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宫锁心玉2(1/1)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房间,姜琳睁开眼,一时间分不清自己身在何处。身下是硬邦邦的木板床,身上盖着绣花锦被,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味——不是她那个堆满历史书籍和外卖盒的大学宿舍。
"姑娘醒了吗?"门外传来轻柔的女声。
姜琳猛地坐起,昨日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玉佩、穿越、紫禁城、八阿哥...她真的回到了清朝!
"醒了,请进。"她慌忙整理了一下衣衫。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十五六岁的丫鬟端着铜盆走了进来。"奴婢春桃,八爷吩咐来伺候姑娘梳洗。"她放下水盆,好奇地偷瞄姜琳,"姑娘的头发...怎么这么短?"
姜琳摸了摸自己齐肩的头发——在现代这算是中长发,但在清朝女子中简直短得惊人。"路上...生了场病,不得已剪掉了。"她随口编了个理由。
春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帮姜琳梳了个简单的发髻,勉强能用簪子固定。"姑娘别见怪,这已经是奴婢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样式了。"
姜琳看着铜镜中的自己,一张素净的脸,头上歪歪扭扭的发髻,身上淡青色的衣裙——活脱脱一个清朝女子,只是眼神中还藏着现代人的锐利。
"八爷说,请姑娘用完早膳后去书房一趟。"春桃一边帮她整理衣领一边说。
姜琳的手指微微发抖。胤禩要"考考"她,这意味着什么?试探?怀疑?还是单纯的好奇?无论如何,她必须小心应对,不能露出马脚。
早膳是清粥小菜,简单却精致。姜琳食不知味,满脑子都是待会儿可能面临的考验。她摸了摸挂在脖子上的玉佩——现在它被藏在衣领下,成了她最大的秘密。
书房位于小院的东侧,推开门,一股墨香扑面而来。胤禩正站在书架前翻阅一本书,听见声响转过身来。他今天穿了一件靛蓝色的长袍,腰间系着一条白玉带,整个人看起来清雅俊逸。
"姜姑娘来了。"他合上书,示意她坐下,"昨夜休息得可好?"
"托八阿哥的福,很好。"姜琳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福了福身,动作生硬得让旁边的春桃忍不住抿嘴偷笑。
胤禩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挥手让春桃退下。"昨日你说读过些书,不知都读过哪些?"
姜琳谨慎地回答:"《论语》《孟子》略知一二,也读过《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
"哦?"胤禩眉毛微挑,"女子读史倒是少见。那你对《资治通鉴》中'贞观之治'一节有何见解?"
姜琳松了口气——这是她的专业领域。"贞观之治之所以被后世称颂,在于唐太宗能任贤纳谏,君臣同心。但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使国家不因一人之明暗而兴衰。"
胤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料到她能答得如此深入。"有意思。那你认为当今盛世比之贞观如何?"
这个问题极其敏感,稍有不慎就会触犯忌讳。姜琳斟酌着词句:"康熙爷文治武功,开创盛世,与唐太宗各有千秋。只是..."她故意停顿。
"但说无妨。"胤禩向前倾身。
"只是贞观年间,谏议大夫魏征能以直言进谏而获重用。如今朝中..."姜琳故意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现在的朝廷缺乏直言敢谏的风气。
胤禩目光一凝,随即轻笑:"姜姑娘胆子不小。不过这话在我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在外头可要谨言慎行。"
"多谢八阿哥提醒。"姜琳低头,心跳如鼓。她冒险说出这番话,就是为了引起胤禩的注意——历史上他以"八贤王"着称,广纳贤才,她必须展现出自己的价值才能保住性命。
胤禩从书架上取下一卷地图铺开:"你既是江南人,可熟悉这江南河道?"
姜琳凑近一看,是一幅精细的江南水利图。幸运的是,她研究生论文正好涉及清代江南水利工程。她指着图上几处:"这里,还有这里,河道设计有问题,汛期容易决堤。应当仿效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之法..."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胤禩从经史子集到天文地理,不断抛出问题。姜琳凭借扎实的历史功底和现代知识,一一应对。有些问题她故意答得浅显,有些则深入剖析——她必须在展现价值的同时,不显得太过异常。
"最后一个问题,"胤禩合上手中的书,目光如炬,"你到底是什么人?"
姜琳心头一跳:"八阿哥何出此言?"
"商贾之女或许能读书识字,但不可能对朝政水利如此精通。"胤禩的声音依然温和,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你究竟是谁派来的?"
