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峰会继续(1/1)

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儿、法国总统法利埃、美国国务卿伊莱休-鲁特,同时皱眉,一脸纠结。

“三位,听我说一句”一直没开口的标洛首相说道:“不管你们愿不愿意,清国已经不一样了,不再是那个随便让我们拿捏的清国了。我们应该放弃殖民清国的想法,因为北方特区崛起了,已经有资格与我们平起平坐了。”

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儿、法国总统法利埃、美国国务卿伊莱休-鲁特,同时看向戈辉,几乎同时叹气。北方特区确实崛起了,先打败倭国,后逼降沙俄远东军,现在又与沙俄在满洲里和外西北打的有来有往,如今与我们坐在一起开会。

“你们今天来问我的看法,是因为我的利益你们必须考虑。”戈辉说道:“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这个世界足够大,眼睛不要老盯着清国那块地儿,那是我的,我自己的。”

法国总统法利埃用轻蔑的眼神看着戈辉,说道:“你吃的下吗?太贪心了吧!当心噎着!”

“吃不吃的下,是我的事,哪怕我不吃,就看着,那也是我的。”戈辉说的很明确:“谁伸手,我就剁谁手,谁伸腿,我就砍谁腿,敢多看两眼,我就戳瞎他的眼睛。”

美国国务卿伊莱休-鲁特无语,说道:“年轻人,放狠话没用,这个世界是讲求实力的。”

“我的实力,刚好覆盖整个大清国。”戈辉自信地说道:“你们如果想找茬打架,我一定奉陪到底,在古老的东亚大陆上,只能有一个话事人,那就是我。”戈辉提高声音强调:“这也是我坐在这里的原因。”

“年轻人,注意你的言辞,我刚才说了,放狠话没用。”伊莱休-鲁特威胁道。

“都先冷静,听我说,争吵总比战争好!不要忘了三年前的朝锦公路冲突。”标洛又插话进来,点了英法两国,然后继续道:“不管你们承不承认,殖民清国已经不现实了。这个世界很大,可以让我们选择的地方很多,足够大家分割,足够大家吃饱。”

世界确实大,但像清国那样赚钱容易的可不多。清国是所有殖民地中奇葩的存在,你能在他身上赚大钱,他也能在你身上赚大钱。

今天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儿、法国总统法利埃、美国国务卿伊莱休-鲁特,造访戈辉古堡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连继续殖民清国的想法都差点失去。标洛说的没有错,尽管他们嘴硬,但清国确实不一样了,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真不好说。

再谈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至于对清国采取什么手段?回去再说,三人走了。

4月18日的峰会上,没有人提起远东清国发生的事情,就像没发生一样。

很多国家的元首看戈辉的眼神不一样了。很多持观望态度的人,决定主动结交戈辉。

本来有点幸灾乐祸的尼古拉二世,看戈辉的眼神也不一样了。16日晚上的宴会,让尼古拉二世重新认识了戈辉,不管在国家层面多么讨厌戈辉,在私下里,在酒桌上,戈辉绝对是知心人,酒品超级好。他了解自己的难处,还给自己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可以称得上是真知灼见。

比如,沙俄皇室必须保持亲民、可靠、公正的形象,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普通人才是你的真正根基所在,权贵?永远不靠谱。一定要维护好你信任,也愿意跟着你的部队,这是你统治力的核心,没有他们,皇室不稳,没有他们,你的政令出不了圣彼德堡,没有他们,权贵可能会不听话。

戈辉提醒尼古拉二世,千万不要全面改变,现在就挺好,就像一个破屋子,哪里漏风堵哪里,这样的老房子,再住几百年也没问题,但是如果你要推倒重建,那纯粹是自杀行为。

你搞工业可以,但不要破坏村社,让普通人过好,比以前好,才是目的。绝不能用短期的牺牲换将来,因为一旦牺牲就活不过来了。如果因为工业化,产生大量的没了村社和土地的农民,你就危险了。

尼古拉二世回去后,仔细思考戈辉的建言,沙俄走到今天,从根上说,靠的是农奴,无数的,无名的农奴,越想越对,所以他现在看戈辉的眼神,明显没有了恨意。

阿富汗国王哈比布拉汗,经过几日的观察,他已经十分确定,清国北方特区的实力真的能与列强平起平坐了。特别是了解到暹罗和阿比西尼亚帝国先后接触了戈辉,更让他有种紧迫感,他决定主动接触戈辉。

希腊国王乔治一世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早就知道了,意大利与清国北方特区的合作关系,从北方特区买了很多军事技术,已经开始列装北方特区研发的半自动步枪。希腊如果继续停滞不前,海岸附近的所有岛屿都将成为意大利王国的,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希腊必须尽快装备半自动步枪,乔治一世决定主动接触戈辉。

尽管很多人各怀心思,但今天的会议十分顺利。

对成立国际协调联盟的协议条款,提出反对意见的很少,提出修改意见的很多,能修改的立即修改,不能修改的,就折中。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本来就很麻烦。

