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金梭鸣(1/1)

五更梆子刚敲过第一遍,苏璃就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睁开眼时,窗外还是一片浓墨般的黑暗,只有檐角挂着的风灯在秋风中摇晃,投下支离破碎的光影。

“姑娘!出大事了!“韩九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沙哑中带着掩饰不住的惊慌。

苏璃一个激灵坐起身,随手抓起床头的靛青色外袍披上。指尖触到门闩时,她感觉到一阵刺骨的寒意——深秋的霜气已经渗入了木质的每一道纹理。推开门的瞬间,扑面而来的冷风让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韩九站在门外,花白的胡须上结着细小的霜花。老工匠的脸色比天色还要阴沉,粗糙的手指紧紧攥着一块断裂的木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织房那边...所有织机的踏板都断了。“他声音压得极低,像是怕惊动什么不该惊动的东西,“今早女工们上工时才发现的。“

苏璃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她接过那块木头,就着风灯微弱的光线仔细查看。断口处光滑得反常,不像是自然磨损导致的断裂,倒像是被人刻意锯过,只留下薄薄一层相连,使用时稍一用力就会断开。

“什么时候的事?“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冷静,与胸腔里狂跳的心脏形成鲜明对比。

“应该是夜里。“韩九擦了擦额头的汗,“昨晚收工时还好好的,今早一来就...“

苏璃没有听完就迈步向外走去。秋霜打湿了青石小径,她的布鞋很快被浸透,寒意从脚底直窜上来。染坊里已经点起了火把,跳动的火光中,女工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写满了不安。看到苏璃走来,她们自动让开一条路,窃窃私语声像风中的落叶般飘散开来。

织房的门大开着,二十张织机静静地排列在昏暗的光线里。本该忙碌穿梭的梭子全都静止不动,织工们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苏璃走近最近的一台织机,蹲下身检查踏板。情况比韩九描述的还要糟糕——不仅踏板断裂,连传动杆的连接处也出现了细密的裂纹。

“把所有织机都检查一遍。“苏璃站起身,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要知道每一台的损坏情况。“

随着检查的深入,苏璃的心一点点沉入谷底。二十台织机无一幸免,全部被人动了手脚。最棘手的是,这些织机的关键部件都是特制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现成的替换零件。而三天后,就是给谢家商队交货的最后期限——五百匹上好的云纹锦,违约的罚金足以让刚刚起步的染坊破产。

“姑娘,这可怎么办?“春桃急得直搓手,眼睛红红的像是要哭出来,“这批料子是谢大掌柜点名要的,说是要送到京城给贵人做衣裳...“

苏璃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走到窗前,推开糊着素纱的窗棂。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晨光中,染坊的轮廓渐渐清晰。晾晒场上的布匹在风中轻轻摆动,像一片蓝色的海洋。这景象本该让人心旷神怡,此刻却只让她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力。

“先别慌。“她转过身,声音平稳得连自己都感到惊讶,“韩师傅,库房里还有多少备用的木料?“

韩九掰着手指算了算:“能做七八个踏板,但传动杆用的硬木上次就用完了...“

“把能修的织机先修好。“苏璃打断他,“春桃,去把织工分成两班,修好一台就立刻开工。其他人...“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惶惑的脸,“去准备染料,今天先把染缸都开起来。“

人群散开后,苏璃独自留在织房里。她蹲在一台织机前,用手指轻轻描摹着踏板断裂的痕迹。这不是普通的破坏——下手的人显然对织机结构了如指掌,知道该在哪里做手脚才能造成最大伤害。更令人在意的是,染坊夜间都有护院巡逻,外人很难悄无声息地潜入并破坏所有织机...

“姑娘。“韩九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老工匠蹲在她身边,递过一块断裂的传动杆,“您看看这个。“

苏璃接过木块,借着渐亮的天光仔细端详。木头的纹理中隐约可见一个奇怪的印记——像是某种动物的头部,线条粗犷而狰狞。

“这是...“

“狼头标记。“韩九压低声音,“草原部落工匠的习惯,他们在制作的器物上都会留下族徽。“

苏璃心头一震。她想起上个月在崔氏绸庄见到的那几个异域商人,他们腰间佩戴的铜牌上似乎就有类似的图案。当时她还觉得奇怪,崔家怎么会和草原部落有往来...

