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上门说亲(1/1)
张慧娘客气地请赵嫂子坐了,又叫李妈妈上了茶水。
赵嫂子刚坐下,便将手上提着的糕点干果放下,笑着将来意讲了。
“林老弟,张妹子,今儿我来,是给你家带来一桩大喜事儿。”
赵嫂子声音高昂,脸上笑得起了褶子。
林定山和张慧娘相视一眼,有些摸不着头脑,她家前几日刚办完喜事。
安儿归家,康儿考中举人,这都是大喜的事儿。
今日这赵嫂子上门,又说有什么喜事儿,她家还有喜事儿?
两人心中疑惑,却见赵嫂子往院子里和东西厢房张望了两眼,除了院子里洒扫的一个婆子,并未见旁人。
便问道:“你家几个孩子呢?”
“孩子们都在忙着自己个儿的事儿,赵嫂子你有什么事儿便说吧。”张慧娘笑了笑,并未打算叫孩子们来见客。
瞧见张慧娘并不叫几个孩子出来,赵嫂子也不勉强。
儿女的婚姻大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与林定山和张慧娘说了,只要二人同意,林大姑娘还能违背爹娘不成?
思及此,赵嫂子便道:“前个儿见了你家大姑娘,那模样气度,咱们平芜巷就没有能比得过的。当时也是我眼拙嘴快,不知道具体情况,便胡说一通,林老弟和张妹子可不要与我见了气。”
见赵嫂子如此说,张慧娘也不好再计较什么,只好笑着道:“不是什么大事儿,赵嫂子无需放在心上,过了便过去了。”
赵嫂子端起茶盏喝了口茶,语气显得熟络了些。
“你呀,不生我气就好。”
说罢,从衣襟里摸出帕子抹了抹嘴,又继续道。
“我今儿来,可是又一桩喜事。前个儿你家大姑娘归家,瞧着你家大姑娘年岁,早到了该说亲的时候。我娘家你们知道吧?我娘家是京都本地人,家中在京都还有一间杂货铺子,五十亩良田,在京都城中也吃喝不愁。”
说到这儿,林定山和张慧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是想给安儿说亲?
安儿归家才几日?
虽说安儿确实已经到了成婚的年岁,但闺女与他们骨肉分离十几年,她们还想多留闺女些时日。亲事先慢慢相看,只要定下来,便不急于一时。
林定山与张慧娘也没给儿女张罗过婚事,在景州府时,倒是有人上门儿来给喜儿提过亲,不过那时喜儿才刚及笄,也就一两家上门儿来说亲。
当时也想着一家子就要上京都,将喜儿一人留在景州,天高路远,娘家一个可照应的人都没有,说不得姑娘被人欺负死了,她们都不知道,便都直接拒了。
“你娘家的事儿还是听说了一些。”张慧娘不自然地笑了笑。
既然赵嫂子提起她家娘家,不会是要说她娘家的子侄吧?
若真是她娘家的侄子,张慧娘还真就知道些。
“是吧, 我娘家那侄子,今年二十有六,与你家姑娘年岁正相当。我娘家家境也好,你家大姑娘嫁过去,可就是享福的命......”
赵嫂子还没说完,林定山便端起茶盏。
“赵嫂子还是请回吧。”
“啊?”
赵嫂子还没将娘家和娘家侄子的好话说完,这林家老弟怎么就端茶送客?
“林老弟你先别急啊,我娘家你们既然知道些,还有什么好挑的?我们是京都本地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你要知道,我们这样本地的京都人,一般都不会娶外来的媳妇儿。我侄子那么好的条件,可是打着灯笼都难寻......”
“你侄子是什么好条件?又离着不远,你娘家那点儿破事儿谁还不知道?”张慧娘忽地拍案而起。
“今儿让你进门儿,原本是客气。也不回家叫你那侄子撒泡尿照照自己。二十有六,成日里游手好闲,据说还爱打媳妇儿。你侄子前头那个媳妇儿,便是受不了你侄子时常殴打,自己个儿跳进死了吧。就这样的货色,还敢拿到我家来说。”
瞧见张慧娘满脸怒容,赵嫂子忙解释。
“张妹子你先别生气,此事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事儿,也不能完全怪我娘家侄子。他前头那个媳妇儿好吃懒做,在家公婆照顾不好,在外铺子也管不明白。且成婚三年,连个蛋也下不出来,我侄子不过是实在看不下去,才打了她两下,哪知道她小性儿便跳了井。”
“还狡辩呢?你娘家那点事儿这附近谁不知道?你以为我家来京都时间短,便能糊弄过去?想将我家姑娘往火坑里推,没门儿?今儿给赵嫂子你体面,赶紧自己走。”张慧娘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当她新来的,在这片儿没人脉似的,秦姐姐在京都住了多少年?
与她交好的那些婶子、媳妇儿又在这儿住了多少年?
还能有她不知道的?
赵嫂子提着礼,喜笑颜开地上门儿,又是致歉,又是说亲。
她觉得已经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给林家给足了面子。
谁知道林家夫妇竟然不知好歹。
“张妹子,你也要知道。不管你家大姑娘长得再好,身家再富裕,先前终究是做过奴婢,是奴籍。若不是听说你家大姑娘先前是在平宁侯府当差,自己个儿有些本事,我那侄儿还不同意呢。我娘家那样的条件,好些姑娘争抢着想嫁,不过是我娘家嫂子侄子瞧不上罢了。你家大姑娘一个奴婢出身的,还妄想嫁什么高门大户不成?”
见张慧娘和林定山翻脸,赵嫂子也拉下脸来。
她好说歹说不听,也别怪她戳破她姑娘的过往。
一个丫鬟出身的,谁稀罕!
见赵嫂子不肯走,还赖在那儿继续说。听她说的,是瞧着她大闺女长得好,身家丰厚,他那鳏夫侄儿才同意?
瞧这样子,还打上她姑娘嫁妆的主意?
真是算得明明白白。
见赵嫂子越说越难听,张慧娘怒火中烧。
骂她可以,骂她闺女不成!
“吴妈妈,把你的大扫帚给我。”
张慧娘冲着院子里做洒扫的婆子吼了一嗓子。
“哎!”吴妈妈利索地应了,拿着最大的大扫帚就跑了过来。
赵嫂子见状,哪里还敢留,抓起自己带来的礼,拔腿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