到上午会议结束时,已经搞定了大部分的争议条款。

(这个时候不是巴黎和平会议时同盟国一方独大,很多条款不能直接拍板。)

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先别人一步,主动邀请戈辉一起吃午餐。

戈辉欣然同意了,关于地中海港口,既然从意大利那里拿不到,那就从希腊这里想办法。

两人都很默契地选择了法国菜,主动排除了英国菜。戈辉吃过爱德华七世的家宴之后,对英国菜更加不深恶痛绝,连国王都吃成那样,普通英国人可能是在吃大便。

在上菜之前,乔治一世主动谈起了东方文明,铺垫了很多颂扬的话。

戈辉也浅谈了古希腊文明:“作为欧洲文明的发祥地,诞生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的古希腊文明可谓步履维艰,海岸线漫长,河流众多,群山连绵,缺少开阔的平原,生存发展极为不易。与起源于大河流域尽享水土之利的华夏文明相比,这里的自然条件可谓糟糕到了极致。”

乔治一世不住点头,深以为然:“这里的人能够活下来,建立国家,真的是历尽千辛万苦。所以这里人都有一种坚韧不拔、不畏挑战的冒险精神。”

戈辉点头,其实内心中的想法完全相反,后世的希腊,是欧洲病夫,全民躺平,毫无斗志的国家。生活节奏慢得,治好了龙国移民的焦虑症。

心里怎样想不重要,嘴上不能那么说。戈辉继续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们(他没说古希腊人)硬是凭着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开辟出一个理想的生存空间,将荒山野岭改造成果木飘香的绿园;使暴虐无常的海域变成了纵横千里、贯通八方、仪态万千、美不胜收的平川。”一连串的彩虹屁。

乔治一世已经发觉戈辉的形容词有点多了,其实他们没戈辉说的那么好。

戈辉继续道:“而且就是这样的地方,成为地中海的文化中心,结出了人类文明史上丰硕的果实。在科技、数学、医学、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为后世罗马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话说的倒也没毛病,说的是事实。

乔治一世浑浊的眼睛里精芒闪动,没想到眼前的年轻人居然如此了解古希腊文明,让老头倍感骄傲的同时,也怀疑戈辉想在他这里拿到什么。不过,这个想法一闪而逝,因为自己又何尝不想从戈辉那里拿东西呢。

乔治一世深知,所谓国际合作,就是互相索取。你如果没有人家想要的东西,那么,合作的前提也就没了。

一番互相的吹捧之后,乔治一世主动进入主题,是他邀请的,肯定得他先开口。

“我从六十岁开始,就不再喝酒了,所以……”乔治一世一脸歉意地举起一杯水,继续道:“以水代酒敬将军阁下。”

“没关系,陛下自便。”戈辉举起面前的高脚杯,和乔治一世的水杯碰了一下。他信不过英国的冷水,还是酒喝着安全。

放下水杯,乔治一世正式进入话题:“希腊王国想和将军阁下的北方特区合作,将军觉得如何。”

“好事啊!谢谢陛下看得起北方特区。”戈辉客气道:“北方特区也不会让陛下失望,陛下能在北方特区找到全世界最好的商品。”好东西可不廉价。

“我说的是军事合作”乔治一世纠正道:“我想买将军阁下的半自动步枪,火炮,卡车等等,只要能提高希腊军力的,我都需要。”

戈辉没有立即接话,而是抚摸着面前的高脚杯,像是在认真思考。确实是在思考,思考怎样才能从乔治一世手里拿到港口。

乔治一世注视着戈辉,他知道,北方特区与意大利在三年前就开始合作了,显然戈辉是顾及意大利的反应。他也担心,因为意大利,戈辉拒绝军事相关的合作。

乔治一世决定加码:“我知道,将军阁下与意大利合作在先,也知道,希腊能给将军的并不多,但我诚意满满,也愿意竭尽所能。”

戈辉面露难色,说道:“北方特区与意大利的合作,愈发深入,一直很顺畅,确实不希望因为与陛下的合作,影响到与意大利的合作。”

乔治一世频频点头,表示理解,但该有的合作也必须争取,毕竟这比战争容易多了。

戈辉继续道:“我一直希望在地中海找一个合适的港口,供我的商船和军舰停靠补给,一直在与意方沟通。一旦意方知道,我与陛下在军事方面合作,我想要的港口可能就泡汤了。”

港口?乔治一世迅速思索,这个条件的确有点大,因为涉及主权了。他不能自己决定,必须得找首相乔治-塞奥托基斯和儿子康斯坦丁(王储)商量。

乔治一世暂时接不下戈辉的暗示,转而说自己有什么:“我国的铝矾土资源丰富,虽然属于中低品位的水软铝石和水硬铝石,但胜在量大管饱。轻便不生锈的铝材,未来的应用前景肯定十分广阔。”

“这东西,我国也不缺,我国山西阳泉地区矿藏储量巨大、品位高,易开采。”戈辉说道:“在清国几乎能找到北方特区所需要的一切矿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乔治一世内心中的失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人家居然看不上。