“能确定是草原的工艺吗?“她轻声问。

韩九点点头:“我在边关从军时见过。中原的木匠不会这样处理榫卯,他们...“他忽然噤声,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姑娘,这事不简单。草原的工艺,加上破坏的手法这么老道...“

“我明白。“苏璃打断他,不想让恐慌蔓延,“先把织机修好要紧。这事不要声张。“

韩九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转身去取工具了。苏璃站在原地,手中的木块仿佛有千斤重。她早该想到的——崔氏不会坐视她的染坊日渐壮大。只是没想到他们会用这么卑劣的手段,更没想到会牵扯到草原部落。

窗外,太阳已经完全升起,金色的光芒透过窗棂洒落在织机上。本该充满生机的晨光,此刻却照出一片狼藉。苏璃咬了咬下唇,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思考解决方案。当务之急是修复织机,完成订单。至于背后的阴谋...总有清算的时候。

正午的阳光透过织房的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璃跪坐在织机旁,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黏在脸颊上。她已经连续工作了四个时辰,指尖被木刺扎出了好几道细小的伤口,却浑然不觉。

“姑娘,喝口水吧。“春桃端着一碗温水蹲在她身边,眼中满是担忧,“您从早上到现在什么都没吃...“

苏璃摇摇头,继续专注于手中的活计。她正在尝试一种全新的踏板结构——将整体式改为分体式,用杠杆原理减轻织工踩踏的力度。这是她从现代纺织机械中获得的灵感,只是古代的工艺水平有限,试验了几次都不太成功。

“第七台了。“韩九拖着疲惫的步伐走过来,手里拿着半截断裂的榫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算修好也撑不了多久。“

苏璃直起酸痛的腰背,望向织房另一端。七台勉强修复的织机正在运转,但速度明显比平时慢了许多。织工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生怕一个用力过猛又导致部件断裂。按照这个效率,三天内根本不可能完成五百匹锦缎的订单。

“传动杆的受力点不对。“苏璃喃喃自语,手指在泥地上画出简图,“如果能把压力分散开...“

她忽然停住,目光落在织机底部的横梁上。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闪现——为什么不彻底改变踏板的结构?现有的设计沿用了上百年,但未必是最优解。现代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突破,不就是将整体式机械改为模块化设计吗?

“韩师傅,“她猛地站起来,眼前一阵发黑,连忙扶住织机稳住身体,“我需要你帮我做个试验。“

老工匠疑惑地看着她在地上画出的奇怪图形:“这是...?“

“分体式踏板。“苏璃兴奋地解释,“把整个踏板分成三段,中间用铁片连接。这样踩踏时力量不会集中在一点,而且...“她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支点,“在这里加个杠杆,能省力至少三成。“

韩九皱起眉头,粗糙的手指沿着图纸描画,突然眼睛一亮:“妙啊!这样不仅不容易断,织工踩起来也轻省,说不定还能织得更快!“

“但需要精铁打造连接件。“苏璃咬着下唇盘算,“普通的铁片太软,承受不住反复弯折...“

“用这个如何?“

一个清朗的男声从门口传来。苏璃抬头望去,只见谢景斜倚在门框上,一袭墨蓝色长衫衬得他肤白如玉。他手里捧着一个檀木盒子,嘴角挂着惯常的玩味笑容,但眼底却闪烁着苏璃从未见过的认真神色。

“谢大掌柜怎么来了?“苏璃站起身,下意识拍了拍沾满木屑的衣裙。

谢景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缓步走到她面前,将木盒递过来:“听说你的织机出了些问题,正好我前日得了些西域精钢,想着或许用得上。“

苏璃惊讶地接过盒子,掀开盖子。里面整齐排列着数十片薄如蝉翼的钢片,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她拿起一片轻轻弯曲,钢片展现出惊人的弹性,松开后立刻恢复原状。

“这是...“

“大食国匠人用陨铁打造的弹簧钢。“谢景的语气轻描淡写,仿佛送的只是寻常物件,“据说用来做弓弩的机关,承力极好且不易断裂。“

苏璃的手指微微发抖。这种材料在当代都是稀罕物,放在古代更是价值连城。她抬头看向谢景,想问这礼物太过贵重,却在对上他目光的瞬间哽住了——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里,此刻竟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期待,像是生怕她会拒绝。

