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路遇不平事(1/1)

就在这时,徐三爷又接着讲起来,把江宁三人吹得天花乱坠。

江宁实在听不下去了,赶忙拉着朱由校走出茶楼,生怕遇见熟人,那可就闹大笑话了。

朱由校被江宁拉出茶楼,仍念念不忘:“江兄,你们三个真的是天上神仙转世辅佐朕的吗?”

江宁一阵无语,没好气地说道:“你说是就是,你说不是就不是。”

接着,朱由校又问道:“江兄,你们三个当初杀了三天三夜不眨眼,眼睛不干吗?”

江宁又是一阵无语。

就在这时,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江宁转头望去,只见围了一群人。

朱由校也被吸引,赶忙带着方正化向前走去。

江宁转身对高文才说道:“小高,你给下边人叮嘱一声,讲故事就好好讲,别吹得太离谱了。

我们三个人三天三夜不眨眼杀十万叛军,还能再夸张点吗?”

高文才笑了笑,点头后匆匆离去。

这时,江宁快步朝着朱由校和方正化走去。

只见一名年轻女子跪在地上,悲痛不已,周围不少百姓纷纷出言安慰。

江宁伸手拦住一位年轻人,开口问道:“小哥,这是出什么事了?”

年轻人闻言,上下打量了江宁几眼,随后叹了口气说道:“这卖菜的王大姐可真是命苦啊。

前些年,她丈夫去世得早,留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十岁,小儿子才五岁。

前些日子,王大姐带着大儿子进城卖菜,把小儿子留在家里和同村孩子一起玩,结果小儿子掉河里淹死了。”

江宁闻言,不禁也跟着叹息。就在这时,年轻人接着说道:“这事儿虽然听着让人心痛,但日子还得过呀。

今日,王大姐又来城中卖菜,正巧碰到当日一同在河边玩耍的邻村孩子。

那孩子告诉王大姐,她的小儿子根本不是自己掉河里淹死的,而是被黄家庄黄老爷的孙子给推入河中淹死的。

而且当时其他孩子打算回家找大人帮忙,都被黄老爷的孙子拦下了,还拉着他们坐在岸边,眼睁睁看着王大姐五岁的儿子淹死。

王大姐一听,当场就要去报官,结果邻村那孩子的父母二话不说,直接把孩子带走了。

这会儿大家正给王大姐出主意呢,有人劝她去午门之外敲登闻鼓,让皇帝老爷亲自审问这件事。

也有人劝她去顺天府报官。

还有人已经去东厂找魏公公帮忙了。”

江宁听完,顿时明白过来,敢情王大姐的孩子是被人故意推入河里淹死的,而邻村孩子的父母怕惹麻烦,才匆忙把孩子带走。

这时,朱由校和方正化也围了过来。

听完事情经过,朱由校忍不住破口大骂:“那黄老爷的孙子也太不是东西了!

今年多大了,竟然如此心狠,把五岁孩童推入河中活活淹死!”

年轻人叹息一声说道:“听说黄老爷的孙子八岁,但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小子分明就是个天生的坏种。”

江宁和朱由校也不禁点头表示认同。

不多时,一群东厂番子火急火燎地赶了过来,为首之人满头白发,身着紫色蟒袍,正是老魏。

方正化赶忙向老魏使了个眼色,老魏心领神会,懂事地站在一旁没有出声。

这时,朱由校满脸怒色说道:“那还等什么,赶紧去顺天府报案!

我就不信了,大明朝还能没有王法?”

老魏赶忙接口道:“这位公子说得对,去顺天府报案,咱家亲自盯着,看谁敢从中使手段!”

不少百姓也纷纷附和:“有魏公公在,没人能欺负我们老百姓,咱们陪黄大姐去顺天府报案!”

于是,热心百姓纷纷上前扶起王大姐,众人浩浩荡荡地朝着顺天府衙走去,江宁等人也紧跟其后。

不多时,众人来到顺天府衙。老魏亲自敲响了鸣冤鼓。

由于老魏平日里常助人为乐、做慈善,顺天府从上到下,乃至门口的衙役和狗都认识他。

衙役赶忙进去通报,不多时,顺天府知府姚宗文赶忙来到门口,亲自迎接老魏和王大姐。

老魏则以王大姐以原告家属的身份出面讲述情况。

姚宗文听完事情经过后,脸色顿时变得惨白,赶忙发下签票文书,让顺天府官差前去拿人。

江宁和朱由校站在百姓中耐心等待,江宁自然也没闲着,他对高文才匆匆低语几句,身旁一名锦衣卫便匆匆离去暗中展开调查。

没过多久,官差便从黄家庄将黄老爷、他的孙子以及同村的几个孩子和大人尽数带到公堂之上。

刚一见面,黄老爷便领着孙子跪了下来,其他人也纷纷跪倒一片。

姚宗文坐在上方,沉默不语。

等了半天,老魏抬眼望去,只见这位姚大人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最后,老魏轻咳一声,慢悠悠地说道:“姚大人,该审案子了。”

姚宗文这才回过神来,猛地一拍惊堂木,开口问道:“堂下所跪何人?”

