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宫锁心玉3(1/1)
姜琳跟在胤禩身后,穿过一道道朱红色的宫门。每过一道门,她的心跳就加快一分。真实的紫禁城比现代作为博物馆的故宫更加恢宏肃穆,红墙黄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侍卫和太监们肃立两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待会儿见到良妃娘娘,记住礼数。"胤禩头也不回地低声提醒,"不该说的话一句也别说。"
"是。"姜琳轻声应道,手指不自觉地摸向藏在衣襟下的玉佩。它微微发烫,仿佛在提醒她与这座皇宫的神秘联系。
良妃居住的宫殿位于东六宫之一,名为"景阳宫"。与姜琳想象中的奢华不同,这里布置得素雅别致,庭院中种着几株海棠,正值花期,粉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八阿哥到——"门口的太监高声通报。
胤禩整了整衣冠,大步走入殿内。姜琳深吸一口气,低头跟上。踏入内殿的瞬间,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混合着檀香的气息,让人心神为之一静。
"儿臣参见母妃。"胤禩行礼的声音比平时柔和许多。
"快起来,让额娘看看你。"一个温柔却略带虚弱的女声响起。
姜琳偷偷抬眼,看见一位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女子半倚在榻上。良妃卫氏并非绝色美人,但眉目如画,气质温婉,脸色虽然苍白,却掩不住眼中的光彩。她穿着淡紫色的常服,发髻简单挽起,只插了一支白玉簪,朴素得不像一位得宠的妃子。
"这位就是你说的那位懂医理的姑娘?"良妃的目光落在姜琳身上,带着好奇而非审视。
"是,她叫姜琳。"胤禩示意姜琳上前,"儿臣见她略通医术,特地带她来为母妃看看。"
姜琳上前行礼,动作虽不熟练却足够恭敬:"民女姜琳,参见良妃娘娘。"
"好孩子,起来吧。"良妃微笑着招手,"听禩儿说,你曾遇见过一位游方郎中,教了你些特别的医法?"
姜琳心跳加速——这是她随口编的谎言,现在却要圆下去。"回娘娘的话,确实如此。那位郎中教了些针对心疾的按摩手法和食疗方子。"
"那便试试吧。"良妃出人意料地爽快,"太医院的方子吃了这么多年,效果越来越弱了。"
得到许可,姜琳小心地靠近床榻。近距离观察,她发现良妃眼下有淡淡的青影,嘴唇微微发紫,手指关节有些肿胀——这些都是心脏功能不佳的表现。
"娘娘,可否让民女为您把脉?"
良妃伸出手腕。姜琳三指搭上她的脉搏,发现脉象细弱而不规律。结合症状,她初步判断良妃可能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在现代这需要系统治疗,但在清朝...
"娘娘是否常感胸闷气短,尤其在夜间?下肢可有水肿?"姜琳专业地问道。
良妃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说得一点不差。"
"这是心气血两虚之症。"姜琳用中医术语解释道,"民女建议用丹参、三七活血化瘀,辅以黄芪补气。同时..."她犹豫了一下,"民女还学了一套按摩手法,可暂时缓解症状。"
在获得许可后,姜琳开始按压良妃手腕内侧的内关穴和胸口的膻中穴。这是现代中医治疗心脏不适的常用穴位,但在清朝可能还未广泛应用。
"奇怪..."良妃微微睁大眼睛,"确实舒服多了。"
胤禩站在一旁,目光在母亲和姜琳之间来回,眼中的警惕逐渐被惊讶取代。
姜琳继续解释:"娘娘平时可多用山楂泡水饮用,有助于活血。睡眠时可将枕头垫高,减轻胸闷。若允许,民女还可教娘娘一套呼吸法..."
她边说边示范腹式呼吸法,良妃跟着学,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真是神奇。"几次深呼吸后,良妃的脸色竟然红润了些,"比吃药还管用。"
姜琳松了口气:"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症状,娘娘还需按时服用太医开的药。另外..."她犹豫片刻,"民女斗胆建议,娘娘每日可在庭院中缓行片刻,活动筋骨,但切勿劳累。"
"你这丫头,倒比太医说得明白。"良妃笑道,转向胤禩,"禩儿,这姑娘不错,我想留她在身边几日,你看如何?"
胤禩显然没料到母亲会如此直接提出要求,略显尴尬:"这...恐怕不合规矩。姜姑娘并非宫女..."