“正好解了燃眉之急。“最终她只是轻声道谢,将钢片递给眼放精光的韩九,“按我刚才说的做,先改一台试试。“

谢景挑了挑眉:“不问问价钱?这些钢片够买下半个染坊了。“

苏璃正色道:“谢大掌柜若想趁火打劫,就不会亲自送来了。“

谢景闻言大笑,笑声在空旷的织房里回荡:“好个伶牙俐齿的苏姑娘!“他忽然压低声音,“不过你说得对,我确实另有所图。“

苏璃心头一跳,却见谢景从袖中掏出一卷账册:“我想看看你改良后的织机效率如何。若真如你所说能提高三成,谢家愿意投资批量改造,利润分成好商量。“

原来是为了生意。苏璃不知为何有些失落,但很快压下这种情绪,认真讨论起合作细节。两人说话间,韩九已经带着徒弟热火朝天地改造起织机。精钢片被巧妙地嵌入木质结构中,将传统的一体式踏板分成三段联动装置。

日落西山时,第一台改良织机组装完成。织女阿蛮被选为第一个试用者,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姑娘紧张地坐上新织机,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踩下踏板。

“轻得像踩在棉花上!“阿蛮惊喜地叫道,手脚麻利地操作起来。梭子在她手中飞快穿梭,速度比平时快了近一半,而她的表情却比以往轻松许多。

苏璃看着织机上迅速成型的云纹,长舒一口气。余光里,她注意到谢景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当她转头与他四目相对时,他却若无其事地移开视线,转而称赞起织机的巧妙设计。

“苏姑娘果然名不虚传。“他抚摸着织机上新装的精钢部件,语气中带着真诚的钦佩,“这分体式结构不仅解决了断裂问题,还提高了效率。看来我们的合作势在必行了。“

苏璃正要回应,春桃急匆匆地跑进来:“姑娘,崔家派人来问,说听说我们织机坏了,愿意'好心'接手谢家的订单...“

织房内瞬间安静下来。苏璃和谢景交换了一个眼神——崔家的消息未免也太灵通了。从织机出问题到现在不过几个时辰,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来趁火打劫,这其中的关联不言而喻。

“替我谢谢崔夫人的'好意'。“苏璃冷笑一声,声音故意提高让门外的崔家仆从听见,“就说染坊的织机已经全部修好,不劳费心了。“

春桃会意,小跑着出去传话。谢景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看来崔家对你格外'关照'啊。“

“彼此彼此。“苏璃意有所指地看了眼他送来的精钢,“谢大掌柜不也是闻风而动?“

谢景笑而不答,只是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银制酒壶抿了一口。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为长长的睫毛镀上一层金边。苏璃突然发现,这个总是玩世不恭的商人,安静下来时竟有种令人心悸的俊美。

“天色已晚,苏姑娘不介意留我用个便饭吧?“谢景忽然开口,打断了她的思绪,“我有些合作细节想详谈。“

苏璃本想拒绝,但看着仍在忙碌改造的织机,和谢景带来的珍贵材料,最终点了点头:“粗茶淡饭,谢大掌柜别嫌弃才是。“

染坊后院的小亭里,苏璃和谢景相对而坐。石桌上摆着几样家常小菜——清炒时蔬、腊肉蒸笋、一碟酱黄瓜,还有一盆冒着热气的菌菇汤。春桃特意点上了两盏琉璃灯,暖黄的光晕在夜色中圈出一方温馨的小天地。

“没想到苏姑娘手艺这么好。“谢景夹了一筷子笋片,由衷赞叹,“这腊肉的火候恰到好处,咸香中带着松木的清香。“

苏璃给他添了碗汤:“染坊里的李嬷嬷做的,我可不敢居功。“她停顿了一下,真诚地说,“今天多谢谢大掌柜雪中送炭,那些精钢片...“

“叫我谢景吧。“他突然打断她,眼神出奇地柔和,“私下里不必这么生分。“

苏璃一怔,不知该如何回应。月光下,谢景的眉眼少了几分白日里的锋芒,多了几分难得的真实。她发现他今晚似乎特别疲惫,眼角有淡淡的阴影,执筷的手指上还有几道新鲜的伤痕,像是匆忙处理金属物件时留下的。