戈辉不想掐灭乔治一世的希望,于是说道:“军事合作也不是不行,禁卫军与外军的合作一直是开放的,除了敌对国家。希腊王国与北方特区不是敌对关系,也不存在关键的利益冲突,我们之间有合作的前提。”

“对嘛!合作对你我双方都有好处,希腊也会竭尽所能拿出最好的东西。”乔治一世又有了希望。

“还是意大利,毕竟他是北方特区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中,最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戈辉继续暗示:“所以,在与其它国家合作时,必须要考虑意大利的感受。”

条件,戈辉摆在了台面上,就看乔治一世能不能接下了。

这洽洽是乔治一世不能立即决定的事情,他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主动把话题转移到美食上。

关于美食,戈辉来自舌尖上的龙国,他说七乘二十四小时,都不一定能说完。

虽然关于合作没谈出结果,但午餐两人吃的很愉快。

下午的会议1点开始,继续上午未完成的议题。

继续一条一条的确认,抠字眼儿,加上五国语言的翻译习惯,真是个大工程。

戈辉是最轻松的一个,因为汉语翻译的内容最少,还没有时态的区别,表达最精确。但争议的问题还是有的,部分表达需要修改,虽然不会照顾到每一个国家,但作为有实力的强国,戈辉的意见是不能被忽视的。

就这样,当四点的钟声响起时,还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内容,还没有完成确认,只能明天继续了。

阿富汗王国的哈比布拉汗主动来到戈辉近前,主动用英语搭话:“我想找将军阁下谈点事情,不知道将军阁下有时间吗?”(作为英国的保护国,阿富汗王国上层都学习英语。)

“可以”戈辉说着,加快了收拾的速度,将会议资料收进随身携带的黑皮包里,出了会议室,立即交给等候在门口的兰方舟。

哈比布拉汗带着随从跟在旁边,主动引导戈辉去他订好的地方。

落座后,戈辉主动问道:“国王陛下找我何事?”对于这样的小国,戈辉对其没有需求,也就无心客套,仅保留必要的礼貌。

哈比布拉汗涌到嘴边的奉承寒暄话,被噎回去了,他有点不习惯戈辉的耿直。心中轻叹之后,哈比布拉汗说道:“我想买将军阁下的武器,半自动步枪和炮都需要。”

“没问题,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生意。”戈辉说道。

“包括训练军队,派遣军事留学生。”哈比布拉汗进一步说道。

“可以”戈辉直接答应:“峰会结束后,就可以派人来朝阳接洽。我们那里不光有武器,好用的东西很多,你们在印度买不到的,我们这里差不多都有。”戈辉不忘推销一波。

哈比布拉汗没想到戈辉这么干脆,害自己准备了好几天,都是多此一举,甚至怀疑,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陷阱。

准备的千言万语用不上了,让自认口才卓绝的哈比布拉汗很受伤,没机会表现。

“将军阁下对阿富汗王国了解多少?为什么毫不犹豫地答应和我国合作?”哈比布拉汗忍不住问道。

“很简单,因为你们和英国关系紧张。”戈辉很喜欢这种不用花心思的沟通:“只要能给英国人上眼药,还不过度刺激英国的事情,我非常乐意干。”

哈?哈比布拉汗没想到,自己被当枪使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人家毕竟只是合理利用罢了。

“你知道,清国刚刚取缔了全国的租界,其中英国的最多。”戈辉直白无误地告诉哈比布拉汗:“这是一次试探,对所有在清国有利益存在的列强,的一次试探。”

“试探?”哈比布拉汗轻轻咀嚼着这个词,然后问道:“仅仅是试探吗?”

“小规模的利益蚕食,总好过大规模的战争。”戈辉解释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很有可能是把万两黄金当炮弹子弹扔去,要知道,每一颗子弹,每一发炮弹,都是钱堆出来的。”

“这么说,你们与沙俄人的战争是在扔钱。”哈比布拉汗调侃道。

戈辉重重点头,无奈地承认道:“是沙俄人先点燃的战火,这一仗我们不得不打,远东那片冻土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吗?西北这里,大部分是光秃秃的山岭,有限的平地,面积也不大,得不偿失。”

哈比布拉汗淡淡一笑,他不太相信戈辉说的,但他了解到的和戈辉说的差不多。

“你打算和沙俄人打多久?”哈比布拉汗问道:“每天都在扔钱,扔多了,不可惜吗?”

“你这是替尼古拉二世问的吗?”戈辉笑问:“如果是,请你替我告诉他,既然他选择了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我说了算。”

“将军阁下误会了,我只是好奇而已,随便一问。”哈比布拉汗连忙摆手,表明自己的立场:“事实上,沙俄一直觊觎阿富汗土地,只是在我严防死守之下,没找到机会罢了。”

“清国有句老话,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戈辉说道。

哈比布拉汗凝眉思考,因为他没听懂戈辉的意思。

“意思是说:贼人时刻都会来行窃,而防贼难免会有疏忽。”戈辉进一步解释道:“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防备与攻击之间的不平衡性,强调了长期防备的困难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