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魏延受阻(1/1)
阆中这边斗智斗勇,但主战场还是在剑阁。
庞德毕竟是偏师,人数不足是一方面,凉州穷困,大军的粮草辎重也跟不上,就注定西线战场只能是佯攻。
建安九年深秋,剑阁关下硝烟弥漫,汉军再次对这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发起了连日猛攻。
赵云、魏延所率的先锋主力,继续沿用着上次攻打剑门关的老战法:数十架投石机在关前一字排开,巨石呼啸着砸向城头,蜀军工事应声崩塌,烟尘蔽日。
待城头守御稍缓,步军便扛着云梯奋勇登城,与蜀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剑阁并非没有防备。
自上次一战之后,蜀军在剑阁囤积了大量的滚木礌石、火油金汁、箭矢军械等等守城用品。
守军也换成了百战余生的精锐,他们依托险峻地势,顶着如雨般落下的飞石,在城头堆砌滚石、泼洒热油,弓箭如雨点般射下,汉军几次强攻皆被击退,关下尸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山道。
赵云在中军帐内眉头紧锁,深知剑阁不破,伐蜀大军便难以前进半步。
此时,副将魏延正按捺不住。
他初随主力南下,急于在刘浪面前证明自身能力,见连日攻城未果,遂主动请缨:“将军,末将愿率敢死队为先锋,今夜强攻,定要拿下剑阁!”
赵云知其勇猛,却虑其急躁,劝道:“文长,剑阁天险,不可轻敌,需从长计议才好。”
魏延却执意请战,当即点选两千精锐,皆是悍不畏死之辈,每人携带短刀、绳索与火把,准备趁夜攀城。
三更时分,夜色如墨。
魏延亲率敢死队,借着投石机轰击的掩护,沿山壁隐蔽潜行至关墙下。
他身先士卒,踩着云梯向上攀爬,奈何城头蜀军夜晚也没有疏于防备,魏延刚刚爬到一半,就被值夜的蜀军察觉动静,即刻以弓箭、滚石反击。
魏延左臂中箭,却浑然不顾,拔刀斩断射来的箭矢,嘶吼着登上城头,挥刀斩杀数名蜀兵,撕开一道缺口。
敢死队见状士气大振,纷纷攀城而上,与蜀军在城头展开混战。
激战至黎明,魏延所部已控制部分城头,蜀军防线岌岌可危。
守将急得连连叩关,向成都求援的文书如雪片般送出,剑阁几乎要被汉军撕开一道口子。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处山道上传来震天鼓声——张任率领的成都援军终于赶到。
这位蜀地名将素有威名,麾下兵马经过上次大战的洗礼,又被张任操练了一年,如今也堪称为精锐。
张任半路接到守将的求援,命令麾下大军强行军,抵达剑门关后,便即刻投入战场。
张任亲率骑兵冲击城下汉军后续部队,又命弓箭手压制城头,配合守军发起反扑。
城头的魏延腹背受敌,既要抵挡城内蜀军的反击,又要应对城外援军的攻势,敢死队伤亡剧增。
张任在城下高声传令,蜀军士气大振,纷纷呐喊着夺回失地。
魏延虽奋力死战,却架不住敌军前后夹击,左臂伤势加重,力气渐衰,最终被一名蜀将趁隙击落城头,幸得部下拼死救援,才得以撤回汉军营中。
张任趁势率军巩固防线,修补城防,剑阁的危局终于得以缓解。
望着城头重新竖起的蜀军旗帜,张任对左右道:“方才那将将勇则勇矣,却失于急躁,不足为虑。我所虑者,唯有刘浪赵云。此役虽退敌,然汉军势大,众将万万不可懈怠。”
关下汉军营内,赵云为魏延包扎伤口,沉声道:“文长之勇可嘉,然攻坚当有章法,不可凭一时血气。”
魏延望着剑阁城头,眼中闪过不甘,却也低头受教。
秦岭山脉的寒意已浸透军帐,刘浪立于中军大帐之内,手中捏着从剑阁前线传回的战报,字迹因急递而略显潦草,却清晰记录着战况:
赵云、魏延率先锋连日强攻剑阁,虽一度由魏延亲率敢死队突破城头,终因张任援军赶到而功败垂成,折损近两千精锐,攻势暂歇。
帐内烛火摇曳,映着刘浪凝重的面容。他深知,先锋军虽勇,却已是强弩之末。
赵云麾下三万精兵,经长途奔袭与连日攻城,兵力已显疲惫。
魏延强攻受挫,敢死队伤亡惨重,锐气大伤;更重要的是,张任援军抵达后,剑阁守军士气复振,防御愈发坚固,此时若再强逼先锋军出战,恐有全军覆没之险。
“传我将令。”
刘浪转身对传令官道,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令赵云、魏延即刻停止攻城,率部后撤三十里,在白水河畔安营扎寨,加固防御,养精蓄锐,等待主力大军会合。”
传令官领命欲退,刘浪又补充道:“告诉子龙与文长,不必急于求成。剑阁天险,非一日可破。张任虽勇,却兵力有限,蜀中山路难行,粮道也定然不畅。待我主力到齐,粮草、器械齐备,定有破敌之策。”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切记,保存先锋实力为要,不得再擅自强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军令以快马传往剑阁前线。
赵云接到命令时,正站在营外望着剑阁城头,见张任正调兵遣将加固城防,心中正忧虑先锋后劲不足。
待读完刘浪的手令,他长舒一口气,对魏延道:“大将军深谋远虑,我等当遵令后撤。”
魏延虽心有不甘,却也明白此刻再攻无益,遂躬身领命。
当日午后,汉军先锋拔营起寨,有序后撤三十里,在白水河畔依河扎营。
这里地势开阔,易守难攻,既避开了剑阁蜀军的锋芒,又能依托河流保障水源与粮道,为后续主力到来预留了从容调度的空间。
消息传到剑阁,张任见汉军后撤,并未贸然追击。
他登上城头观望,见汉军营地壁垒森严,知是有备而退,遂对左右道:“赵云用兵沉稳,不恋战,不冒进,此乃劲敌也。”
当即下令继续加固城防,同时派人向成都求援,请求增派兵力,以防汉军主力到来后发起总攻。
远在白水河畔的汉军营内,赵云正组织士兵休整,医治伤员,清点军械;魏延则带着斥候探查周边地形,绘制地图,为后续攻城做准备。
二人虽风格迥异,却都明白,后撤并非退缩,而是为了等待更有利的时机。
刘浪的主力大军正沿陈仓道南下,数万兵马与充足的粮草辎重,将为攻破剑阁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中军大帐内,刘浪收到先锋已安全后撤的消息,紧绷的眉头终于舒展。
他望向舆图上的剑阁与白水河,对徐庶道:“子龙、文长已稳住阵脚,待主力一到,便可形成合围之势。张任虽能守,却挡不住十万大军的持续猛攻。”
徐庶点头附和:“主公令先锋后撤,既避其锐气,又养我军力,此乃上上之策。”
秋风掠过秦岭的峡谷,带着远处剑阁的烽烟气息。
汉军先锋的暂时后退,并非战局的停滞,而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