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弩定悬梯(1/1)

去路在前方猝然断裂,犹如巨蚺被利刃割开。

脚前嶙峋的岩石边缘,是深不可测的垂直深渊,黑暗如同凝固的血液吞噬了生机和光线。

左右皆是刀劈斧凿般滑不留手的岩壁,唯有头顶上方和脚下更深处,各自延展着沉默死寂的无尽虚空。

盛冬的背包落在冰冷石面上,悄然无声。

啪嗒一声,盒盖打开,微型无人机从特制的耐冲击盒内取出,六支小巧旋翼瞬间启动,发出细密的低频嗡鸣,每次看这个小机器,都觉得像蜂鸟一般轻盈。

冷白的光点亮起,向上方那凝滞厚重的黑暗升去。

寥若萤火的光晕扫过湿漉漉的岩壁,在绝对的漆黑中挣扎着刻下模糊的轮廓。

光斑最终消失在头顶几米,只能在手机屏幕上隐约看到那里有一道向内凹陷、斜插岩壁的巨大罅隙,宽度应该容纳一个成年人。

又向上飞了两三米,因为光线太差,担心无人机磕碰到岩石,所以没有抵近观察。

“通道够宽。”盛冬的声音响起,“岩壁是石英闪长岩,光滑,不好攀爬。”

我们所在的山洞和前方通道垂直,形成侧放的T字形,山洞尽头和对面石壁超过2米的距离。

看屏幕上,光斑扫过一排岩隙立面舌状凸起的孔洞——那是岩层应力断裂的产物,看起来也有十几厘米深。

盯着眼前的悬崖,我突然灵机一动,也卸下背包。

摘下挂在背包侧面的手弩,拉开绷簧。

我扯出一条最长的伞绳,编了一个双套结,把两根不锈钢筷子的尾端牢牢缠住后, 放入箭匣。

绳结另一端系在腰间合金快挂上,伞绳超过10米长。

盛冬见状把照明灯开到最亮,斜放在洞口,尽可能调整角度向上照射。

我想试试这手弩能否把筷子和伞绳发射到上方岩层的孔洞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攀着绳子爬到上面去。

一根筷子的强度和刚度都有限,无法承担一名成年人的体重,两根如果牢牢绑住,就能极大避免拽弯,当然三根更结实,只是手弩的箭匣空间有限,塞不进去。

此时无人机还是悬停在悬崖上方的孔洞附近,在探照灯的光线下,比刚才画面稍微清晰了一些。

我之前没用过手弩,此时目标能见度为零,只能用无人机来检查我发射的结果。

我对距离预判了一下,就用弩上的望山瞄向那片黑暗,屏息,按动金属悬刀。

跟想象中不一样,扳机按下,等了半秒绷簧才回弹,沉闷的金属摩擦声伴着金属震颤,绷的一声,微微银光一闪,筷子做的箭矢呼啸而去,没入黑暗。

啪!嗒......嗒嗒......轰隆——!

极其短暂的碰撞声后,是金属翻滚、弹跳、最终消失在下方深渊撞击岩台引发沉闷回响的坠落声。

“没有卡在石缝里,筷子弹飞了。”盛冬的反馈如同AI语音一般,精准冰冷。

我心里嘀咕:这用你说?

拽回伞绳,调整呼吸,看着手机屏幕上,无人机微弱白光中隐隐约约的岩壁,我修正了瞄准点。

朝着刚才方向的右下方,我心里默默念叨:如意子,不要负我!

念完后食指勾动那小小的机括。

绷!

嗒嗒两声清脆的金铁交鸣!在寂静的环境中听起来分外清晰。

伴着微弱的回音,地上的伞绳不再变短,我试着拉住绳索竖直向上的部分,用力拽了拽,感觉另一端已经被牢牢卡住。

成了!

“锚定成功!”我看向盛冬,右手拇指和中指虚空中划向额头外侧,这是个老式的国外空军礼。

盛冬操纵无人机观察了一下,隐约中看到岩缝中的金属光芒。

他走过来,用力拽了绳子几下,又蜷起身体挂在绳子上,感觉像在测试筷子和绳结的坚固程度。

该说不说,这姿势很像长颈鹿爬钢丝。

“我来,小武,你等下再上。”盛冬双脚落地,就准备摘下背包。

“不。”我横移过去,一把抢过绳索。

头灯下,盛冬脸上已不是冷白皮,是苍白皮。

冲锋衣和微长的卷发上已经沾了不少灰土,腋下身侧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划破了几道,不过那闪着精光的眸子和笔直的脊背,还是让我相信接下来的旅程是有惊无险。

他低头看了看我,又用力拽了两下绳子,发现很稳固,就弯腰拿起探照灯,蹲在洞口处,给我让开了通道。

盛冬体型过于高挑,在略显狭窄的岩洞中比较吃力。

再加上他有些恐高,虽然这几年经过自己的强化训练(训练就是他去游乐场反复坐那种很刺激的过山车,吐完再做),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但这种环境下探路,还是不适合。

卸包!我的双肩背包落地,把肩膀上的劳保棉服甩下,头灯和手电拧到最亮,指向头顶未知的岩隙阴影。

他握住绳头,系在腰间,身体伏低,一手握着探照灯,“小心”。

现在这根伞绳的头部在上方4米左右的岩缝,中间穿过了我身上的合金环,尾端在盛冬腰间系住。

我把战术手电绑在右手侧面的臂带上,抓起伞绳,冰凉的触感透过手套。

上身尽量保持稳定,左脚蹬地,慢慢向前方石壁摆动,同时双手发力沿着绳子向上攀爬。

我们所在的通道末端是悬崖,向下不知道有多少米深,向上只能猜测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在4-5米左右。

具体向上路线什么样?不得而知。

没准爬个两米发现上面是死胡同;或者通道口太小,人钻不过去,都有可能。

很快我右脚蹬在岩壁上,脚下一块凸起的岩棱角,登山靴底齿纹在摩擦下发出钝钝的嚓啦声。

现在双臂的压力变小,腰腹却开始吃力,我的双腿和上身此时接近直角,这个姿势可以极大减轻对伞绳的拉力,毕竟那一端是两根细细的金属条。

向上爬了两米左右,感觉喘息开始粗重起来,抬头看看绳子的角度,接近垂直向下,证明还要向上攀爬一段,才可能遇到探出石壁的岩石。

而且我目前没有感觉到绳子刮磨岩石的感觉,很可能这个石洞内的悬崖壁相对齐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