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让你断供?哥主打一个在你家门口静坐!(2/1)

天色蒙蒙亮,带着晨露的寒气尚未散尽。

一辆半旧的解放卡车颠簸着停在了铁龙矿场的大门外。车门打开,采购主管张建国当先跳了下来,身后跟着两个从采购科里挑出来的,最是机灵也最能沉得住气的年轻人。

一夜未眠,张建国眼里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把东西搬下来,就在这儿,大门口最显眼的地方。”张建国指着矿场大门旁的一片空地,那里是所有卡车和工人进出的必经之路。

两个年轻人麻利地从车上搬下几张小马扎,一个暖水瓶,还有几包用油纸裹着的馒头咸菜。

三个人就这么大喇喇地坐了下来,摆开了一副要在这里安营扎寨的架势。

他们不吵不闹,不拉横幅,不喊口号,只是安静地坐着。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响亮的口号。那辆停在路边的解放卡车车身上,“汇川实业”四个大字,在晨光下,像是一面无声的战旗。

矿场上班的工人陆续赶来,看到这番景象,都愣住了。

“那不是汇川的张科长吗?”

“他们这是干啥?堵门?”

“不像啊,你看他们那样子,倒像是来……等人的?”

工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汇川实业和铁龙矿场合作多年,厂里的老人,谁不认识张建国这张熟面孔?汇川给钱爽快,待人客气,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工人们对汇川的印象好得很。

昨天矿场突然换了场长,断了汇川的供货,这事儿早就在矿里传遍了。大家都人心惶惶,不知道这新来的老板是什么路数,以后这日子还好不好过。

现在看到汇川的人摆出这个架势,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勾了起来。

很快,一辆崭新的黑色小轿车驶了过来,在门口一个急刹。车门打开,一个穿着一身笔挺西装,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

他就是香江公司新任命的场长,姓刘。

刘场长看到门口这三个人,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昨天刚走马上任,正准备大展拳脚,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敢来他门口摆摊。

“你们是干什么的?在这里聚众闹事,想干什么!”刘场长厉声喝道,上来就扣了一顶大帽子。

张建国慢悠悠地站起身,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那副模样,活脱脱就是个走投无路的老实人。

“刘场长吧?您好您好。”他主动伸出手,姿态放得很低,“我叫张建国,汇川实业采购科的。我们不是来闹事的,我们是来等人的。”

刘场长根本不跟他握手,双手背在身后,下巴一扬:“等人?等谁?这里是矿场,不是你们家客厅!”

“我们等调查组。”

“调查组?”刘场长心里咯噔一下,但脸上依旧强作镇定,“什么调查组?我怎么不知道?”

“哎哟,您刚来,可能还不知道。”张建国的演技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他满脸的委屈和期盼,“我们厂,就是那个刚在香江给国家争了光的汇川实业,被人恶意断了供,活路都快没了。我们李总连夜向领导汇报了情况,领导高度重视!”

新官上任三把火,谁知道这刘场长会怎么折腾?大家最怕的就是生产秩序被打乱,影响自己的饭碗。现在一听市里要来人“恢复正常秩序”,看刘场长的眼神都变了。

刘场长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他要是现在动手赶人,那就是做贼心虚,对抗调查。

可要是不赶,就任由这三个人像三根钉子一样戳在门口,他这个新场长的威信何在?矿里的人心还怎么稳?

“胡说八道!”刘场强撑着气势,“我们和铁龙矿场的合同是白纸黑字,合法合规!你们汇川买不到土,是你们自己没本事,少在这里妖言惑众!”

“是是是,您说得都对。”张建国连连点头,一副“我不敢反驳你但我就是不信”的模样,“所以我们才在这里等调查组啊。等领导来了,一切不就都清楚了吗?我们相信组织,相信领导,会给我们一个公道,也会给铁龙矿场一个稳定的未来。”

他把“公道”和“稳定的未来”这两个词咬得特别重。

刘场长被他这软中带硬的话噎得半天说不出一句。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无处使。

周围的工人们看着刘场长吃瘪的样子,已经有人在偷偷发笑了。

“好,好,好!我倒要看看,你们能等来什么调查组!”

他气冲冲地甩手走进了矿场办公室,立刻拿起电话,向香江那边汇报情况。

而张建国,则对着他的背影,重新坐回了小马扎上,端起搪瓷缸子,吹了吹上面的热气,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水。

稳了。

李总的第一步棋,已经把对方的军给将死了。

……

羊城,汇川实业办公室。

李娟一夜未睡,但毫无倦意。

她拨通了《羊城晚报》一个老记者的电话。

“吴记者,我是汇川的李娟,没打扰您休息吧?”

“是李总啊!大喜事啊,你们在香江可是给我们羊城人长了大脸了!”电话那头的吴记者很是热情。

“谢谢吴记者的关心。不过今天给您打电话,是想给您提供一个可能更有新闻价值的线索。”

“哦?李总请讲。”

“我们刚刚为国争光,后院就起火了。”李娟三言两语,将铁龙矿场的事情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她没有添油加醋,只讲事实,但每一个事实都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

“什么?!”吴记者是个资深新闻人,瞬间就抓住了这里的爆点,“香江公司?超高溢价?阵前换将?这是赤裸裸的商业报复啊!”

“吴记者,您是专业的。”李娟淡淡地说道,“我只是觉得,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企业竞争的范畴。它关系到我们本土企业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能否得到公平的对待。关系到我们羊城,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究竟是强龙的地盘,还是地头蛇的天堂。”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新闻了,这可以上升到营商环境、对外开放政策、民族工业生存状态的高度!

这篇稿子要是写出来,绝对是头版头条的料!

“李总,你放心!这件事,我们《羊城晚报》管定了!我现在就去申请采访!你能不能……再多透露一些细节?”吴记者已经激动起来。

“我能说的,都已经说了。”李娟滴水不漏,“我只是一个受害企业的负责人,现在能做的,只有相信市里的领导,相信媒体的公正。其他的,就要靠吴记者你们这些有良知的媒体人,去挖掘真相了。”

她没有要求对方怎么写,只是把刀递了过去。她相信,一个优秀的新闻人,知道该如何使用这把刀。

挂了电话,李娟走到窗边。

第一步,派人去矿场,是“势”的宣告,是给对手看的,也是给矿场内部看的,告诉他们,汇川没倒,而且有后手。

第二步,引爆媒体,是“势”的扩大,是给市里看的,也是给所有潜在的观望者看的,将企业纠纷上升为公共事件,用舆论的压力,倒逼官方必须快速、公正、严厉地处理。

陈嘉海,你以为你在第五层?

不好意思,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你出钱,我出势。我们看看,在这片土地上,到底是你的港纸好用,还是我借来的“大势”更硬!

桌上的电话再次响起,是王哥亲自打来的。

“小李同志,事情我已汇报!上边高度震怒,拍了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