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将下一回相见时间约好,上门时才不会觉得冒昧(1/1)

“师兄。”

林岁康行至许或身后,轻声唤他。

许或侧身,看向林岁康。

“何事?”

“师兄,康想请您帮个忙。”

林岁康上前两步,放低了声音道:“劳烦师兄帮我查查顾家与顾春湖如何。”

许或这才将目光从顾春湖与林岁安二人身上扫过。

见二人言笑晏晏,又将目光收回。

“好。”许或应了下来。

他扫了眼靠着树吊儿郎当的白术,又看了眼守着烤鸡,时不时加些柴火的白七。

白术想是揣摩出了几分他的心思,叫他去查,报上来的恐会歪曲一二,叫人难以分辨。

便叫白七去吧。

“我叫白七去查,届时,叫他告知与你。”

他也想看看,顾家与顾春湖到底如何。

“多谢师兄。”林岁康拱了拱手。

既然阿姐喜欢,他也不好冒然上去阻拦。

阿姐迟早要嫁人,他便帮阿姐查查这顾家与顾三郎到底好不好吧。

若是白七查了说好,阿姐也倾心于他,他也不是不能叫顾春湖一声姐夫。

只是阿姐才归家一个多月,一家子好不容易骨肉团聚,天伦之乐都没享够,便有男子凑到自己阿姐身边,妄想将自己姐姐娶走,谁瞧了乐意?

林岁康即便心知女子终究会嫁人,但他心中总有些不爽快。

他知道,这人即便不是顾春湖,换做旁人,管他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时候出现在自己阿姐身边,他都不爽快。

林岁康收敛了自己的心思,他痛不痛快不重要,重要的是顾春湖是否真心对待他阿姐,是否是个有责任有担当之人。

他阿姐可以不要最好的人,但求一颗事事偏向她心。

这顾春湖,且行且看罢。

时近黄昏,一众人才慢悠悠往京都城去。

入了城门,林改与春鸢带着孩子率先离去。

许或骑在马上,看着在城门口满脸不舍的顾春湖。

“岁安妹妹,我......我得空了能上你家去寻你么?”

顾春湖站在林岁安马车窗外,依依不舍地看着林岁安。

今日他十分高兴,只是明日又要开始当差,或许好几天都不能再见到林姑娘。

此刻他先将下一回相见时间约好,上门时才不会觉得冒昧。

林岁安轻轻点头。

与顾春湖在一起,很松快,她不介意顾春湖上门来寻她。

见林岁安点头,顾春湖眸子都亮了两分。

“好,最多十日,或是我得空便来寻你。”

“嗯。”林岁安轻声道。

“那......那我......”顾春湖想说,那我送你归家。

只是他们才头一日相见,若送岁安妹妹归家,定然会瞧见岁安妹妹的爹娘。

他什么也没准备。

若要上门,怎能空着手。

“那我便先家去了。”顾春湖终是觉得不妥,转了话音,拱手告辞。

“好,天色晚了,顾三哥快回家吧。”

林岁安掀着马车帘子,眼中带着笑意,瞧着一与她说话便脸红的男子,轻轻挥了挥手。

顾春湖又与许或等人辞别,便翻身上马,兴奋地打马离去。

“公子,您瞧顾副都知那得意的样儿。切~谁还没个媳妇儿似的。”

白术对着打马而去的顾春湖,忍不住轻哼一声道。

许或冷眼看他。

瞧见许或看着他的眸子实在冰冷,白术忙找补道:“呵~呵呵~公子您别误会,属下没有炫耀自家婆娘的意思。”

“明日,你带着人去辽州查看灾情,等灾情平定了再回来。”许或唇角微勾,冷声开口。

今日,他容忍白术很多次了。

“啊?”白术一声哀嚎,“不是,公子,辽州山高路远,灾情又重,此去长则大半年,少则三五月。公子,我才刚成婚不足一月啊,年上初二我还要陪着夫人回娘家......”

“你既已成婚,便要想着给你夫人挣个好前程。等灾情稳定,自有你的功劳。”

许或冷眼看着他,说出的话立即便叫白术闭了嘴。

前去辽州监督赈灾虽艰苦,但不得不说这是一门好差事。此去归来,自己升官不说,说不得还能给自家夫人请个诰命。暂时分离,也不是不能忍耐。

许或策马走到林岁安马车前。

“林姑娘,许某也告辞了。”

“今日多谢许公子的野物,许公子慢走。”

林岁安依旧笑着挥了挥手。

今日许公子狩了许多野物,她得了两只大雁、一只野鸡、一只野兔。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该要对许公子客气些才是。

许或抿了抿唇,终是策马离去。

林岁安回到家中,将顾春湖之事与林定山和张慧娘说了。

张慧娘与林定山相视一眼,二人只说知道了,叫下回顾春湖上门时提前告知他们,他俩也好瞧瞧。

林岁安点头,记下此事。

张成业在京都的铺子开了起来,生意还算不错。

他与赵兴昌在京都待了一月有余,趁着河水还没冻上,便赶着回了景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岁安又过上了日日泡在作坊里的日子。

她上次送去给红藤的货没几日便售卖一空,区区二百条珠串儿,在偌大的京都城中连水花都没溅起。

当即,她又送了五百条珠串过去。

红藤说,那些贵女瞧着新鲜,出手又阔绰。那五百条,也快见底了。

销路好,林岁安便让作坊加大了生产。

连着结了两次货款,林岁安看着小箱子里满满一箱子银元宝,躺在床上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儿。

有人脉,有销路,再加上新鲜的东西,赚钱果然容易。

瞧瞧,两批货款结下来,便比她在侯府当牛做马十来年的月例银子还多。

她在侯府十几年,算下来月例银子也不过二三百两。

而这两次结下的货款,除去成本,就赚了三百多两。

她作为供货商,赚得并不多。

那些宝石珍珠、金珠银珠成本虽高,但一条普通的珠串儿,只要不用十分珍贵的宝石,在七宝阁那样的银楼售价都在三五两银钱左右。

刨去成本,她只赚三五百文。

那些个用料更珍贵的,售价自然更高,林岁安赚得自然也多一些。

大头,自是叫老夫人的铺子赚了去。

不过这些银钱,她还要分红藤,不,分满姐儿三成。

即便如此,她到手也有二百多两。

如此下去,她很快就能成为小富婆。

等她有了足够的银钱,她便将作坊扩大。

她家还有一条现成的销路。

并不是只有京都城才有贵女、贵夫人,恒国哪座州府没有权贵,没有富商。

她做的这些东西,能在京都城盛行。以后,便可以随着舅舅的商队,走出京都,去往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