“你的手...“她忍不住问道。

谢景下意识地缩了缩手指,随即无所谓地笑笑:“来的路上亲自打磨那些钢片,不小心划了几下。“他轻描淡写地带过,转而问道,“你打算怎么应对崔家?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

苏璃搅动着碗里的汤,思索片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今天改良的织机只是个开始,我还有很多想法...“她突然停住,警觉地看着谢景,“我为什么要告诉你这些?谢家与崔家同为四大商号,谁知道你是不是...“

“因为我讨厌崔家。“谢景干脆地说,仰头饮尽杯中的酒,“更准确地说,我讨厌所有仗势欺人、因循守旧的所谓'世家'。“他的声音里带着罕见的 bitterness,“他们就像一潭死水,把任何新鲜事物都视为威胁。“

苏璃惊讶地看着他。这是谢景第一次在她面前展现如此鲜明的情感倾向。往日那个圆滑世故、永远笑脸迎人的商人形象似乎裂开了一道缝隙,露出里面真实的血肉。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她小心翼翼地问。

谢景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银匣子推到她面前。苏璃打开一看,里面整齐排列着十二枚小巧的木雕,每一枚都雕刻着不同的织机部件,精细得连最小的榫卯结构都清晰可见。

“这是...“

“我十四岁时做的。“谢景的声音低沉而遥远,“当时我想改良家里的织机,花了三个月设计,却被父亲当众烧毁。他说谢家子孙不该沉迷'奇技淫巧',有那功夫不如多背几页《商经》。“

月光下,他的侧脸线条显得格外锋利,眼中闪烁着苏璃从未见过的锋芒。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谢景——不是风流倜傥的谢大掌柜,而是一个梦想被扼杀的少年。

“所以你看到我的织机改良...“

“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谢景直视她的眼睛,“只不过你比我勇敢得多,敢于坚持己见,敢于挑战权威。“他自嘲地笑了笑,“我只能做个循规蹈矩的商人,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偶尔任性一下。“

苏璃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共鸣。她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谢景总是对她格外关照——在他眼中,她或许活成了他想要却无法成为的样子。这种认知让她既感动又心酸。

“现在也不晚。“她轻声说,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精致的木雕,“你有资源,有经验,还有...“她顿了顿,嘴角扬起一抹狡黠的笑,“一个擅长'奇技淫巧'的合作伙伴。“

谢景怔了怔,随即大笑起来,笑声惊起了亭外梧桐树上的宿鸟。月光下,他的眼睛亮得惊人:“苏璃啊苏璃,我果然没看错人。“他举起酒杯,“为我们的合作干杯?“

“为打破陈规干杯。“苏璃端起茶杯与他相碰。

两人相视一笑,某种无言的默契在月光下悄然生长。夜风拂过,带来远处织房里传来的轻微机杼声——改良后的织机仍在运转,女工们轮班赶制那批险些失去的订单。那声音听在苏璃耳中,宛如一曲胜利的凯歌。

三日后,谢家商队的马车准时出现在染坊门口。五百匹云纹锦整齐地码放在樟木箱中,每一匹都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云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宛如真正的流云。

谢景亲自验收货物,修长的手指抚过锦缎表面,眼中闪过惊艳之色:“不仅按时交货,品质还比约定的更好。“他转向苏璃,嘴角噙着意味深长的笑,“苏姑娘总是能给人惊喜。“

苏璃笑而不答。只有她知道这批锦缎背后的艰辛——三天来,染坊上下几乎不眠不休,女工们三班倒轮流操作那二十台改良后的织机。新设计的踏板结构使效率提高了近四成,才让他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这是说好的货款。“谢景示意随从抬上来一个沉甸甸的檀木匣子,“另外...“他从怀中掏出一卷羊皮纸,“新的订单。谢家想要五百匹同样的锦缎,外加三百匹你新设计的'冰裂纹'纱罗,两个月后交货。“

苏璃接过羊皮纸,扫了一眼上面的数字,眉毛微微扬起:“谢大掌柜对染坊这么有信心?“

“不是对染坊,“谢景靠近一步,声音压低到只有她能听见,“是对你。“

他的气息拂过耳际,带着淡淡的沉香味。苏璃耳根一热,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条件呢?“