姜琳的手心沁出冷汗。她知道,此刻的回答将决定她的命运。深吸一口气,她决定部分吐露"真相"。
"八阿哥明鉴...家父确实经商,但祖上曾出过进士。我自幼被当作男孩教养,跟随西席先生读书。后来家道中落,父亲希望我..."她咬了咬唇,"希望我能凭才学入宫,谋个前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解释虽然仍有漏洞,但比纯粹商贾之女可信得多。清朝确实有宫女通过才学晋升的例子。
胤禩静静地看着她,目光如X光般似乎要穿透她的伪装。良久,他微微颔首:"暂且信你。不过..."他忽然伸手,从姜琳衣领间勾出了那枚玉佩,"这枚玉佩,从何而来?"
姜琳浑身僵硬——她没注意到玉佩什么时候露了出来。"是...是家传之物。"
"是吗?"胤禩摩挲着玉佩上的纹路,"这纹饰,这玉质...与宫中之物极为相似。"
正当姜琳不知如何回答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八哥!"一个洪亮的声音伴随着推门声响起,"听说你昨天在宫里捡了个美人儿?让我也瞧瞧——"
来人正是昨日见过的九阿哥胤禟。他大步走进书房,目光立刻锁定了姜琳。"哟,这就是那位'形迹可疑'的姑娘?"
姜琳连忙起身行礼,心跳如雷。历史上记载,九阿哥胤禟心思缜密,是八阿哥党的核心人物,但性格比胤禩更为张扬。
"九弟,不得无礼。"胤禩皱眉,"姜姑娘是我请来的客人。"
"客人?"胤禟绕着姜琳转了一圈,像在审视一件货物,"八哥,现在是什么时候,你怎么能随便收留来历不明的人?万一她是四哥那边派来的..."
"她不是。"胤禩打断他,"我已经确认过了。"
胤禟哼了一声:"怎么确认的?就因为她长得漂亮?"
姜琳脸颊发热,低头不敢言语。这两位阿哥的对话她插不上嘴,但能感觉到空气中剑拔弩张的气氛。
"姜姑娘才学不凡,对江南水利颇有见解。"胤禩平静地说,"正好可以为我们即将南巡提供参考。"
"南巡?"胤禟眯起眼睛,"皇阿玛还没决定呢,你怎么..."
姜琳心头一震——历史上康熙第六次南巡确实是在康熙四十三年,但现在应该还是年初,南巡计划尚未公开。她不小心提前知道了机密信息。
"我只是猜测。"胤禩迅速转移话题,"对了,你这么早来找我有什么事?"
胤禟这才想起正事:"良妃娘娘身子不适,传太医看了,说是旧疾复发。皇阿玛让你即刻入宫探望。"
胤禩脸色骤变,手中的玉佩差点掉落。姜琳眼疾手快,一把接住了玉佩——这个动作让她与胤禩的手指短暂相触,两人都是一怔。
"我这就去。"胤禩恢复镇定,转向姜琳,"姜姑娘先在府中休息,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下人。"
"良妃娘娘...病得很重吗?"姜琳忍不住问。历史上良妃确实早逝,但她不确定具体时间。
胤禩和胤禟同时看向她,目光中带着疑惑和警惕。
"你怎么知道良妃病了?"胤禟语气危险地问。
姜琳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她刚才应该装作不知道良妃是谁才对!"我...我听见九阿哥您刚才说的..."
"我说的是'身子不适',可没说'病得很重'。"胤禟逼近一步,"你为何如此关心良妃娘娘的健康?"
姜琳背脊发凉,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在两位阿哥锐利的目光下,她急中生智:"我...我入京途中曾遇一位游方郎中,他说...说今年春夏之交,宫中有贵人会犯心疾。刚才听闻良妃娘娘不适,便联想起来..."
"游方郎中?"胤禟冷笑,"编得倒像那么回事。八哥,这女子绝对有问题!"
胤禩却若有所思:"那郎中可说如何医治?"
姜琳没想到他会接这个话茬,只得继续编下去:"他说...可用丹参、三七等药材活血化瘀,辅以按压内关、膻中等穴位缓解症状。"这些都是现代中医治疗心绞痛的常用方法。
令她惊讶的是,胤禩竟然点了点头:"太医院的方子确实有这几味药。姜姑娘,你既然略通医理,不如随我一同入宫看看?"
"八哥!"胤禟不敢置信地喊道,"你疯了?带个来历不明的人进宫?"
"有我在,出不了乱子。"胤禩语气坚决,然后压低声音,"况且,若她真有异心,放在眼皮底下更安全。"
胤禟还想反对,但胤禩已经做了决定。他转向姜琳:"你能在一刻钟内准备好吗?"
姜琳攥紧了手中的玉佩,点了点头。她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将她带向何方,但直觉告诉她,跟随胤禩入宫可能是解开穿越之谜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良妃卫氏的早逝对胤禩打击极大,甚至影响了他的政治命运。如果她能改变这一历史...这个念头让她既兴奋又恐惧。
改变历史会带来什么后果?她这个穿越者,真的有权利干预过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