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惊艳红星市!嫂子这一波在大气层!(1/1)

汇川实业的瓷窑区,热浪滚滚。

新出窑的白瓷还带着灼人的温度,被工人们用专用的夹具,小心翼翼地搬运到铺着厚厚草垫的木板上冷却。赵淑芬站在不远处,目光紧紧跟随着每一件瓷器。她今天没穿平时的套裙,而是一身方便活动的蓝色工装,头发用一块方巾包了起来,神情严肃。

“这一批,是发往红星市的。”她对着负责打包的主管沉声吩咐,“包装要用双层瓦楞纸,里面的填充物要塞满,不能有一点晃动。装箱的时候,大件在下,小件在上,每一件都用草绳单独固定好。”

主管连连点头:“赵总放心,都按最高规格来办。”

赵淑芬还是不放心,亲自走到一排已经冷却好的瓷器前,拿起一只汤碗。那瓷器釉面光滑,质地细腻,在车间顶棚的灯光下,泛着一层温润含蓄的光华。

她用指节轻轻叩击碗壁,发出一声清越的脆响。

“告诉装卸队的,这一车货,谁要是碰坏了一件,就扣他半个月的奖金。”她的声音不大,但分量十足。

周围的工人都知道,赵总对质量的要求一向严苛到变态,但今天这份紧张,又有些不同寻常。只有赵淑芬自己心里清楚,这一窑的瓷器,烧的不仅仅是生意。

那是她给儿子儿媳的考卷,也是她给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她要让他们知道,赵家的东西,从出厂的那一刻起,就是顶尖的。

几天后,一辆盖着厚厚帆布的解放牌大卡车,在一路颠簸后,终于停在了红星市赵氏百货的门口。

李娟和赵大刚带着几个最得力的店员,早就等在了那里。

赵大刚看着那高大的车厢,手心又开始冒汗。他一想到这里面装着的是自家一大半的家当,心脏就控制不住地狂跳。

“开箱吧。”李娟却异常镇定,她递给丈夫一把撬棍,语气平静。

帆布被揭开,一个个用木条钉得结结实实的箱子露了出来。箱子上,用红色的油漆喷着“汇川实业”和“东方雅集”的字样,旁边还有一个编号,写着“红星专供”。

赵大刚深吸一口气,亲自上前,撬开了第一个箱子。

厚厚的稻草填充物被拨开,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那一瞬间,周围所有人都安静了。

箱子里,一套完整的白瓷餐具静静地躺着,每一只碗,每一只盘,都用草绳细致地包裹着。当第一只碗被取出来,放到阳光下时,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了控制不住的低呼。

那不是他们平时在供销社里见到的那种泛着青灰、带着瑕疵的粗瓷,而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纯粹的、温暖的白。质地细腻,光华内敛,边缘的线条流畅优美,带着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高贵。

“我的天……这碗是玉做的吧?”一个店员忍不住伸手,却又在半空中缩了回去,不敢触碰。

赵大刚也看呆了。他做百货生意这么多年,自认为见过不少好东西,但眼前的瓷器,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他这才隐约明白,为什么母亲敢把这东西卖出天价。

李娟指挥着众人,将一件件瓷器小心翼翼地搬进店里。

她早就让人在百货店最显眼的位置,清空了一大片区域,按照羊城那边寄来的设计图纸,搭建了一个“店中店”式的专柜。深红色的绒布铺底,背后是简洁的木质展架,顶上还特意多装了几盏明亮的射灯。

当那些温润的瓷器被一件件摆上专柜时,整个赵氏百货的格调,都仿佛被瞬间拉高了。原本喧闹的卖场,在这片区域前,都显得安静下来。

那些来买毛巾、买暖水瓶的顾客,纷纷被这边的光亮吸引,不自觉地围了过来。他们隔着柜台,对着那些精致的瓷器指指点点,啧啧称奇。

“这盘子真好看,跟画里的一样。”

“你看那茶壶,那把手,多巧啊!”

“这得多少钱啊?肯定不便宜吧?”

赵大刚站在柜台后面,听着顾客们的惊叹,腰杆不知不觉地挺直了。之前所有的担忧和恐惧,在这一刻,都化作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他看着身旁一脸平静的李娟,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感到佩服。

他看到的是风险,而她看到的,是眼前的这片光景。

同一时间的羊城,赵小丽正在那个属于她的小铺面里忙碌着。

她穿着一件旧的白衬衫,袖子挽到手肘,正拿着一块湿抹布,卖力地擦拭着临街的玻璃窗。铺面不大,但格局很好,方方正正,采光极佳。她已经打扫了两天,把每一个角落都擦得干干净净。

“叮铃铃——”门上挂着的风铃响了。

一个穿着“汇联供应”蓝色工装的年轻人,抱着一个半米高的纸箱走了进来。

“请问是赵小丽小姐吗?”

“我是。”赵小丽停下手里的活。

“这是梁先生给您的包裹。”年轻人将纸箱放在一张干净的桌子上,核对签名后,便礼貌地离开了。

又是梁文浩送来的。

赵小丽的心跳漏了一拍。自从那天庆功宴后,他时不时会以“汇联供应”的名义送些东西过来。有时是一束刚从花卉市场运来的新鲜百合,有时是几本最新的国外设计画册。每一次,都恰到好处,不显得过分殷勤,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他的存在。

她走过去,好奇地打开纸箱。

这次里面没有鲜花,也没有画册。厚厚的泡沫塑料包裹中,静静地躺着一只盘子。

一只青釉瓷盘。

釉色是极清雅的天青色,带着雨后初晴般的温润感,但盘面光滑,没有任何纹饰,像一块等待画家挥毫的画布。

盘子下面,压着一张便签。是梁文浩那遒劲有力的笔迹。

“你妈说这款新釉色很难配纹样,她觉得你可以试试。”

“另,下周船队北上,我会去红星市考察新货运路线,顺便看看你哥嫂的开业情况。”

赵小丽拿着那张字条,反复看了好几遍。

她的手抚上那冰凉光滑的瓷盘,脑海里几乎是瞬间就浮现出了几尾红色的鲤鱼,在清澈的水草间悠然游弋的画面。

这块崭新的“画板”,是母亲对她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他递过来的工作。

他没有送礼物,而是给了她一个发挥才华的机会。

他没有说要来看她,而是要去考察“新货运路线”。

他甚至把看望哥嫂的开业情况,都归结于一个轻描淡写的“顺便”。

赵小丽的脸颊,有些微微发烫。

这个男人,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为她的家人铺平道路,同时,也为他们的下一次见面,寻找到了一个最体面,也最无法拒绝的理由。

她抬起头,望向窗外干净的街道,透过这南国的阳光,看到一艘巨大的货轮,正升起船帆,乘风破浪,朝着她家人和她所在的方向,缓缓地,坚定地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