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豺狼的日子4完(1/1)
火车在晨曦中驶入伦敦站台。林悦攥着那张边缘发皱的车票,跟着人群走出车厢,潮湿的雾气裹着煤烟味扑面而来,让她想起巴黎巷弄里的雨气。
按照嘱咐,她在车站咖啡馆的角落坐下,眼睛盯着门口。没过多久,一个戴红围巾的女人推门进来,围巾的针织纹路和赫敏那条惊人地相似。女人径直走到她面前,放下一杯热可可:“卡纳瓦莱先生的朋友?”
林悦点头,看着她从手袋里掏出本护照,照片上是她自己的脸,国籍一栏写着“中国”。“今晚有艘货轮去上海,”女人的指甲涂着暗红色的指甲油,“码头的老查理会带你上船,就说‘皮埃尔的面包要出海’。”
热可可的温度透过陶瓷杯传到掌心,林悦忽然想起赫敏端来的那杯,甜香里都藏着小心翼翼的善意。她摸出萤火虫罐放在桌上,绿光映在女人惊讶的眼睛里。
“这是……”
“卡纳瓦莱先生的礼物。”林悦轻声说。
女人的指尖轻轻划过罐壁,像是在触碰某种易碎的珍宝:“他总说,再黑的夜,也挡不住萤火。”她忽然起身,“我该走了,记住,别回头。”
傍晚的码头弥漫着鱼腥和机油的混合气味。老查理是个瘸腿的搬运工,看见林悦手里的萤火虫罐,浑浊的眼睛亮了亮:“跟我来,丫头。”他佝偻着背在前头引路,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像在打暗号。
货轮的底舱阴暗潮湿,堆满了木箱。老查理掀开一个标着“瓷器”的箱子:“进去躲着,明早开船再出来。”他往她手里塞了个油纸包,“热乎的肉馅饼,比法国人的面包顶饿。”
箱子盖合上的瞬间,林悦听见外面传来士兵的呵斥声。她抱着膝盖缩在黑暗里,油纸包的温度慢慢渗透掌心,肉馅饼的香气混着萤火虫的微光,让她想起很多人——举着猎枪的皮埃尔,裂了镜片的苏菲,缺了门牙的船长,还有那个永远站在阴影里的疤痕男。
不知过了多久,箱子忽然晃动起来,汽笛的长鸣声震得耳膜发疼——船开了。林悦推开箱盖爬出来,底舱的舷窗透进月光,她把萤火虫罐放在窗台上,绿光映着起伏的海浪,像把整个星空都装进了这小小的玻璃罐。
货轮在海上航行了二十多天。林悦白天躲在底舱,晚上就溜到甲板看星星。有天夜里,她遇见个偷渡的犹太小男孩,抱着膝盖坐在桅杆下发抖。她把肉馅饼分给他一半,又把萤火虫罐递过去:“看,会发光的小虫子。”
男孩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它们不怕黑吗?”
“不怕,”林悦摸摸他的头,“因为它们自己就是光啊。”
靠岸那天,上海的码头飘着细雨。林悦跟着人流下船,海关检查时,官员盯着她的护照皱眉:“你这护照……”她正心跳加速,对方忽然用笔在签证页画了个小小的五角星,盖章放行,“去吧,一路平安。”
走出码头时,林悦看见个卖桂花糕的小摊,蒸笼里飘出的甜香让她猛地停下脚步。摊主是个白发老人,看见她手里的萤火虫罐,突然笑了:“姑娘从很远的地方来吧?我孙女也喜欢养这虫子,说像星星掉在了罐子里。”
林悦买了块桂花糕,咬下去的瞬间,眼泪突然掉了下来。这味道和苏晴做的一模一样,和霍格沃茨的热可可、巴黎的羊角面包、伦敦的肉馅饼一样,都藏着让人安心的暖意。
她没立刻回蘑菇屋,而是找了家邮局,把萤火虫罐小心翼翼地包好,收件人写着“巴黎第六区,卡纳瓦莱先生收”,地址是苏菲告诉她的秘密信箱。寄件人那一栏,她犹豫了很久,最终写下“伊莎贝拉·杜邦,一个记得光的人”。
离开邮局时,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石板路上,积水里的倒影像碎掉的星星。林悦摸了摸口袋里的柳木魔杖——不知何时,它竟从霍格沃茨的背包里跑到了这里。杖身温润依旧,仿佛藏着所有世界的温度。
她忽然不想再赶路了。坐在街边的长椅上,看着往来的行人,听着熟悉的乡音,林悦慢慢明白,穿越那么多世界,遇见那么多人,不是为了寻找什么答案,而是为了知道——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角落,总有一些人,像萤火,像星光,像桂花糕的甜香,在黑暗里固执地亮着、暖着。
口袋里的魔杖轻轻颤动,像是在回应她的心事。林悦握紧它站起身,阳光落在肩头,暖洋洋的。她不知道下一站会去哪里,或许是蘑菇屋的桂花树底下,或许是霍格沃茨的天文塔顶,又或许,是某个需要一点微光的陌生地方。
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她已经学会了如何在黑暗里行走,如何在豺狼环伺中守护光,如何把每个世界的温暖,都酿成心里的糖。
林悦笑了笑,迈开脚步往前走。街对面的报童喊着最新的新闻,卖花姑娘的篮子里插着新鲜的玫瑰,远处的电车叮叮当当地驶来,一切都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她知道,只要往前走,就一定能遇见更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