"那就暂时当我的侍女好了。"良妃不以为意,"反正我这儿也没那么多规矩。"
姜琳屏住呼吸,等待胤禩的决定。留在宫中固然危险,但也是了解这个时代、寻找回归方法的最佳机会。更重要的是,历史上良妃早逝,如果能改变这一结局...
"既然母妃喜欢,儿臣自当遵从。"胤禩最终点头,"不过姜姑娘初入宫廷,还需学习礼仪规矩,以免冲撞了其他贵人。"
就这样,姜琳被留在了景阳宫。胤禩临走前给了她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似乎在警告她谨言慎行。
良妃确实如她所说"没那么多规矩",很快就让宫女带姜琳去安排住处,并准备了合身的宫女服饰。换上一身淡绿色宫装的姜琳,看起来已经与周围的宫女没什么两样,除了她那双过于明亮、充满好奇的眼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下来的几天,姜琳每天为良妃按摩穴位,指导呼吸练习,并悄悄改良了太医开的药方——她不敢直接改动,但会建议良妃在某些时辰服用,以发挥最佳效果。她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中医的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良妃的症状明显减轻,甚至能在庭院中散步小半个时辰了。
"琳丫头,来陪我说话。"一天下午,良妃招呼姜琳到榻前,"整日躺着,骨头都要酥了。"
姜琳乖巧地坐到脚踏上:"娘娘想聊什么?"
"说说你吧。"良妃的目光温柔却洞察,"你绝非普通商贾之女,究竟从何处学来这些医术?"
姜琳心头一紧,正欲辩解,良妃却轻轻摆手:"不想说便不说罢。这深宫里头,谁没有些秘密呢?我只看你心地纯善,医术高明,这就够了。"
"多谢娘娘体谅。"姜琳松了口气,犹豫片刻,鼓起勇气问道,"娘娘可否也跟民女说说...八阿哥的事?"
良妃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了然:"你对他有兴趣?"
"不、不是!"姜琳脸颊发热,"只是...八阿哥救了民女,民女想多了解恩人一些..."
良妃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显然不信这番说辞,但还是缓缓开口:"禩儿啊...从小就是个特别的孩子。"
她望向窗外,仿佛看见了过去:"他出生时我不受宠,皇上甚至很少来看他。其他皇子都有生母护着,他却总是一个人...记得他六岁那年冬天,感染了风寒,高烧不退。我跪在乾清宫外一整夜,求皇上派太医来看他..."
姜琳心头一颤,想象着小胤禩孤独躺在床上的样子。
"后来呢?"她轻声问。
"后来皇上知道了,不但派了太医,还亲自来看望。"良妃嘴角浮现温柔的笑意,"那是禩儿第一次感受到父爱。从那天起,他就立志要做最优秀的皇子,让皇上以他为傲。"
姜琳想起历史上胤禩"八贤王"的称号——他确实是所有皇子中最勤奋、最得人心的一位。
"他做到了。"姜琳轻声说。
良妃点点头,眼中满是骄傲:"他读书过目不忘,骑射也不输人。更重要的是,他待人以诚,从不因身份看不起下人。可是..."她的声音低沉下来,"在这皇宫里,善良反而成了弱点。"
姜琳明白她指的是什么——九龙夺嫡的残酷,历史上最终胜出的是冷硬如铁的四阿哥胤禛,而非广结善缘的胤禩。
"娘娘别担心,八阿哥有您这样的母亲,是他的福气。"姜琳安慰道,"您的健康对他最重要。"
良妃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现在,还有你关心他。"
姜琳心跳漏了一拍,急忙低头掩饰脸上的红晕。
五日后,胤禩再次来到景阳宫请安。看到母亲气色明显好转,能在花园中散步时,他眼中的惊喜藏也藏不住。
"母妃看起来好多了。"他扶着良妃在亭中坐下,"太医换了新方子?"