“三成订金,交货后付清余款。“谢景恢复了一贯的商业口吻,“此外,谢家愿意提供所有精钢配件,用于改造你的全部织机。作为交换,未来三年内谢家有优先采购权,价格按市价九折计算。“

苏璃快速盘算着利弊。这条件比她预想的要优厚得多,几乎可以说是谢景在让利。她抬头审视着眼前这个令人捉摸不透的男人,试图从他含笑的眼中看出真实意图。

“为什么这么帮我?“她直截了当地问。

谢景摇了摇手中的折扇,故作沉思状:“也许是被苏姑娘的美貌所惑?“

见苏璃脸色一沉,他立刻正色道:“开个玩笑。实话是,我认为你的染坊代表着未来。那些改良的织机、创新的染法,还有你管理女工的方式...“他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投资你就是投资未来的商机,这道理连我那个古板的父亲都明白。“

苏璃微微点头。这个解释至少符合逻辑——谢景本质上还是个精明的商人,不可能纯粹出于好心。但不知为何,这个认知让她心里泛起一丝莫名的失落。

“成交。“她简短地说,伸手与谢景击掌为誓。

就在两人的手掌相触的瞬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个身着谢家服饰的伙计飞身下马,满头大汗地冲到谢景面前,递上一封火漆封缄的信函。

“大掌柜,紧急家书!老太爷命您即刻回府!“

谢景眉头一皱,迅速拆开信函扫了一眼,脸色顿时变得凝重。他转向苏璃,语速飞快:“家中有变,我得立刻回去。关于合作的具体细节,我会派管事来详谈。“

苏璃敏锐地注意到他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发白:“出什么事了?“

谢景犹豫了一瞬,最终只是摇摇头:“家族琐事,不足挂齿。“他翻身上马,突然又勒住缰绳,“对了,小心崔家。我收到消息,他们最近和草原部落走得很近...“

他没有说完,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眼织房的方向,随后扬鞭而去。苏璃站在原地,望着谢景远去的背影,心中升起一丝不安。她想起那些带有狼头标记的损坏部件,想起崔家异常迅速的“好意“,想起谢景欲言又止的警告...

“姑娘,韩师傅在织房等您。“春桃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说是在损坏的部件上又发现了些东西。“

苏璃立刻转身向织房走去。韩九正蹲在一堆报废的零件前,手里拿着半截断裂的传动杆。见到苏璃,他立刻站起身,将传动杆递过来:“姑娘您看,这内侧刻着东西。“

苏璃接过木杆,对着光线仔细查看。在木头的内侧,刻着一行细小的符号——既不是汉字,也不是她所知的任何少数民族文字。这些符号排列整齐,明显是有意义的标记,而非随意的划痕。

“这是...“

“草原部落的文字。“韩九的声音压得极低,“我在边关时见过类似的。这像是...某种计数方法。“

苏璃心头一震。她想起现代看过的纪录片,游牧民族常用刻痕记录牲畜数量或日期。如果这些符号真的是计数,那么它们很可能代表着...

“日期。“她脱口而出,“他们在记录某个特定的日期!“

韩九困惑地看着她。苏璃没有解释,只是急切地问:“你能认出这些符号代表的具体数字吗?“

老工匠摇摇头:“我只认得大概,但...“他指向其中一个符号,“这个重复了三次的波浪线,在草原部落里通常代表'月圆'。“

苏璃的心跳加速了。月圆——那不就是三天后吗?她快步走到窗前,望向北方。晴朗的天空下,远山的轮廓清晰可见。那里是草原的方向,也是潜在的威胁所在。

“韩师傅,从今天起加强染坊的巡逻,尤其是夜间。“她转身命令道,“另外,加快所有织机的改造进度,我要在两天内全部完成。“

老工匠领命而去。苏璃独自站在织房中央,四周是忙碌的女工和运转的织机。金梭在经纬线间来回穿梭,发出有节奏的“咔嗒“声。这声音往日让她感到安心,此刻却像某种倒计时的提醒。

她低头再次查看那行神秘的符号,一种强烈的预感涌上心头——这不仅仅是一次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的前奏。而谢景的突然离去,或许与之有着不为人知的关联。

窗外,一片乌云悄然遮住了太阳。染坊里,二十台改良后的织机仍在不知疲倦地运转,精钢配件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冷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