黄老爷赶忙回答:“草民是黄家庄的黄三郎,这是草民的孙子黄小六。”

其他村民也依次自报家门。

姚宗文接着猛地一拍惊堂木,说道:“黄三郎,你可认识这位张王氏?”

黄三郎抬眼望去,赶忙说道:“回大人的话,草民认得,她是我们黄家庄的村民。”

姚宗文随后说道:“今日张王氏状告你孙子黄小六杀害了她的儿子张小鱼。”

听到这话,黄三郎面无表情,而黄小六神情却变得慌张起来,其他几个村民则全都低头不语。

片刻之后,黄三郎赶忙说道:“大人冤枉啊!

张王氏儿子去世,草民也十分痛心,毕竟我们是一个村的,而且她儿子才五岁。

但这并非草民孙子所为呀,是那孩子一时失足落入河中淹死的。”

姚宗文闻言,又开口问黄小六:“本官问你,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见黄小六言语不清地说道:“我不知道,我什么都记不得了,我只有八岁,我年纪还小……”说了半天,没一句有用的。

姚宗文又开始询问其他村民,得到的答案不是毫不知情,就是坚称张王氏的儿子是自己失足落入水中淹死的。

随后,姚宗文转头看向老魏,满脸笑意地说道:“魏公公,您看这案子是不是可以结了?”

老魏猛地一拍桌子,说道:“你说什么呢?

还有人证没到呢!

那天可是有个邻村的孩子也在河边玩,他看得清清楚楚。

把那孩子和他家人带来,再询问一番。”

听到这话,姚宗文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就连堂下跪着的黄三郎也面色阴晴不定起来,黄小六更是死死抓住黄三郎的手,浑身颤抖。

姚宗文咬了咬牙,开口询问王大姐。

王大姐将那邻村孩子的姓名以及其父母姓名尽数告知。

姚宗文便让顺天府官差火速前去带人。

就在等待期间,黄三郎抚摸着黄小六的脑袋,窃窃私语起来。

江宁和朱由校站在百姓中看得真切,可惜两人都不懂唇语。

这时,老魏也发现了,冷声喝道:“你在那嘀咕什么呢?

有什么话大点声说!”

黄三郎吓了一跳,赶忙颤颤巍巍地说道:“回魏公公,草民这孙子年龄太小,刚才被吓到了,草民在安抚他。”

老魏冷哼一声。

不多时,邻村的孩子和其父母亲属被带了过来。进入大堂后,几人跪地行礼:“草民王家村王大石、贱内王张氏,犬子王狗蛋,拜见大人。”

姚宗文开口问道:“王狗蛋,本官问你,本月初八你在河边玩耍时,可有亲眼看到黄家庄黄小六将同村孩童张小鱼推入河中淹死?”

王狗蛋赶忙说道:“没……没有,那天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就在这时,跪在一旁的张王氏像疯了一般扑了过来,说道:“狗蛋,你怎么能说谎呢?

今天你明明告诉婶子是黄小六将小鱼推入河中的,你这会儿怎么不说真话呢?”

王狗胆见状,顿时满脸委屈,其父母也低着头。

姚宗文见状,猛地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民妇,竟敢扰乱公堂!”

说着,直接从签筒中抽出一只红头签扔了下去。

顿时,两名官差上前将王大姐按倒在地。

江宁站在大堂之外,双眼冰冷,自然看出了其中的猫腻,他知道这一支红头签意味着要打十大板,一般人可扛不住。

就在衙役正要动手之时,老魏开口了:“姚大人,你平日里就是这么办案的吗?

公堂之上还不准原告苦主问话了?

事情来龙去脉都还没弄清楚,这会儿就要打原告苦主,哪有你这样当官的?”

听到老魏的质问,姚宗文顿时一愣,就连原本正要动手的衙役也停下了手,实在是老魏的名头太让人畏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