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东半球话事人(1/1)
朱由校饶有兴致地围着地球仪仔细端详,江宁同样啧啧称奇,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当年秦始皇、唐太宗要是有这玩意儿,估计早就当上地球村村长了。”
朱由校听后,抬起头,眼中满是好奇:“江兄,你说的地球村村长,是哪个村的?
朕怎么没听说过?”
江宁伸出手指,指向地球仪说道:“陛下,您瞧,这便是地球村。
古人常说天圆地方,然而依据历朝历代整理的文献资料来看,种种迹象都表明,我们生活的大地实则是一个球体,就如同您眼前这个一样。”
朱由校听闻,捂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江兄,如此荒诞之言,你竟然也信?
倘若大地是个球,那人岂不是会掉下去?”
江宁微笑着解释:“陛下,您不妨试想一下,若这个球足够巨大,便会给人一种大地是平坦的错觉。
而且它存在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能使人不会掉落。
不信的话,陛下您可以试着跳一下,看看能否跳到房顶上去。”
听到江宁这番话,朱由校陷入了沉思。
见朱由校一副认真思索的模样,江宁笑着随口说道:“陛下,臣不过是随口一说,您不必太过当真,权当听个故事罢了。”
朱由校却不乐意了,一脸正色道:“江兄,你说的说不定还真有几分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你还没给朕解释地球村村长是怎么回事呢?”
江宁笑着将地球仪转到大明版图所在位置,说道:“陛下,咱们如今所处之地便在此处,您看,大明的版图才占了这么小一块地方。
您想想,秦始皇和唐太宗当年要是有这东西,那征战的范围得扩展到何处啊?
说他们二位可能年代久远了些,就说成吉思汗时期,蒙古铁骑先后三次西征,最远一次打到了这里。”
说着,江宁手指顺着多瑙河直指奥地利附近,“要不是蒙哥在钓鱼城去世得太过突然,他们估计还会继续征战下去,说不定几十年后,绕着地球又打回来了。”
说着,江宁用手顺着地球仪画了一个圈。
朱由校听完,目瞪口呆,随后双眼放光,挺直身子,还特意挺了挺腰,问道:“江兄,你瞧瞧朕如何?”
江宁一脸疑惑:“陛下英明神武、一表人才,堪称当世明君。”
朱由校听后满脸骄傲,又追问道:“江兄,你再仔细看看,难道就没看出朕还有别的什么特质吗?”
江宁摇了摇头:“请恕臣愚钝,实在瞧不出其他了。”
朱由校急得直跺脚:“江兄,你难道就没看出朕有当地球村村长的资质?”
江宁听完,笑得前仰后合:“陛下,您要不提,臣还真没往这方面想。”
朱由校走上前,拍了拍江宁的肩膀:“江兄,朕跟你说正事呢,你别笑了行不行?”
江宁见朱由校一本正经的样子,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地说道:“陛下,当地球村村长可能有些不切实际,但让您当亚洲州长,应该问题不大。”
说着,江宁用手指将后世亚洲所在的版图指了出来。
朱由校听后,顿时不乐意了:“江兄,你能不能有点出息?
就给朕画这么一小块地方。”
江宁翻了个白眼:“那最多让您当东半球话事人。”
说着,直接伸手在地球仪上划了一下,“最多您也就只能占一半,再多恐怕就不太现实了。”
朱由校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东半球话事人,这名号听起来还不错,虽说管辖范围没地球村村长大,但名号够响亮。”
随后,二人又闲聊了一阵,江宁准备起身告辞。
就在这时,朱由校说道:“江兄先别急,朕好久没出宫了,今儿个时间还早,你就陪朕一起出宫转转,如何?”
江宁耸耸肩,又开口叮嘱道:“陛下,记得带足银子,臣今儿进宫,身上可没装钱。”
朱由校点点头,方正化赶忙让人取来三套便服,三人换好后,在便衣锦衣卫的护卫下离开了皇宫。
走在京城的大街上,朱由校如同刚被释放的囚徒,看什么都觉得稀奇,一会儿瞅瞅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
江宁见状,赶忙上前拉住朱由校:“陛下,您注意点体面,别搞得像山炮进城似的。
您又不是没在京城逛过,您瞧瞧旁边人都用什么眼神看咱们呢?”
