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朝会4(1/1)
随着马佳绍英最后的话语问出,养心殿内竟无一人出声,但每个人的目光都死死盯向他。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表现的十分恐惧,却只有醇亲王载沣微不可察的舒了一口气,同时也在悄悄观察这大殿之上听见此事的每个人的表情变化。
既然内务府总管将此事于今日朝会上公诸于众,那自己便可择其时机推波助澜,配合皇太后达成想要的结果。
这时养心殿内的气氛十分诡异,宝座上的凌霄与隆裕皇太后也停止了最后的微弱哭泣的声音,反倒是母子二人并没有因为这封总统府秘书处的公函而表现出异常的恐惧和愤怒。
却在内务府总管马佳绍英说出总统府秘书处公函内容后,同样扫视着大殿内每一位官员的神情变化。
一时之间养心殿十分静谧,只听得见殿外持续落下的春雨。
良久之后,帝师陈宝琛略显落寞的开口,率先打破了这份寂静。
“皇上,皇太后如此看来,结合世续大人所言,北京城的流言乃是民国政府刻意为之。如今才是图穷匕首现,就是为了掌控我大清皇室最后的根基。”
“如今当务之急,当如世续大人所言,当由内务府以皇太后的名义书写一封请柬,请那民国政府的大总统——袁世凯进宫。”
“而内务府以皇室名义正式关照民国政府,内务府将严肃处理北京城流传关于皇室丑闻的流言,会自行内部处理。在民国政府强势介入之前,将这样的把柄处理掉!”
以陈宝琛为首的诸位帝师,以及部分翰林旧臣文官纷纷附和,要求严查内务府贪污现象,对于涉事人等一律严加处理。
而站在大殿前排的世续,则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内衬的暗纹,冷汗早已浸透里衣。
现在终于意识到——事态失控了。
他抬眼左右望向殿中稀稀落落的官员,内务府那帮人还在交头接耳,浑然不觉大祸临头,笃定了皇上与皇太后绝对不会让民国政府插手宫廷事务。
北京城里关于内务府贪污的流言早已沸沸扬扬,如今看来,这绝非偶然。
——不是几个民国官员想插手,而是整个民国政府已达成共识,要彻底掌控皇室!只要介入了内务府的管理,那便是轻而易举的能够掌握大清皇室的资产情况。
世续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咽下一口苦涩的唾沫。若真如此,内务府这帮蠢货便是现成的刀子——民国政府只需以"肃清贪腐、维护皇室"为由,便能名正言顺地接管内务府,进而将皇室彻底变成傀儡。
这绝对不是自己想看到的局面,若是皇室成为民国政府的傀儡,那自己还有何颜面面对皇上和皇太后,怎么对得起历代先帝。
自己一定不能让这样的局面发生。听着帝师陈宝琛的陈奏以及众多官员的表态来看,不能够再包庇内务府的属官。
世续的目光又扫过那几个还在低声讨论的内务府属官,心中冷笑。这帮蠢材,皇上退位后非但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如今倒好,直接把刀子递到民国政府手里!
况且民国政府势力介入皇室,皇上与皇太后肯定是不会答应,就算把内务府这些人牺牲了,皇上与皇太后还得倚仗咱们这些旧臣遗老,到时候再寻找机会掌控内务府也为时未晚。
世续的指尖掐进掌心,疼痛让他清醒了几分。
——内务府保不住了,这帮人注定是弃子。那就别怪自己心狠了。
——要怪,就怪你们自己贪得无厌吧。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眼神渐冷。既然大势已去,那就只能……弃车保帅。他虽是前内务府总管,但这些年早已暗中打点,与民国政府几位要员有些交情。若能主动配合,或许还能全身而退。
而名义上引发这场皇室丑闻营造司属官,此刻正在群臣之中惶恐不安。心情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最初本以为靠着上司的求情和庇护能安然了结,但不想如今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朝着必须向内务府官员下手的节奏。
而醇亲王载沣站在殿中,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瞧着这纷乱的局面心中已然明了——是时候了。
殿内气氛紧绷,翰林院的老臣们早已按捺不住,白须颤动,愤然出列:"民国政府此举,实乃干涉我大清内政!违实背弃了当初商定的条约,绝对不能让民国政府插手皇室政务。"
"岁款乃前朝所定,岂能随意要挟?"前六部尚书陆润庠愤恨说道。
"是呀!内务府纵有贪腐,亦当由我大清自行处置!"帝师梁鼎芬也接续辩解。
这些清流文官言辞激烈,却终究无力回天。载沣心中冷笑——他们反对的除了怕民国政府插手皇室事务,也是怕断了他们的俸禄罢了。
醇亲王载沣转而看向内务府总管马佳绍英。绍英面色阴沉,却并无抗拒之意,反而微微点头,想来之前与其商议裁撤官员与惩戒贪污人员显然早有决断——内务府属官,该弃则弃。
至于世续……这位前任总管大臣垂首而立,神色平静,仿佛殿内争吵与他无关。可载沣既然猜着其想法,世续早已默认——拿内务府的贪官污吏开刀,既能堵住民国政府之口,又能挽回皇室颜面,何乐不为?
最耐人寻味的,是肃亲王善耆和恭亲王溥伟的反应。二人站在一旁,脸色铁青,言辞激烈地痛斥民国政府"欺人太甚",扬言要"上书抗议"。可载沣看得分明——他们并非真心维护内务府,而是借机彰显自己对皇室的"忠诚",实则另有盘算。
——私下里,他们怕是早已与日本人勾连,谋划着另一场复辟闹剧。
载沣收回目光,心中已有定计。他缓步上前,拱手道:"皇上、皇太后,本王以为,内务府积弊已久,若不严加整顿,恐难服众,正如陈大人所言,应当严加惩戒内务府贪污涉事人员,堵住这北京城的悠悠众口。"
即使民国政府想要插手紫禁城事务,远非一朝一夕弄成此事,还是尽快与民国大总统府进行沟通商谈。
殿内霎时一静。
"醇亲王此言差矣!"善耆厉声打断,"若任由民国政府插手,我大清颜面何存?"
载沣不疾不徐,淡淡道:"肃亲王,内务府贪腐之事,证据确凿。若不严惩,岂非坐实了皇室包庇之名?"
况且本次北京城的流言蜚语,本就是内务府贪污腐败断送了皇室的体面,白白送给民国政府的借口。
惩戒内务府贪污人员,正应该是皇室拿出来的态度,给民国政府瞧瞧。在主动联络民国政府,让皇室占据主导地位,共同协商解决。
只是一味抗议,难道有用吗?民国政府就会放过这件事?
善耆语塞,脸色愈发难看。
载沣不再理会他,转而看向太后:"臣请旨,即刻清查内务府账目,凡涉贪腐者,一律严惩不贷!"
隆裕皇太后沉吟片刻,终于缓缓点头:"准醇亲王所奏。"
——大局已定。
随着隆裕皇太后的旨意敲定,凌霄看着满朝官员的表情,瞧着内务府多少属官是面露不干。
也只能附和着,“皇太后圣明!臣等谨遵皇太后懿旨。”
载沣垂眸,嘴角掠过一丝冷意。内务府注定成为弃子,而皇室……至少还能挽回最后一丝尊严。至于善耆、溥伟之流,他们的复辟美梦,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
殿外微风骤起,卷着春雨掠过朱红宫墙,仿佛在无声地宣告——大清的气数,早已尽了,只能尽情的苟延残喘,谋划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