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意外来客(2/1)

待林岁安将自己的东西收拾妥当,外面又有喧闹声传来。

张慧娘忙迎出去,没想到来人竟是白夫人夫妇。

白夫人身旁还跟着个脸生的,瞧着气度不凡的青年男子。

“慧娘。”瞧见张慧娘出来,白夫人迎了上来。

“白姐姐,万老板。“

张慧娘握着白夫人的手,又与一旁白夫人的夫君打了招呼。

“前个儿给你们递了帖子,你们家管事说你们去了曹州查铺子,归期未定。原以为你们来不了,还颇为遗憾……”

不等张慧娘说完,白夫人便道:“我们昨夜才归家,管事的说你们今儿宴客。昨儿时辰太晚,便没有派人来与你们说我们已经回来。今儿一早便打算来了,谁知我大外甥得知我与他姨父归家,一早便来探望,耽搁了些时辰。他呀,叫许或,在翰林院任职,今日特意告了假。得知你家有喜事儿,他与余大哥是同僚,也有些往来,便想着,也来拜访一二。咱们这会儿赶来,不算晚吧。”

白夫人说罢,又与许或介绍张慧娘。

“或儿,这是你张姨。”

白夫人说完,许或便拱了拱手,颇为有礼地说了声:“张姨,叨扰。”

张慧娘本就觉得他气度不凡,这会子知道他还是个当官儿的,却给她行礼,忙摆手道:“不叨扰,不叨扰,欢迎欢迎。你们来得正合适,时辰还早呢,快请进。”

张慧娘热情地将白夫人几人请进去。

听见来客,林岁安与林岁喜总不好在屋子里躲着,都出来见客。

“白姨,万叔,你们来了。”林岁安两姊妹自是认识二人。

“安儿,恭喜你归家,一家骨肉团聚。”

白夫人将手上的小盒子递过去。

林岁安将那盒子收下,笑着同白夫人致谢。

“多谢白姨,那我便不客气了。白姨快去正屋歇息片刻,干爹干娘也在里面儿呢。”

“好。”白夫人点点头,便与万老板往里去。

瞧见白夫人身后跟着的许或,林岁安有些惊讶。

“许公子?”

“是在下,安儿姑娘安好。听说安儿姑娘现在已经放籍归家,或应当改称你林大姑娘才是。今日不请自来,多有叨扰。”

话虽如此,许或却神情自然,丝毫没有冒然叨扰的歉意。

还不等林岁安答话,便瞧见林岁康一脸惊讶地跑了过来。

“白夫子,您怎么在这?白夫子,我考上了嵩阳书院。可是我在书院中打听了许久,都没人认识您,我还以为以后再见不到您了。”

林岁康站在许或身前,滔滔不绝地说着。

“阿弟,你与许公子如何认识?他是白夫子?”林岁安问。

“阿姐,他便是我在信中与你说起的白夫子。在灵渠县书院时常指点我的白夫子。”

林岁康不似往日的沉稳,瞧着许或的目光中满是高兴与敬慕。

“多谢许公子教导我弟弟。”林岁安福了福身。

林岁喜还不清楚几人如何认识,听见这便是弟弟时常说起的白夫子,便也跟着阿姐一起行礼。

“那时在下出门游历,便用了生母的姓。 偶然路过灵渠县,一时兴起,便在那小书院中做了一年夫子。康儿颇有天赋,听说你已经考上了举人,恭喜。”

许或将当年的事儿稍做解释。

“原来是这样,难怪我在书院中并未打听到夫子您。康能考上举人,也是源自夫子您悉心教导。”

林岁康也未因许或隐瞒了真实姓名有什么不满,反而以为当年夫子隐姓埋名定然是事出有因。

许或点点头,他今日来得匆忙,原本并未准备贺礼。只在来林家的路上时,在一家铺子里瞧见个有趣儿的小玩意儿,便买了下来。

看了看林岁安与林岁康,许或从袖子里摸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林岁安。

“恭喜林大姑娘归家,也恭喜康儿得中举人,这是给林大姑娘的贺礼。”

林岁安并未接,只道:“刚刚白姨已经给过了,况且我还没谢许公子之前在扶云山救了我,怎好收你的礼。”

“都是小事,不足挂齿。这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来的路上听姨母说你放籍归家,便顺手买的。”许或又将盒子往前递了递。

顺手买的呀,“那......那好吧,便多谢许公子了。”

林岁安接过那小盒子。

许或一转眼,便瞧见林岁康正期待地看着他。

“咳。”许或轻咳了一声儿。

“你的贺礼今日不能给你,等我下回休沐,我来接你,带你去见见我的老师。”

见林岁康神情有些落寞,又道:“我的老师是嵩阳书院的山长。”

“程山长,程大儒?”林岁康眼中倏然露出惊喜。

“是。”

见许或轻轻点头,林岁康眼中欣喜更更盛。

据说程山长现在只是担着山长的名头,书院现在由监院管着,程山长很少露面。

程山长不仅仅是嵩阳书院的山长,还是恒国颇具盛名的大儒。

嵩阳书院的学子谁不想得到程山长的垂青,即便是不收做弟子,偶尔指点一二,也会受益颇多。

没想到夫子竟然是程山长的弟子。

“好,多谢夫子。”林岁康忙躬身行礼。

“现在我已经不是你的夫子,你可不必再叫我夫子。且你的夫子姓白,我叫许或,你可以称呼我......”

许或思索了片刻。

“既然我姨母与你娘亲是好友,你们唤我姨母白姨,便叫我许大哥吧。”

许或话音刚落,便见余书恒窜了出来。

“许大哥,你来了。我刚刚瞧见一道算术题,思索了半晌都不得其解,能不能请你指点一二。”

若说余书恒最崇拜谁,自然是身为金科状元的许或。

哪个学子不是想着金榜题名?哪个金榜题名的不想拔得头筹?

状元三年才出一个,并且他听说,若不是许家出了事儿,许或早在十几岁便可金榜题名。以他的学问,说不得也是状元郎。

十几岁的状元郎,恒国出过几个?

屈指可数!

只是有些可惜,许大哥被家中拖累多年。

“我先去里面见过林家阿叔与你爹娘,你们先去书房等着。”

许或也没有推拒,爽快地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