"还是原来的药,只是姜丫头教了我些新吃法。"良妃笑道,"这丫头可真是个小福星。"
胤禩看向站在一旁的姜琳,目光中的审视已被感激取代:"多谢姜姑娘。"
"民女不敢当。"姜琳低头行礼,"是娘娘洪福齐天。"
良妃看看儿子,又看看姜琳,忽然说道:"我有些乏了,先回屋歇息。禩儿,你带姜丫头去御花园走走吧,老闷在屋里也不好。"
胤禩略显尴尬,但还是应允。于是姜琳跟着他离开了景阳宫,前往御花园。这是她第一次有机会真正游览紫禁城的后花园,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我母妃很喜欢你。"走在花径上,胤禩突然开口,"她说你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心思细腻。"
姜琳不知如何回应,只好说:"良妃娘娘待民女极好。"
"你治好了她的顽疾,我该谢你。"胤禩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姜琳抬头,对上他清亮的眼睛。阳光下,胤禩的侧脸线条柔和而俊朗,与历史上那个悲剧性的"八贤王"形象重叠在一起。她突然有种冲动,想告诉他关于未来的事,想警告他即将到来的风暴...
"民女别无他求,只愿能继续侍奉良妃娘娘。"她最终说道。
胤禩似乎有些意外:"就这样?"
"就这样。"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确实与众不同。寻常人有机会向我讨赏,不是要金银就是要官职。"
"那些东西...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姜琳轻声说。这是实话——对一个可能随时穿越回去的现代人来说,清朝的财富地位确实毫无意义。
胤禩正欲再说什么,一个冷峻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八弟,好雅兴啊。"
姜琳回头,看见一个身着藏青色长袍的男子站在不远处。他约莫二十七八岁,面容冷峻,眉宇间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与胤禩的温润如玉形成鲜明对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阿哥胤禛!未来的雍正皇帝!姜琳心头大震,急忙低头行礼。
"四哥。"胤禩行礼,语气恭敬却不卑微,"今日怎么有空来御花园?"
"批阅奏折累了,出来走走。"胤禛的目光落在姜琳身上,"这位是...?"
"景阳宫的侍女,母妃让她来帮我选几株花回去。"胤禩流畅地回答,显然不想多谈姜琳。
但胤禛却似乎对姜琳产生了兴趣:"抬起头来。"
姜琳不得不抬头,对上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睛。胤禛打量着她,目光在她非宫女常有的书卷气上停留片刻。
"你叫什么名字?"
"回四阿哥的话,奴婢姜琳。"她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不发抖。
"在良妃娘娘宫中当差多久了?"
"回四阿哥,才几日。"
胤禛微微眯眼:"之前在哪当差?"
姜琳手心沁出冷汗——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好在胤禩及时解围:"四哥何时对宫女这么感兴趣了?莫非德妃娘娘宫中缺人手?"
胤禛收回目光,淡淡道:"随口问问罢了。这丫头看着眼生,不像寻常宫女。"
"母妃新挑的,说是懂些医理。"胤禩轻描淡写地带过,转移话题,"四哥可听说皇阿玛南巡的事定了?"
两位阿哥开始讨论朝政,姜琳退到一旁,心跳如鼓。历史上记载胤禛心思缜密,洞察力极强,果然名不虚传。刚才那短暂的对话,他已经察觉到她的不同寻常。
回景阳宫的路上,胤禩低声警告:"四哥不是好相与的,日后若再遇见,尽量避开。"
"是。"姜琳点头,犹豫片刻又问,"八阿哥,您...您相信命运吗?"
胤禩挑眉:"为何突然问这个?"
"只是好奇...如果您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您会尝试改变它吗?"
胤禩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你话中有话。"
姜琳咬住嘴唇——她说得太多了。但胤禩接下来的话让她大吃一惊:
"我不管你是谁,从哪里来,既然你现在站在这里,就说明命运给了你选择的机会。"他声音低沉,"而我,从不信命。若前方是悬崖,我会绕道;若道路被堵,我会另辟蹊径。"
这番话让姜琳心头一震。眼前的胤禩与历史上那个最终失败的"八贤王"形象似乎有些不同——他眼中闪烁的是不屈的光芒。
也许...历史并非不可改变?
回到景阳宫,姜琳摸出怀中的玉佩。在阳光下,玉佩内部的纹路似乎组成了一个奇特的图案,像是...地图?她眯起眼仔细辨认,突然意识到那可能是紫禁城的布局图,其中一个小点特别明亮——正是她现在所在的位置,景阳宫。
玉佩在引导她去某个地方吗?这与她的穿越有何关联?姜琳决定找机会探索这个线索。但首先,她需要确保自己在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不仅为了生存,更为了那个日渐清晰的目标:改变胤禩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