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褐衣突围(1/1)
秋雨来得突然,豆大的雨点砸在染坊青瓦上,如同千万颗玉珠倾泻而下。苏璃站在廊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新染的湖蓝色绢布。这种被女工们称为“天水碧“的色泽,是她们花了整整三个月才试验成功的秘方。
“东家!不好了!“账房先生郑三跌跌撞撞冲进院子,油纸伞被狂风吹得翻折过去。他怀里紧抱的公文匣子沾满雨水,在青石板上拖出一道蜿蜒的水痕。
苏璃心头蓦地一紧。三日前坊间就有传言,说朝廷要对民间服饰用度加以限制。她快步迎上前去,雨水打湿了杏色裙裾,在布料上晕开深色的花。
“禁彩令......“郑三抖着手从匣中取出一卷盖着朱红大印的公文,“即日起,庶民不得穿着朱、紫、青、绿等色,违者罚银五两......“
公文上的墨迹在雨水中微微晕开,那个鲜红的玺印却越发刺目。苏璃盯着印文边缘不规则的磨损痕迹,眉头不自觉地蹙起——这方印的右下角缺了一小块,像是被什么利器磕碰过。
染坊里渐渐聚拢来一群女工,窃窃私语声混在雨声里。苏璃抬头望去,晾晒场上数百匹刚染好的彩帛正在雨中褪色,靛蓝、茜红、杏黄的染料顺着雨水流淌,在青砖地上汇成一道诡异的彩虹。
“库存还有多少彩色布料?“她的声音出奇地平静。
“各色绸缎两千三百匹,棉布五千有余。“郑三的算盘珠在雨声中清脆作响,“按禁令,这些......这些怕是都要......“
一阵穿堂风卷着雨雾扑来,苏璃突然觉得有些冷。三个月前妙音娘子散布“红布招灾“的谣言时,她尚能用朱砂染布反将一军。可面对盖着玉玺的禁令,任何小聪明都显得可笑。
雨幕中,不知哪个女工先哭出了声。
三日后,苏璃独自站在染坊后院的橡树下。禁令颁布后,往日热闹的染坊沉寂得像座坟墓。晾晒架上空空荡荡,只剩下几匹素白坯布在秋风中飘荡。
她弯腰拾起一片枯叶。褐色的叶片边缘已经蜷曲,却呈现出从浅棕到深褐的七种渐变。指尖摩挲过叶脉,某种模糊的念头在心底萌芽。
“东家!崔氏绸庄的人来了!“韩九的声音从月洞门外传来。老工匠跑得气喘吁吁,额头上还沾着木屑,“他们说......说要把之前订的彩缎全退了......“
苏璃捏碎了手中的枯叶。褐色碎屑从指缝间簌簌落下,在青苔上铺成小小的扇形。
前厅里,崔氏的二掌柜正用折扇轻轻敲打着一匹天水碧。见苏璃进来,他故意提高声调:“可惜啊,这么好的料子,如今只能裁了做鞋面。“周围几个伙计配合地发出嗤笑。
“退货可以。“苏璃径直走到账桌前,“按契约,逾期退货扣三成定金。“
二掌柜的扇子停在半空。他没想到这个平日里温言细语的小娘子今日如此强硬,眼珠转了转,忽然堆起笑脸:“苏掌柜何必动气?我们崔老爷说了,若是您肯将冰裂纹的秘方......“
“送客。“苏璃抓起砚台旁的戒尺,“啪“地拍在案几上。墨汁溅在退货单上,像一群受惊的乌鸦。
待崔氏的人悻悻离去,苏璃才发现自己的手掌被戒尺硌出了血痕。她忽然想起穿越前那个雨夜,自己在董事会上孤军奋战的情景。当时她以为那是最黑暗的时刻,却不知命运给她准备了更大的玩笑。
“东家,您看这个。“韩九神秘兮兮地从袖中掏出一块粗布。布料呈现出奇特的褐灰色,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老朽年轻时见过边军用铁锈染布,虽然颜色暗沉,但经久不褪......“
苏璃眼前一亮。她接过布料对着光细看,发现这种褐色虽然朴素,却有种含蓄的层次感。刹那间,后院那片橡树叶的渐变色泽浮现在眼前。
“召集所有女工。“她突然转身,裙摆扫过地上的碎叶,“我们要创造一种新的颜色。“
染缸里的液体咕嘟咕嘟冒着泡,蒸腾的热气在初冬的清晨凝结成霜,挂在女工们的睫毛上。这是第七次试验,苏璃亲自把控着铁锈水的浓度。
“再加一勺橡树皮粉。“她挽起袖子,露出手腕内侧一道淡蓝色的烫伤。这是三天前试验茶渣染剂时留下的。
小丫鬟春杏小心翼翼地将粉末倒入缸中。液体渐渐变成温暖的浅褐色,像秋日午后的阳光。苏璃用铜棒缓缓搅动,水面浮现出细密的纹理。
“成了!“韩九突然大叫。老人激动得胡子直颤,指着刚从染缸里捞出的布匹,“东家您看,这颜色过渡得多自然!“
苏璃接过仍在滴水的布料。从边缘到中心,颜色由浅驼色渐变为深巧克力色,像一棵老树的横截面。她想起大学时在博物馆见过的宋代褐色绢本,那种历经千年仍不褪色的古朴美感。
“记下配方:三两橡树皮粉、两钱铁锈水、一勺隔夜浓茶。“她声音有些沙哑,“下一缸试试减少铁锈,多加些茶渣。“