朱由校赶忙看去,只见周围不少商贩都以怪异的眼神盯着他们。
朱由校顿时脸色尴尬,小声说道:“江兄,朕知道了,接下来会注意的。”
随后,几人沿街闲逛起来。朱由校趁机询问一位摆摊卖糖人的老者生活状况。
老者笑着说道:“这位公子,您可算问对人了。
老夫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今年都五十多了。
要说上次百姓过上好日子,还得追溯到神宗万历年间张首辅在位的时候。
没成想,我这半截身子都快入土的人了,如今又过上了这般好日子。
老汉家中有三子一女,前两年,老汉在五军都督府租借了五十亩农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朝廷的政策真是好啊,京营的官兵春耕秋收都来帮忙,而且种出的粮食,税负都和五军都督府对半分。
如今,老汉一家除了每年上交朝廷的赋税和五军都督府的军粮外,还能剩下不少,这可比之前租地主家的田种强太多了。
以前,我们一家老小从早干到晚,每年除了给地主交租子,还得承担全额赋税,要是赶上灾年,还得借不少债。
如今再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
五军都督府的军爷们说了,就算遇到天灾,朝廷减免赋税,我们这些百姓同样能享受。
要是有人敢私下多收租子,我们老百姓直接去五军都督府告状,到时将军们就会管。
大儿子、二儿子在家种田,都已成家。
小儿子进了京营当兵,每个月还有军饷拿。
听说前段时间还立了功,给家里寄回了十块银元。
小女儿过段时间也要嫁人了,对方是社学的先生,还是个秀才呢。
如今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咱们大明又出了一位像太祖爷那样的皇上,老百姓有福了。”
听着老汉的回答,朱由校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道:“日子好过了就好,日子好过了就好。”
说着,上前挑选了几个糖人,方正化赶忙拿出几枚铜钱递过去。
随后,朱由校和江宁边吃边逛,朱由校递给江宁一个糖人:“江兄,快尝尝,可甜了!”
江宁也不客气,接过来就吃,味道还凑合。
两人边吃边聊,随后来到路边一处茶楼,径直走了进去。
身旁的高文彩赶忙走到正在忙碌的掌柜跟前,匆匆低语几句。
掌柜的赶忙跑出来,亲自招呼众人,端上茶水,又摆上几碟点心。
江宁端起茶杯正要喝,却被朱由校拦住。
方正化赶忙拿出银针。
江宁笑着摆摆手,小声说道:“这是锦衣卫名下的产业,这茶楼的伙计都是自己人,放心吧。”
说着,端起茶杯一饮而尽,随后又拿起两块点心塞进嘴里吃起来。
见江宁吃喝起来,朱由校不再犹豫,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忍不住称赞道:“味道还真不错。”
就在这时,一名书生模样、手持白纸扇的中年人走到茶楼中间的桌子旁坐下。
小二见状,赶忙端来一壶热茶,给中年人倒上。
周围人纷纷转头望过来,不少人开口说道:“徐三爷,今儿个给大家伙讲啥故事呀?”
被称为徐三爷的中年人笑了笑,开口说道:“今儿个给大伙讲一段忠义侯、信王殿下还有魏公公血战云南府的故事。
话说黔国公府世代镇守云南两百余年,
当地土司,有许多忠于大明的,但也不乏心怀鬼胎之人。
去年,忠义侯、信王殿下还有魏公公率领朝廷十万天兵天将巡视至云南府,那些心怀不轨的土司便埋伏了十万兵马,妄图趁机刺杀。
却被忠义侯、信王殿下还有魏公公三人提前得知。
于是,忠义侯、信王殿下还有魏公公三人决定单刀赴宴,只身进入云南府城。
那可是埋伏了十万土司叛军啊!
话说那忠义侯手持方天画戟,坐下骑着赤兔马,冲入人群之中,左劈右杀,如入无人之境。
信王殿下更是犹如霸王转世,一杆霸王枪杀得七进七出,杀得是人仰马翻、血流成河。
魏公公更是了不得,手持一根盘龙棍,从东城打到西城,无人能敌。
三人就这样整整打了三天三夜,连眼都没眨一下,直接将那十万叛军尽数斩杀。
至于那些图谋刺杀的土司,更是吓得肝胆俱裂,纷纷跪地求饶。”
周围不少茶客听到此处,纷纷拍手叫好,还扔出不少赏钱。
也有人提出质疑:“徐三爷,您这不是瞎吹呢吗?
三个人三天三夜杀光十万叛军,那还是人吗?”
徐三爷闻言不怒反笑,猛地一拍折扇:“问得好!
忠义侯、信王殿下还有魏公公他们仨,还真不是一般人,那都是天上星君转世。
忠义侯乃是武曲星君转世,信王殿下更是青龙星君转世,东厂魏公公则是嫉恶如仇、救苦救难的赏善罚恶星君转世。
正因有真龙天子在位,所以才有三位星君下凡,辅佐真龙天子中兴大明。”
顿时,酒楼内的茶客纷纷拍手叫好,热闹非凡。
朱由校听得兴起,赶忙让方正化打赏。
江宁则脸色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时,朱由校转过头,兴致勃勃地问道:“江兄,这人说的是真的吗?
当初你和五弟还有魏忠贤,真的孤身杀入城中,三天三夜不眨眼,把十万叛军都杀了?”
江宁没好气地说道:“朱兄,这说书先生明显在胡扯,你怎么还信了呢?
十万人,就我们三个,三天三夜不眨眼,就算让他们排好队站那儿让我们杀,也杀不完呀!”
朱由校猛地一拍脑袋,笑着说道:“刚才听太入迷了,一时忘了咱们是在听书呢。”