音像片落在心尖上的羽毛。
她不知何时端来一碗热汤,青瓷碗沿还沾着几点米油。
裴琰抬头,正撞进她的眼睛——那双眼从前盛着闽越王宫的血与火,现在却像口养着锦鲤的清潭。
“我曾为了王位囚父驱兄。”楚婉君在他身边坐下,汤碗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眉峰,“那时我以为最可怕的是失去权力,后来国灭了,我跪在废墟里,才发现最可怕的是——没有人愿意骂我一句‘你错了’。”她把汤碗塞进裴琰手里,“你现在站的地方,是我赎罪开始的地方。这些人不是天生勇敢,是选择一次次面对自己的错。”
裴琰低头看汤碗。
热气熏得他眼眶发酸,模糊中看见自己的倒影——跟父亲书房里那幅画像里的少年重叠了。
画像里的他穿着命门的玄色衣,眉眼冷得像块玉;现在他额发沾着晨露,手背上还留着昨夜握炭笔的痕迹。
“你不欠旧命门什么。”林宇终于开口。
他不知何时走到了近前,晨光里能看见他眼底的血丝,“你只欠你自己一个答案。”他指向陶罐,“这里面有十七个断命者的故事,三百二十一名旧遗民的名字,还有我快忘光的七世记忆——它们都不完美,但都在努力活着。你要不要也留下一笔?”
裴琰盯着陶罐。
罐身新刻的“记得我”三个字还带着刀刻的毛边,像道未愈的伤口。
他伸手摸了摸怀里的炭笔——是赵十三昨天塞给他的,说“想画什么就画”。
他蹲下来,炭笔尖抵着罐底。
墨离的玉佩还在火里烧,偶尔发出“噼啪”的轻响;沈知微的笑声飘过来,混着小娃含糊的“再画一个”;玄音的摇篮曲没停,像条温柔的河。
最后他写了两个字:“怕黑”。
字迹歪歪扭扭,炭粉簌簌落在罐底,混着旧年的故事灰。
当日午后,裴琰主动带众人前往灰檐坞北侧的废弃祠堂。
他走在最前面,玄色衣摆扫过齐膝的荒草,腰后别着从篝火里捡出的半块玉佩——已经烧得发黑,却还攥得死紧。
林宇落在队伍中间,目光有意无意扫过裴琰的手腕。
少年抬手拨开挡路的荆棘时,内侧露出一道新鲜划痕,血珠还没完全凝住。
划痕的形状……林宇心头一震——竟与陶罐边缘“记得我”三个字的笔锋分毫不差!
他脚步顿了顿。
裴琰像有所察觉,转身时嘴角微扬,眼底却浮起层薄雾,仿佛在说:“你看,我早知道你会发现。”
林宇盯着那道划痕,晨露打湿的草叶在脚边沙沙作响。
他突然想起昨夜赵十三说的“被人记得,比活着更重要”,又想起裴琰写在罐底的“怕黑”——那不是忏悔,是坦白。
真正的反转,或许从来不在某个秘密据点,而在这些同行之人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