女工们忙碌起来,没人注意到作坊的角落里多了个身影。来人一袭靛青官服,腰间玉佩被刻意掩在衣褶下。他静静观察着苏璃指挥若定的背影,目光在那绺垂落的散发上停留片刻。
当第七种褐色试样出炉时,苏璃终于察觉到异样。转身时,她看见萧璟站在染缸旁,正用手指轻触一块刚染好的布料。阳光透过窗棂,在他官袍上投下菱形的光斑。
“萧大人擅闯民宅,不怕御史参奏?“苏璃故意提高声调。女工们这才发现来了官员,吓得纷纷跪倒。
萧璟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纸:“本官奉命巡查织染行当,何来擅闯之说?“他说话时眼角微微下垂,像是在笑,可那笑意未达眼底便消散了。
苏璃注意到他展开公文的手指修长干净,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与寻常官吏截然不同。更奇怪的是,那卷所谓的公文上空无一字。
“都退下吧。“她朝女工们挥挥手,“给大人看茶。“
蒸茶的水汽在两人之间氤氲开来。萧璟忽然压低声音:“禁令三个月后就会解除。“
苏璃执壶的手微微一颤。热水溅在紫檀案几上,立刻洇出一块深色痕迹。
“新帝登基在即,礼部那些老顽固非要恢复什么'古制'。“萧璟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沫,“但边关战事吃紧,国库需要商税。这禁令......“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最多撑到立春。“
窗外传来女工们试验新配方的欢笑声。苏璃盯着杯中旋转的茶叶,突然问:“大人为何告诉我这些?“
萧璟的指尖无意识地抚过腰间玉佩。苏璃余光瞥见那玉佩的轮廓——上宽下窄的椭圆形,右下角有个小小的缺口。
“本官只是好奇,“他避而不答,反而指向晾晒架上渐次排开的褐色布匹,“这些颜色可有名目?“
“秋香、古铜、驼绒、檀木......“苏璃依次点过,“共十二种,统称'山河褐'。“她故意没说最后一种暗褐近黑的颜色叫“玄夜“,那是专门为可能延长的禁令期准备的。
萧璟忽然轻笑出声:“妙得很。既合规制,又不落俗套。“他起身时,官袍带起一阵松木香风,“对了,近日若有人来兜售铁锈染料,不妨多留个心眼。“
苏璃正待追问,窗外突然传来喧哗。春杏慌慌张张跑来:“东家,新买的铁锈料里掺了沙子!“
萧璟已经走到院门口,闻言回头望了一眼。阳光从他背后照来,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恰好覆在苏璃身上。那一瞬,她恍惚看见他唇角闪过一丝冷笑。
腊月初八,长安城飘起细雪。崔氏绸庄门前张灯结彩,横幅上“奉诏专供素帛“六个大字墨迹未干。二掌柜揣着手炉,得意地望着对面冷清的苏氏染坊。
“掌柜的,对面......对面在发什么传单......“伙计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攥着一张桑皮纸。
纸上画着十二种褐色色块,旁边题着“山河入褐,四季安然“。最下方一行小字:“凭旧彩衣可换购新布,一匹抵三钱银“。
“笑话!“二掌柜将纸揉成一团,“谁要这些土褐色......“话音未落,街角转出一队仕女,个个穿着深浅不一的褐色衣裙。那衣料在雪光映照下,竟显出山水画般的纹理。
为首的少女特意在崔氏门前停下,转了个圈。她裙摆上渐变的褐色宛如水墨晕染,衬得旁边“素帛“二字惨白如丧服。
“这是苏记新出的'暮山紫',其实还是褐色系。“少女故意提高声调,“听说宫里娘娘都托人买呢——毕竟不算'彩衣'呀。“
二掌柜气得发抖,却没注意少女话中的漏洞——禁令才颁布半月,宫中人怎会这么快知道民间的新花色?
与此同时,苏璃正在染坊后院验看新到的铁锈原料。她捻起一撮红褐色的粉末在指尖揉搓,突然僵住了。显微镜下,这些“劣质掺杂物“呈现出规则的晶体结构——这根本不是普通铁锈,而是边关特有的赤铁矿砂。
“东家,萧大人送来的密信。“春杏悄声道。
苏璃展开信笺,里面只有八个字:“玺印有瑕,慎收边货“。她猛地想起禁令公文上那个缺角的玺印,和萧璟腰间形状相似的玉佩。
雪越下越大,将染坊的屋顶覆成一片素白。但苏璃知道,在这纯白之下,暗流正在涌动。她握紧手中的矿砂,赤褐色的粉末从指缝漏下,像一道细小的血痕渗入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